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迎接更加積極、豐富的人生 ——《終身成長》書評


據觀察,很多人新晉爸媽之後,在照顧孩子方面完全是懵的狀態,一問什麼都不知道。隨著孩子的長大,新情況不斷出現,這種“懵”的狀態也跟著不斷出現,他們要麼是手足無措、焦慮無助,任由情況糟糕下去,要麼就將孩子推給老人……

還有一些人,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為人父母的經驗、知識及能力後,就提前做起功課來,包括孕期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小寶寶出生後會出現一些什麼情況及怎麼應對……孩子一路長大,他們一路學習。事實證明,這些人成為父母后,從開始時就幾乎沒有手足無措,沒有焦慮無助,更不會輕易將帶孩子的事情假手於人……

每位父母都愛孩子。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兩種不同的情況?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這本書中提出,人之所以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想法及做事方式等等,是因為人們各有不一樣的思維模式。

改變,迎接更加積極、豐富的人生 ——《終身成長》書評

《終身成長》封面


一、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會使人相信自己的智力、才能都是天生的,是固定不變的,並且會急於一遍又一遍的證明給別人看:我的智力水平不低,我是有一定能力的!被訓練成固定性思維模式的孩子會非常關注自己是不是很聰明,大人則會不斷接受別人的評估:我成功了嗎?我看上去是不是很聰明?我會不會被拒絕?

同時,在另外一種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中,人們會認為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

的,即使每個人先天的智力、才能和興趣等有所差別,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來實現進步和成長。

二、不同的思維模式是怎樣形成的?

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將人們分為了“愛學習”和“不愛學習”兩部分。這體現了這兩部分人對待“成功和挑戰”的不同態度:成功的關鍵是學習,還是天生的能力?挑戰能幫助我提升智力水平,還是可能會暴露我不夠聰明?

每個小寶寶從出生都是“熱愛學習”的,從躺著到爬行、坐立、站立、行走……沒有一位寶寶覺得這些能力的學習過程麻煩、辛苦,相反,他們都鍥而不捨、堅定不移地學習、練習,直到學會,轉而去挑戰下一個技能。那是什麼導致他們在長大的過程中一部分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而另一部分終止了這種學習步伐?

是思維模式。

當孩子們長大到有能力評估自己時,他們就會出現不同的發展方向。那又是什麼導致孩子們擁有了不同的思維模式?

是父母、老師甚至教練的“言傳身教”。

其實,人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傳達信息給別人,當然包括孩子。這些信息會逐步教會孩子們怎麼評價自己。事實上,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對這類信息的關注度都會很高。

沒有父母會想要做點是什麼事情來阻礙孩子取得成就、讓孩子變得不愛學習,相反,他們都是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去愛孩子。但很多時候,他們覺得有用的批評、鼓勵、評價等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很多父母會在孩子取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功後這樣說:

“寶貝,你真聰明!這麼快就學會了!”

“這幅畫畫得可真棒,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哦!”

……

仔細想一想這些“鼓勵”的話,孩子會從中獲得怎樣的信息:

我以後如果學的不快,就不棒了。

我以後就畫簡單的,這樣會畫的很好,他們就會繼續認為我以後能成為畫家。

……

看,過分表揚或者稱讚孩子們的天賦、聰明等等,就會讓他們更關注自己是否真的有這些特質,而不去關注後天的努力及學習,進而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動力,並認為:成功說明他們很聰明,失敗則說明他們很愚蠢。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為了避免體驗“說明自己愚蠢”的失敗,他們就會拒絕嘗試新的挑戰,而且會認為即使挑戰成功了,也不會對自己的智力、能力沒有太大的幫助。

同時,老師和教練在某種程度上也在起到影響不同的作用。

馬文·柯林斯這位偉大的老師,多年來一直指引著我的育兒之路。她所教的學生大多數都是被其他人放棄的孩子,被放棄的前提是被評判,這些孩子被評判為“不可救藥”。而這些孩子最終都學會了“終身熱愛學習和思考”,生活和人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犯錯,是人生的一部分。”“獨立,意味著相信自己。”這兩句話給了我極其深刻的啟迪。

三、怎樣改變思維模式,走上終身成長的旅途?

在育兒領域有一個很有名的詞“trouble2” ,面對這個階段孩子的“喜怒無常”和“歇斯底里”,很多爸媽都頭疼不已。此時,只要我們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去學習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就會知道“秩序敏感期”、“完美敏感期”等,我們的內心就不會被焦慮、氣憤及無力感填滿,在孩子每次大發脾氣時就會知道是什麼原因,及怎麼安撫他對他長遠的發育發展更有好處。

只要去學習就會有改變,但為什麼有些父母卻一直都在原地打轉?因為他們是擁有固定性思維的父母,遇到問題,他們只會無能為力。

成長型性思維模式建立的前提是,相信變化

那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們要如何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呢?《終身成長》給出了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需要走的路徑:

第一步:正式面對並接受你原有的思維模式。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同時擁有這兩種思維模式,區別只是哪種思維模式出現頻率更高一些。

第二步:仔細體會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在什麼情況下發生作用。很多時候,固定型思維模式會在人們迎接新挑戰、壓力大、焦慮、傷心、懶惰……的時候出現,然後悄悄對你說:不要被別人發現你可能沒有那麼大能力;你就這樣了,再怎麼做都沒有用的……

第三步:給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取一個名字。可以用你生活中的某一個人,或一本書一部電影中的人物。弄清楚“他”是怎樣推動你思考、感受、做事的,又是怎樣影響了周圍的其他人。

第四步:你需要去學習逐漸維持成長性思維模式的方法,並用這些方法去教育“他”。其實,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出現是為了保護你,增加你的安全感,但“他”沒什麼好辦法幫到你。在“他”出現後,你要教他接受挑戰,不要放棄;教他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面對挫折。

第五步:設立成長型目標。給你的每一天的新生活制定計劃,並且向一切辦法去實踐計劃並獲得成功。


人的一生中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身份,比如說父母、子女、教師、醫生……也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失敗、瓶頸、坎坷……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自己勝任各種身份,並且成功跨越那些“敵人”,實現終身成長,擁有更加豐富、幸福的人生。

改變,也許並不容易,但值得我們去嘗試、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