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說明家長該為孩子的“幼小銜接”做些什麼?

鴻F教育研修


家庭幼小銜接教育是以″樂學良習教育"為主的家庭素能教育。而不是,以學為主,先跑早到的造成假性優勢教育。當然,如果考慮到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未來課程引入。我們更應從"啟蒙教育+樂學良習教育"的視角切入。但這是專業教研人才,才能思考到的層次與高度。有興趣的家長,只需瞭解一二…至於素質教育投資者,那就另當別論了!


大愛致簡


做過相關培訓的周老師告訴我:一提幼小銜接,很多家長就想到讓孩子認識多少字、學會多少加減法。但比起“零起點”入學,真正可怕的是“零準備”入學。

這個準備,不只是知識準備,更多的是要給孩子培養學習習慣的準備——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會什麼,更應該重視自己為孩子做什麼。

跟著周老師的啟發、我檢視了自己作為父母的準備——原來,在不知不覺的陪伴和關注中,我們已經完成了啟蒙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不是掰著指頭數123,也不是用識字卡片教他認識多少個字,而是對他上小學後、甚至一生學習更為重要的、有長遠意義的東西——學習力。

跳出幼升小焦慮,把眼光放的長遠一點就會發現:學習這件事並不只在上小學了才開始,也不只是幼升小時候才重要。

除了這些,那位學而思研究幼小銜接的老師,還分享了一些學習習慣培養的要點。

出人意料的是,對孩子真正重要的事,居然是這些總被我們忽略的小事:

1. 上小學前,要完成分房分床睡的過程,這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大指標。

2. 穿脫衣服、繫鞋帶、擦屁屁……熟練掌握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3. 養成自己睡覺、起床、穿衣、吃飯等獨立自律的生活習慣,90%會遷移到學習習慣中。

4. 閱讀與理解能力是學習的基礎能力,每天一定要抽時間陪孩子讀書。

原來真正該為幼升小做好準備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長的思想:

作為最瞭解孩子的家長,去發現他的優點,及時肯定和鼓勵;尋找他的短板,想辦法提升和補齊。

再貴的幼小銜接班,都不如一個好的生活習慣;認真讀一本書、吃一頓飯、安排好一天的時間,是讓孩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真正內核。

家長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這一次,真的就是這樣。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實戰派孩子教育專家,久明老師說:15年來,從我解決的2萬多例孩子問題來看,幾乎所有的“問題孩子”,都歸因於家長早期的麻痺大意……

特別是一年級這個“根基期”,就沒有做到科學的引領,問題越攢越多,突然有一天,家長驚呼:孩子怎麼突然就變成這個樣子……

問題的根源,在於家長是否能有足夠的遠見,能夠防範於未然。在陪伴孩子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如果領悟到了這三點,我們將省心不止12年。

清晰孩子的獨特年齡特徵

生活中,我們去任何一個陌生地方之前,哪怕是一次輕鬆的旅遊,也都會做足攻略。

而對於孩子的未來,將走向何方,選擇怎樣的路徑,似乎總是在摸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這全都源於對孩子成長規律的知之甚少。

對於我們心愛的寶貝,我們需要找到通往孩子心靈深處的那張地圖,找到這樣的地圖,才能真正讀懂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後的規律。

舉個例子:一年級孩子的獨特特徵,其中有一項叫“想贏怕輸”,也就是贏得起輸不起。

比如下個象棋,玩個什麼遊戲,有的一輸了就摔摔打打的,有的半天不吱聲,有的一天都悶悶不樂。

我們會說:“你不能總想著你贏啊,你得有點承受能力吧,你怎麼這麼輸不起,你要知道,有贏就一定有輸啊。”

我們不瞭解一年級孩子的這個規律,就會這樣不斷的馴化孩子,讓他能夠面對,能夠接受。

可我們不知道,一年級是建立孩子求勝心、好勝心、鬥志的最佳時期,過早的進行抗壓訓練,過早的給他挫折,過早的磨鍊,就是扼殺了他的求勝欲……

我們要想辦法清晰孩子的特徵,當出現狀況的時候,知道這是他必然規律,我們才能夠耐心的,不帶情緒的,應對他每一個變化

抓住“品質”培養的最佳時期

我們希望孩子優秀,希望他身上具備各種優秀的品質:堅強、勇敢、有追求、堅韌不拔、勤奮

,恨不得把所有的優點,都囊括於孩子一身。

可孩子如何才能具備這些品質呢?

該如何去培養呢?

什麼時間點去培養才是有效的呢?

