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談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引語:隨著延禧攻略,如懿傳等宮廷劇的大火,吸引我們的不只是演員的精湛演技,同時古代宮廷中的園林景緻同樣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到的“一池三山”模式。無論是漢代的建章宮太液池還是隋朝的大興宮後院,包括唐清一些知名園林,這些著名建築都是典型的一池三山園林模式。一池三山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以山水為基礎,利用橋和堤壩將山水連接起來,整體上看是一水環多山的造型。整個體系以自然景觀為主,崇尚自然,既充滿著自然的生機又體現著人類的智慧。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當之無愧的被譽為中國文化長期積累的藝術結晶。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一、“一池三山”與道家文化

“一池三山”模式深受道家文化的影響,老子作為道家文化的奠基人,認為道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根源,是一些事物產生與發展的依據,他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後來莊子繼承並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要順從天道,以自然為本宗。並在園林建設中體現出來了這種思想。他認為大自然的美在於他沒有刻意追求什麼,而是在無形中創造了這一切,但這並不等同於完全模仿自然景觀,而是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之上加入人類的巧妙設計。將人類的巧妙心思隱藏在自然的山與水中。在崇尚自然,自由淡泊,隨遇而安的道家文化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古典園林建設模式把建築與山水景觀有機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這種一池三山模式對後來的園林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二、神話造景中的理想景觀模式

作為一種體現文化與信仰的園林模式,神話造景賦予了這種模式以無盡的想象空間與美好寓意,以傳達給人們山水的意境美和宏偉的神話場景。大體的園林模式有三種,分別是仙山模式、城堡模式、樂園模式。

(1)仙山模式。

中國神話兩大源頭為崑崙神話和蓬萊神話。其中提到的仙山是人們認為的理想境域,崑崙山、蓬萊三山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不光如此,傳說中的姑射山、佛教中的須彌山等都是這種模式。據《淮南子|地形訓》所記:“掘崑崙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三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丹水,飲之不死”。由其記述可知,傳說中的崑崙山和三山,主要特徵都是重視空間隔離。體現並崇拜山體的高峻與隔絕。深究其文化內涵,則是因為人類早期缺乏安全的生存環境,對高山有了庇護感與崇拜感。因此崇拜崑崙山、蓬萊三山的高大和神秘。在此基礎上先民通過想象使其具備了理想的生存環境和仙居環境,崑崙山周圍神水環繞;蓬萊三山佇立於海中。這種神山和大海結合的景觀模式就是一池三山的早期模型。植物和建築一應俱全,山水環繞,是個富有安全性、生態環境適宜的生存之地。為後世園林建築奠定了“一池三山”的景觀格局。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2)城堡模式。

城堡模式發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舉個例子,諸神聚居的奧林匹斯山。奧林匹斯山“位於群山中,是凡人無法攀登的峻峭之山”,四季溫和,山上長滿凡人看不到的奇花異草,諸神在那裡過著幸福的生活。主神宙斯居住最高的山峰之頂,其餘諸神居住在各峰之巔,都處在山上空間的重要位置,控制和佔有著制高點。深究其文化內涵則是因為歐洲的地理環境,沒有支持一個高度集權的空間和土壤,資源稀缺,有限的資源只能維持供應小型城邦。而這些小型城邦都是分散式的。為了戰略防禦,必須要佔領高地。並在高低建築城堡。城堡公認為是財富的集聚地。所以,歐洲先民信賴人工構築的城堡,信賴自身力量,在沒有高山庇護的地理環境之下,更重視控制制高點,在園林景觀上就對應著一種外向型的建築景觀。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3)樂園模式。

樂園模式可以在基督教《聖經》故事中找到原型。伊甸園反映了西方人對於理想景觀的理解。伊甸園“長著各種樹木,既悅目,果實又可充飢”。 “Eden”(伊甸)是花園和樂園的合稱。同時《古蘭經》作為伊斯蘭教的聖經也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對於理想居住地的構想。天園裡有四條河流,

“有清涼的樹蔭,果樹遍地”,那裡可以永遠的庇護人類。它們都強調園林要有令人舒適的佈局,側重於園林的休息和娛樂功能,要方便人類居住遊玩。這是在生產力水平不發達的基礎上,採取的一種補償心理的找尋快樂的措施。山和水不光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環境,還會給人類帶來身心的愉悅。有山有水的地方才算生活中的樂園。因此,找尋住址和建設建築,山水都是要考慮的必備因素。這也成為富人享受生活的標誌。同時阿拉伯人居住在炎熱的沙漠之中,對於綠蔭植物和河流的有著熱切的期盼,所以在《古蘭經》的描繪中,我們的先祖可在天園中休憩娛樂,遵守安拉意志的人死後也可進入天園,享受幸福。

三、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

我國古代園林大多都按照“一池三山”模式來建設。其中典型的有以下建築。

1. 承德避暑山莊。

作為人工開鑿的園林,山和水的模式一應俱全。湖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聲和環碧三個島嶼,堤島將湖面分割開來,形狀好似中國古代吉祥物“如意”、“靈芝”,湖中三島拼合在一起,特別像一棵“如意靈芝”樹,為傳統的“一池三山”模式增添了新的韻味。同時堤島建設的更加錯落有致。給人心曠神怡之感。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2、圓明園

又被稱為萬園之園。 同樣採用“一池三山”的做法。並且都選擇了在水面“方島串聯”的特點,但是每個方島風格各異。它的主要特點還是迴歸自然。 精心製作的園林建築,遍佈四周的樹木花卉。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餘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同的風景群。山和水重重疊疊,讓人彷彿置身畫中。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3、 頤和園

頤和園的模式建設更是別出心裁,充分體現了“一池三山”的藝術魅力。清漪園沒有像往常一樣採用在一個水面中同時建設三島的做法,而是將昆明湖用築堤的方法分成三個小水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西湖、養水湖和南湖。每個水面中各建設一個島,西湖中有閣島,養水湖中有藻鑑堂、南湖中有南湖島,形成以湖、堤、島為主要特徵的新的“一池三山”形式。島上各有千秋。充分體現了中國造園藝術的高超與奇妙。

從影視劇中的神話造景——淺談古典園林中的“一池三山”模式

總結:

“一池三山”模式體現了我國古代園林建設的高超技藝,是將自然美和人工美結合起來的典型創作。從古代發展到現在,無論是在現實裡還是在影視劇中,我們欣賞它的美,並賦予它無盡的意蘊美和想象空間。這是從古代先人哪裡傳承下來的瑰寶,我們欣賞、珍惜併發揚。

參考文獻:

[1] 蓬萊仙話和海島仙山景觀模式[J].南北橋,莊曉英.2009(3).

[2] “蓬萊神話”與中日園林仙境佈局[J].煙臺大學學報 第 15 卷 第二期 曹林娣.2002 (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