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三十九:朝鮮越南佛教及國際佛教組織


佛教之三十九:朝鮮越南佛教及國際佛教組織

佛教之三十九:朝鮮越南佛教及國際佛教組織

1.朝鮮佛教日本化


  朝鮮在李朝統治的500 年間,總的說是採取尊儒排佛政策,然而由新羅、高麗時代長期流傳下來的佛教仍隱存於一般民眾之間。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定《江華條約》,使朝鮮淪為它的半殖民地;1905年,又強迫朝鮮簽定《日韓保護條約》,掌握了朝鮮的內政、外交、軍事大權,進一步成為朝鮮的保護國;1910年迫使朝鮮簽定《日韓合併條約》,正式佔領了朝鮮。在日本佔領朝鮮期間,加強了對僧尼和寺院的控制,同時支持日本佛教各派來朝鮮,擴大日本佛教的影響。1911年,日本殖民政權" 總督府" 頒佈" 寺剎令" 及" 施行規則" ,規定全朝鮮置30個本山,下置末寺1371座。各本寺各置住持;各本山再各置統轄下屬寺院的" 本末寺法" ;有關寺院僧尼事務及寺剎土地財物皆受總督府的監督和控制。同時還規定日本的所謂" 紀元節" (建國紀念日)、" 天長節" (天皇誕生日)、新嘗節、神嘗節(皆為神道教節日)、孝明天皇祭等,均須列入寺院的" 恆例法式" 之中,把寺院佛教活動作為奴化朝鮮人民的重要措施。此後又成立了" 佛教振興會" 及" 禪教兩宗三十大本山聯合事務所" 等佛教組織。有不少朝鮮僧侶被派往日本佛教系大學留學,日本佛教各宗也紛紛到朝鮮傳教。由於受日本佛教影響,朝鮮佛教的結構有了變化,在教團內分成繼續遵守漢譯戒律的獨身僧和帶有妻室的僧人兩派。這時期朝鮮的佛教教團有圓佛教。1916年,樸重彬,法號少太山,在全羅北道創立" 圓佛教" ,以一圓相表示法身佛作為信仰對象,提倡精神修養、智慧鍛鍊和正義實踐。佛教教育在這一時期剛剛開始,圓佛教設有禪院和大中學校,其中以圓光大學最為有名。1915年,圓光大學創辦,該校原是為宗教實踐和培養傳教人才而建的禪院,後來逐漸發展為設有佛教學院的綜合大學。日本在朝鮮的殖民統治和文化的侵略,使得朝鮮的佛教開始有了日本化的傾向。


  


2.越南佛教


  近代的越南佛教處於衰落階段。19世紀初統一南北的阮朝在政治上扶持臨濟宗,歧視蓮宗。19世紀中葉,法國入侵越南,1884年越南淪為法國的" 保護國"。越南廣大佛教徒投入了愛國抗法鬥爭中,佛教成為強化民族意識和組織抗爭的重要手段。1858-1873 年間,法國強迫阮朝簽定了兩個喪權辱國的西貢條約,激起了越南人民的強烈反對,寶山奇香派在這次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初,在芹直市的一所佛寺創立了一個叫高臺教的新教派,活動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帶,信徒有120 萬。


3.國際佛教組織與主要活動


  近代具有國際性的佛教組織並不很多,主要有摩訶菩提會和巴利聖典會。


  摩訶菩提會,創立於1891年5 月,創始人是斯里蘭卡佛教復興之父的達磨波羅,該會是世界現代史上最古老的佛教組織之一。該會的宗旨是把在印度教徒手中的佛教聖地菩提伽耶收回,並在世界各國復興、傳播佛教,發掘和保護佛教遺蹟,編纂佛典,印刷佛教經藏和研究佛學,在國內外宣傳佛教,建立分支,致力於復興印度和其它國家的佛教,使" 摩訶菩提會" 的活動成為一個廣泛的佛教復興運動。奧爾考特擔任首屆會長兼首席顧問,達磨波羅任秘書長。1892年菩提會總部遷往印度加爾各答,以後又在紐約、倫敦、慕尼黑、印度馬德拉斯、拘屍羅和斯里蘭卡的阿努拉達普羅等地建立分會。


  巴利聖典會,於1881年由李斯.戴維斯與世界一些東方學者、印度學家、佛教學者一起在倫敦成立。該會宗旨是促進巴利語和巴利語佛教研究;刊行和翻譯巴利語佛典和部分梵語、混合梵語佛經;編訂出版巴利語字典、巴利文法和佛學辭典等。董事會是該會最高決策機構,管理委員會是其職能機構,另設主席、副主席、書記員等職,他們均由著名的佛教學者擔任。聖典會在緬甸、斯里蘭卡、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和薪加坡等地設有代表,還不定期召開年會或學術討論會,對組織和推動歐美佛教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做出了貢獻。聖典會初建時,出版了51卷254 種典籍,其中很多是再版的。1895年,學會支持著名梵文學者、宗教學家馬克斯.謬勒主編《佛教聖典》叢書。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