大部分家長都認為,那些優良的品質是與生俱來的,或者寄希望於孩子到了某個階段,自然而然就獲得的,全憑撞大運。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一切都沒有發生

於是家長就牢騷:“這孩子見硬就回,一點都不‘堅強’;這孩子毫無‘追求’,問他喜歡啥都說不知道……”

最後實在沒轍,不情願的說:“哎呀,我這孩子,天生就不是那塊料……”。

久明老師說:孩子的品質需要訓練,而且在各年齡段要培養的品質都不同,只有恰到好處、恰如其分,這些品質才會建立完整,才最有效。

一年級孩子家長必須要培養的兩點品質:

激發初始學習興趣:

從幼兒園沒有目標考核的學習狀態,進入到有結果考核,有規則要求的應試教育的初始期,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孩子向上的動力源泉,激發和呵護好最初始的學習興趣,孩子才會喜歡上學習,家長就不必再說:不提學習母慈子孝,一提學習雞飛狗跳……

但光是這樣還不夠,孩子愛上學習本身,是我們最理想的狀態,但應試教育漫長而枯燥,未來,至少有12年的時間,要承受這種煎熬。

興趣是以“有趣”為前提的,但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趣味性會越來越弱,當難度的增加、量的增加、競爭的增加,光靠直接學習興趣,不足以應付他12年的學習壓力。

那就需要,把學習興趣昇華為永恆的志趣

永恆的志趣,是指將孩子的學習,與他的社會意義建立連接,當上升到社會意義時,再出現任何挫折,孩子都會自我激勵。

這兩個培養目標:呵護激發出學習興趣,並能夠昇華為永恆的志趣,讓孩子從骨子裡愛上學習。

可一旦錯過一年級這個根基期,未來再想建立事倍功半,我們就將與“省心”二字失之交臂,學習永遠都是父母的事,寫作業永遠都得陪著……

培養和穩固孩子正確的三觀

孩子每天都在問題中成長,每一個問題的處理,都會左右孩子價值觀的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那麼三觀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

久明老師說:當孩子出現問題和狀況時,家長的每一個處理方式,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形成……

這些點滴不斷累加,慢慢植入到孩子的內心,成為了他的“經驗記憶”,這些記憶就成為了孩子日常行事的準則,決定了他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清晰瞭解這三點,並有針對性的“培育”,孩子才能真正的“不輸在起跑線上”。

我們總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優秀,這根本上是源於,那些“別人家的父母”,真正找到了其中的規律,並且真正的下足了功夫……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做好這三點呢?

久明老師,解決3-18歲孩子各類棘手問題23800餘例,0失手。歷時16年心血之作【一年級孩子培育說明書】,現已全網開播。


久明教你管孩子


第一,小學的學習生活和幼兒園有很大區別。比如:上課方式,在幼兒園是邊玩邊學,玩中學,陏意性比較大;而小學上課就不同了,必須集中精力,專注地去聽老師地講解,否則就錯過機會了,導致聽不懂,課後作業不會做,就這一方面,幼小銜接家長必須培養孩孑的專注力。怎樣培養呢?有些家長很迷忙,您可以每天堅持讓孩子讀一些繪本故事,可以家長先講給孩子聽,然後再讓孩孑講給家長聽,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專注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孩子從每個小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並體會到讀書學習的快樂。

第二,在上小學之前最好每天給孩子留一點兒家庭作業,只要一點就行,主要是讓孩子體會到家庭作業也很重要,必須保質保量認真完成,久而久之其便會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樣,到了小學後,每天寫家庭作業也不用愁,也不感覺累了。

第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和小學不同。幼兒園上學晚,放學早,時間比較短,比較隨意。而小學必須定時定點上課,不能遲到,不能早退。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作息時間。


Iris同步課堂


我的孩子也處在幼小銜接這個階段,所以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想都會有一些經驗和方法分享。

孩子在上小學之前,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孩子上小學以後會學大量的知識,那這些知識要靠能力去吸取。幼小銜接階段必須具備哪些能力呢?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去了解一下。

1.觀察能力,決定學習的能力。

2.邏輯推理,思維能力高低的體現。

3.運算能力,20以內加減法,出題形式多樣化。

4.動手操作,手巧有助於大腦的開發。

5.表達能力,鍛鍊記憶力邏輯力,最終提高溝通能力。

6.記憶能力,能否儲存的基礎。

7.空間想象能力,空間方位,幾何圖形分析的基礎。

以上是幼升小必須具備的七大能力,這些在家裡就可以得到培養。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需要跟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不做一味督促孩子學習運算寫字的監工。因為能力的培養是全方面的,而運算能力只是一部分。

我每天都有陪孩子閱讀,做科學實驗。也允許他們胡亂塗鴉,玩益智玩具等,孩子在玩的過程當中,能力也得到鍛鍊。並且在玩兒的時候,專注力,創造力得到培養。

其次,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作息習慣,飲食習慣,幫助做家務,自己整理自己房間物品的好習慣。

知識方面,堅持閱讀,數學方面把數學裡的數字運算,空間方位,時間錢幣兌換等知識,在生活中與孩子身邊的人和事聯繫起來。

最後,作為家長,我們不要有太大壓力,不要過分擔心焦慮,讓孩子愉快的享受,這彌足珍貴的童年時光。通過閱讀視頻或實地考察,讓孩子去了解小學學校,瞭解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從心理上慢慢的適應。

