圍剿高息攬儲!智能存款已難覓 謀求突圍“變種”玩法已現?

“就像靴子落地了”,多位受訪的銀行人士對於日前出臺的《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存款新規”)如是說到,新規出臺在意料之中,此前央行已經通過窗口指導等方式釋放出明確信號,要整改“花樣百出”的高息攬儲。

那麼哪些產品在此次新規整改範圍內?銀行是否已經及時調整?面對存款搬家、攬儲困難的現實壓力,“老產品”難以為繼,中小銀行、民營銀行是否又有新招?連日來,南都記者走訪業內展開調查。

智能存款消亡史

靠檔計息定存產品普遍已整改

此次新規一方面控住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另一方面叫停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被業內稱為直擊命門。

事實上,早在去年年底,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就被叫停整改。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零售部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去年年底就收到通知要求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產品餘額和新增客戶,並對不符合規範的相關產品予以整改。

或正因如此,南都記者連日來翻閱20多家民營銀行、中小銀行和互聯網代銷平臺發現,目前這些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或停售、或售罄、或已調整計息規則。

例如,重慶富民銀行APP顯示“富民寶”已售罄,不過其頁面依然清晰顯示“年化滿期利率4.8%,年化今日支取利率4%”。億聯銀行則於1月15日對億聯智存系列產品進行調整,“各期限產品提前支取利率調整為支取日我行掛牌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而微眾銀行APP顯示“智能存款”實際取出利率按存入日公佈的產品利率為準,目前最新利率表是7日內1.20%,7日-2年為2%,2年-3年為3.15%。

围剿高息揽储!智能存款已难觅 谋求突围“变种”玩法已现?

發軔於民營銀行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在2018年面世後火了一把,不少銀行紛紛跟進推出。尤其是在銀行拉存款普遍困難、競爭激烈的今天,這一產品讓中小銀行、民營銀行打破攬儲困境。

“靠檔計息定存產品的創新在於引入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機制,從而兼具了高收益性與高流動性。”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指出。但不難發現,靠檔計息存款產品的“短命”亦是早有伏筆。

某股份行資管負責人、資深零售專家老當(化名)就向南都記者指出,因突破了人民銀行發佈的《儲蓄管理條例》中“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的規定,合規問題是與之相伴而生的,資金池、期限錯配也存在集中兌付的隱憂。特別是推出後短時間內就火爆市場,也是其立馬就被監管“盯上”的原因。

廣州地區某國有行零售業務負責人曾向南都記者直言,該行曾推出靠檔計息存款產品也是為應對市場需求,但普遍推廣後反而抬高了資金成本,2018年以來存款成本有所攀升,“不打價格戰,停止互相傷害”。

自2018年末監管首次出手要求整改,到2019年5月、12月兩度通過自律機制要求停售、停止新增,再到此次通過正式下發文件的形式,央行再度重申按規定要求整改存款創新”產品,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定存產品已經走在加速清退的路上。

事實上,民營銀行、中小銀行之所以有發行高收益的存款產品的衝動,是因其資產規模、資

金來源、網點渠道、品牌知名度等和大型銀行存在明顯差距,攬儲壓力較大。老產品叫停清退、但是攬儲壓力尚存,他們如何緩解負債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靠檔計息存款產品下線後,近期市面也湧現出按週期計息的定期存款產品,這類產品也可以靈活支取,但若未到一個週期提前支取,只能按照當日銀行掛牌活期利率計息。例如支付寶在售的新網銀行“放心存300天”,每300天按年化4.50%派息一次,存入滿5年後按年化4.50%計息,超過已派發利息的部分作為到期利息,自動還本付息。

與此前的靠檔計息存款產品相比,按週期計息的存款產品是更符合監管要求,併兼顧一定的流動性以及收益。

但南都記者進一步翻閱發現,部分按週期計息產品的靈活支取,暗藏玄機。例如,百信銀行發行的“智存寶”是一款五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年化利率為4%,50元起存,1分錢遞增,最高可存30萬,每月21日付息。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頁面宣傳,“智存寶”可當作零錢包使用,靈活性強,可隨時交易。據頁面介紹,用錢時由百信銀行提供100%存單質押借款,期間存款利率於借款利率持平。也就說,用戶支取的時候實際上是發生了一筆借款行為!

