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軒轅黃帝


“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中國人普遍以炎黃子孫自居,黃帝與炎帝被共尊為中華“人文始祖”,祭拜黃帝代表著對祖先的尊敬和緬懷。庚子(2020)年農曆三月初三(3月26日)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鄭市黃帝故里景區簡約舉行,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祭拜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以全球華人“網拜”為主。

“祭”“拜”軒轅黃帝

軒轅黃帝像


每年的這個時候,陝豫兩省網民甚至學術界都會因為這個問題產生爭論,各說各理,甚至某些吃瓜群眾根本沒有弄清楚具體是怎麼回事就加入了爭論。對於普通人而言,“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和“黃陵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這兩個概念很難區分清楚。農曆三月三的新鄭黃帝拜祖大典,是在黃帝故里對黃帝生日的祭拜,是廟祭。而黃陵縣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是清明節在黃帝的陵墓祭拜,是陵祭。

這就產生了一下幾個方面的爭論∶

(一)廟祭與陵祭之爭

黃帝拜祭提議升格“國家級” 引發河南、陝西正統之爭,按照許嘉璐的說法,“歷代對黃帝、對先祖是‘拜廟不拜陵’”,所以國家公祭黃帝的地點應該在位於河南新鄭的黃帝故里。然而曾多年從事歷史研究的西安市副市長方光華隨即刊發文章稱,“歷代對黃帝陵寢是祭拜的”。到底應該拜廟還是拜陵?這個問題一直在爭論,到現在沒有答案。

“祭”“拜”軒轅黃帝

新鄭黃帝拜祖大典


(二)新鄭黃帝故里之爭

黃帝出生在哪裡?一直都有多種說法,因為只有少量的文獻記載,現在還沒有完全的定論,在這其中主要有三種說法比較有影響力,分別是姬水說、有熊說和壽丘說。

1,黃帝生於姬水說,《國語·晉語》:“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姬水所在何地,這又是一個爭論,有新鄭潩水、武功縣漆水河,黃陵縣沮河,甘肅天水等多種說法,但是沒有那個歷史文獻有準確的記載。

2,黃帝生於有熊說,《史記·五帝本紀》《索隱》注:“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黃帝“號有熊,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北魏,《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據此可知,黃帝為有熊國君少典之子、號有熊之說。

3,黃帝生於壽丘說。此說最早見於西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司馬貞《索隱》雲:“皇甫謐雲:‘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唐人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卷十《曲阜縣》則明確記載了壽丘的地理方位:“壽丘在(曲阜)縣東北六里。皇甫謐以為,黃帝生於壽丘,在魯城東門之北。”,黃帝生於壽丘說在唐以後產生了較大影響。

雖然有爭論,但是個人認為有熊說是最有說服力的,所以說新鄭黃帝故里,也能被很多人所認可。

“祭”“拜”軒轅黃帝

黃陵縣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三)黃陵縣黃帝陵寢之爭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雖然黃帝陵寢之地也有爭論,有陝西橋山說,河南荊山說,河北逐鹿說,北京平谷說以及甘肅正寧說,這其中橋山說是最被人所認可的,橋山黃陵1961年入選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墓葬編號01【黃帝陵】,因此又稱天下第一陵,就連橋山所在的中部縣也改名為黃陵縣。每年清明在黃陵縣舉辦“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今天中國人普遍以炎黃子孫自居,黃帝在人們心目中無疑是具有始祖的意味,但實際上,在5000年前,處於傳說時代的黃帝,是否真的存在?到底是一個具體的人,還是一個首領稱號,還是一個部族,並無定論;有些學者認為,黃帝是源於先民的英雄崇拜,以及中國人的祖先崇拜,是造神運動造出來的,把種種能力加於黃帝一身,才有這麼一個共同的祖先。歷史可考究的商代文字沒有留下黃帝的記載,關於黃帝最早記載《易經》、《國語》等書籍,距離傳說中的黃帝時期有2000年左右的時間。

黃帝最早出現在戰國時代文獻中,但在戰國之後的漫長曆史中,黃帝的地位並不高,是列強入侵激發起民族主義情感,才把黃帝推上神壇的。歷史上,秦靈公是最早祭祀黃帝的,在之前秦國基本都是祭祀白帝。但秦靈公為什麼突然祭祀黃帝呢,是因為秦國在當時被視為西戎,祭祀黃帝就是為了取得中原諸國的認可!後來漢武帝也祭祀了黃帝,漢武帝什麼時候去的?攻打匈奴時去的,為的是凝聚力!然後北魏的鮮卑人祭祀黃帝,他們在國史中說他們是黃帝后裔,不也是為了得到漢人的認同?這之後過了快一千年,元朝皇帝又來祭祀黃帝了,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他們祭祀黃帝的目的不言自明!

時至今日,祭拜黃帝的意義顯然已經不同,我們先今需要以祭拜黃帝的方式,將全世界華人凝聚在一起,提高世界華人的凝聚力。不過,現當下不管是新鄭拜祖大典還是黃陵公祭軒轅黃帝典禮都不是單純祭拜,而是一種藉助文化搭臺而經濟唱戲。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兩地之間的競爭,本質上講是在爭奪以黃帝為文化符號的旅遊資源,兩地都想將資源壟斷。爭奪祭拜的目的,並不是顯得對祖先有多大敬意和有多麼虔誠,而是為了爭奪經濟的發展和創造更多GDP的機會,並不是熱愛文化和文化符號本事,而是熱愛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背後的大利潤。


寫後感,我想說的是,關於黃帝祭拜的爭論,如果是文化爭論,各列舉文獻證明,這也是好事,百家爭鳴嘛,可以讓更多的人瞭解歷史。但是現在網絡上充斥的一些心機叵測之人,歪曲了很多文獻的記載,以爭論達到地域攻訐,讓人看到很是憤怒。新鄭黃帝拜祖大典,每每在舉辦前期就會被某些人攻擊謾罵,甚至還給冠以“鄭人造祖”的侮辱性名頭。就連“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網絡上一些人居然恬不知恥的說中原指的是關中平原,中原文化指的是關中文化,說河洛文化指的是渭河分支北洛河,全盤否認歷史,真是讓人感到氣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