孩子總會長大,會有許多成長中的第一次,第一次入幼兒園,第一次做小學生。作為家長,我們所能做到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陪伴鼓勵,從不缺席。



大寶小寶的媽媽


言教不如身教。

說教不如示範。

教知識不如教技能。

坐有坐樣,站有站象,

吃洗按時,自己動手。

早起晚睡,按時上床。

尊長愛朋,自立自強。

守信守時,樹立理想。

2020.3.13




堅持真理無私無畏


我個人不推崇“幼小斜街”。首先對於義務教育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的內容是相對簡單的,如果一個孩子有正常的學習能力和正常的學習態度是很容易跟上並掌握的。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是相對無壓力無任務的學習,應該在幼小銜接之時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以及適應不一樣的老師的授課方式和更長的授課時間,做一個適應和磨合,而不必要在短暫的時間內,填壓過多的知識,相反,一個孩子在知道了自己已經掌握課業內容的時候,很容易分散專注力。不認真聽講。而且在這些知識講授完之後,就會跟不上了,同時也沒有再最關鍵的時期形成對小學教學的適應和興趣。孩子成績的好壞,取決於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是否有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而不在於過早的填壓簡單的知識。


聲動九州教育


最近宅在家裡,看著家裡有小學神獸的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而劍拔弩張的時候,深刻感受到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幼小銜接是個必經的階段,它其實不是簡單的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而是一個綜合的過渡階段。

1、對於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家長不怕孩子笨,但就怕不笨的孩子不學習。這其實是孩子主動性的問題。對於學習的熱情影響著孩子在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幼小銜接時,潛移默化的告訴孩子,學習真的是件辛苦的事。這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不要告訴孩子,學習是輕鬆的,學習沒有輕鬆的。但正因為辛苦,所以才會獲得很多幼兒園沒有的東西。

2、學習能力的準備:上小學,不是到了年齡就可以上好。而是要準備好,專注力,記憶力,基礎的思維能力,寫字能力,都是能夠幫孩子喜歡上小學而做的準備。

3、人際關係的適應:喜歡上小學,有自己的榜樣,孩子會在這個這程中瞭解競爭,合作。對於老師和同學的關係的瞭解,是對人際關係的適應。

4、規則意識的培養:小學與幼兒園是不同的,習慣、作息安排上都要讓孩子有一個過渡。

幼小銜接不止是從小學生活的開始,更是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的開始。科學銜接,為孩子的小學生活開個好頭。

我是快樂生活的悠悠媽,幼小銜接的事情,歡迎來聊聊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提前預習的習慣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的養成。認真記作業的習慣的養成。好好完成作業的習慣的養成。與人為善,和同學好好相處的觀念的輸入。遵守紀律的意識的灌輸。

幼小銜接。要做的事兒很多。起步相當重要。萬事開頭難。起步好了。路就越走越順了。


老催寶寶


我們要讓孩子多去接觸大自然

讓孩子在大自然的這個環境的薰陶下呢,去啟發孩子的感受。打開孩子的各種感官通道,開發孩子的一個感受性。保持孩子的一個好奇啊,那這個時候就要避免過多的枯燥的學習。

多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來決策

那麼我們家長呢,在這個時候啊,在很多事情的決定上面,可以給到孩子一些引導和建議,然後讓孩子多來做決定,然後在後果當中來學習。那麼這樣就會增強孩子一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建立孩子對於陌生環境他能夠去應對的一個信心。

多為孩子創造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一個環境

然後在孩子跟別的小朋友交往的過程當中,甚至於會很正常的發生一些矛盾衝突的過程當中,為孩子建立人際交往的規則。提高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以及環境適應的能力。那麼很多的家長會說,我讓孩子到幼兒園去,將來到小學去,我希望他更多的去學習,不要再跟小朋友玩兒啊、鬧啊,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在我諮詢的個案裡面,甚至有這樣的家長,就是會覺得孩子到院子裡和其他小朋友玩兒,會被其他人影響了,素質不好啦,學一些壞習慣啦,等等,然後就把孩子直接圈起來,根本不讓下樓,有很多家長是這樣做的。所以呢,我們要為孩子多去創造人際交往的一個環境,這樣的話,孩子進入小學才能夠更加的順利。

引導孩子競爭的意義,客觀地肯定孩子

這樣的話,才能夠正確的為孩子建立自信,而不是讓孩子過度的自負或者自卑,將來呢,會影響到孩子對於學業上的一個挫折的應對。

延遲滿足,不要孩子提任何的要求,我們就立刻去滿足他

要讓孩子學會忍耐,學會等待,學會耐心,學會去克服心裡的那個慾望產生的時候的那個焦躁。那只有這樣子才能夠讓孩子將來在進入小學之後,首先適應孩子在學校的一些規則同時呢,也會去適應良好的一個師生關係以及同學關係。

點明六億心燈,幸福三億家庭!

一心明家庭教育:國內經驗豐富的互聯網家庭教育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