結構性存款保底利率已明顯下浮

除了創新存款外,結構性存款也被央行戴上了“緊箍咒”。按照央行要求,要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

事實上,監管對結構性存款管理,也是一再細化的。“在2018年年初,各家銀行都在大力發行結構性存款產品,當時一款三個月期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收益就能達到4.5%左右,和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差不多”,某股份制銀行廣州某支行網點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而央行三個月的定期存款利率才1.10%,4.5%的收益相當於上浮了300%不止,遠高於一般存款產品的上浮比率。

這正是由於結構性存款產品的最終收益取決於掛鉤衍生品的投資收益,此前並不在央行對存款利率水平的監測範圍。所以不少銀行在之前都打起了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的主意,將保底收益率設置遠高於一般性存款利率。據瞭解,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主要適用於活期、定期等一般性存款產品,定價採用基準利率上浮比率的方式。當前,自律機制一般要求上浮比率不超過50%-55%。

對於當前市場上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保底收益率,南都記者近日查閱了近20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發現,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保底收益率較基準上浮幅度普遍在50%以下,均在自律管理範圍內。

围剿高息揽储!智能存款已难觅 谋求突围“变种”玩法已现?

比如農業銀行一款投資期限在184天的匯利豐結構性存款產品,其保底收益率為1.55%,較半年期基準1.3%上浮不足20%;平安銀行的一款投資時長182天的掛鉤黃金看漲三層區間型結構性存款產品,其保底收益率為1.30%,和基準利率基本持平。這也意味著,在監管的整頓下,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推出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在保底收益上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

“假”結構存款向真結構過渡

除了在保底收益普遍比一般存款產品偏高以外,結構性存款產品備受詬病的就是假結構問題。所謂“假結構性存款”則是將期權的觸發條件設置為可能性極小或幾乎不可能觸發,使得收益率基本固定。

比如,此前就有銀行發行的一款掛鉤黃金兩層區間一個月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根據產品說明書顯示,到期觀察日價格,如果與期初價格相比,在“-400美元”至“+400美元”的波動區間範圍內則獲得3.5%的存款利率,如果超出區間範圍則只能獲得1.15%的存款利率。

事實上,縱觀黃金價格的歷史數據,金價在一個月內能暴漲暴跌400美元/盎司的概率極低,所以可以想見,這款名義上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基本上從購買日起就能鎖定3.5%的高息。

但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多了不少掛鉤三層區間的結構性存款產品,這類結構性存款在產品結構設計上選擇了比之前難以觸發條件更為折衷的辦法,即大概率不會落到保底利率的第一層區間,也極少機會能觸碰到最高利率檔的第三層區間,投資者很大概率獲得第二層區間的收益率。

比如,招商銀行推出的黃金看漲三層6M結構性存款產品,如果投資者購買該產品的到期觀察日黃金價格水平低於初始價格-350,那麼潛在年化收益為1.55%;如果到期觀察日黃金價格水平高於或等於初始價格-350,且到期觀察日黃金價格水平低於或等於初始價格+235,那麼潛在年化收益率為3.65%;如到時候高於初始價格+235,潛在年化收益率為3.93%。

這也意味著,如果以當前倫敦金價格1571美元/盎司來算,6個月後到期觀察日的倫敦金需要跌幅超過22%,或者漲幅超過15%,才能觸發最低或最高條件。另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部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從最近半年多的行情來看,黃金價格並未跌破過20%,跌幅超過20%的幾率很低,投資者大概率可以獲得3.65%的中檔收益。

隨著監管趨嚴,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從保底收益到產品結構的設計,已經逐步走向規範。雖然仍有部分結構性存款產品涉嫌假結構嫌疑,但大多數銀行已經對該類產品進行整改,並且在產品設計上也越來越接近監管的要求。

採寫:南都記者 吳夢姍 田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