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做練習冊的時候,晨晨碰到了難題,他不假思索的照著答案填了上去。

做邏輯思維訓練題的時候,晨晨只挑那些自己會做的題。

晨晨每次犯了錯誤,會第一時間把責任推給別人。

跟小夥伴一起玩耍,總要爭第一,但凡做的不好,就自暴自棄。

晨晨到底是怎麼了......

像晨晨這樣性格的小孩,並不少見。父母試著讓他改掉這些壞習慣,卻發現越糾正孩子越嚴重。孩子是本性如此,還是教養過程中出了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說,孩子的這種心理,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導致的。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不當的誇讚方式,讓孩子陷入”固定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就是認為自己的能力與生俱來的,是不能改變的。做任何事情,都想表現出自己的能力,一旦失敗,就會失去信心,一蹶不振。

再回過頭來看晨晨的那些行為,不管是抄襲,還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內心裡的渴望,是不想承認自己不優秀。

他不喜歡任何能評判自己能力的事情發生,可一旦他的自信受到挑戰,他發現自己不如別人,就會認定自己是個失敗者。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思維呢?

我發現一個現象,自從被倡導鼓勵教育以後,家長們的口頭禪就變成了“你真聰明”、“你真棒”、“你真優秀”!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只要表現的還不錯,全家人就不停的誇讚。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曾經在網上看到的一個例子:

孩子3歲了,不會用碗筷,也不好好吃飯,一家四口齊上陣,連哄帶騙孩子才吃小半碗。

這天,孩子心血來潮,拿起筷子自己吃飯,一下子吃了一大碗。

全家人可高興了,就像看見地球之光,媽媽拍照發朋友圈,爺爺奶奶抱起來轉圈圈,爸爸直誇孩子真聰明。

不過就是吃個飯,孩子的本能而已,到了父母那裡,就變成了不起的壯舉。

這樣的讚美,一點都不真實,孩子也未必能從這樣的讚美中獲得鼓勵,相反的他會認為:如果下次我不這麼做,是不是就不優秀了,是不是就不會受到表揚了?這無疑給孩子增加了心理負擔。

再看一個《終生成長》裡的真實案例:

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五年級孩子的媽媽。

我的孩子在學校標準化考試中,數學、英語和科學經常得99分,但是他對自我價值的評估一直有很嚴重的問題。

我的丈夫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總覺得自己的父母對孩子的智力水平並不在意,因此他總是以補償的心態,過度誇獎孩子的智力。

在過去幾年裡,我懷疑過他這種做法可能會帶來問題,因為我的兒子雖然在學校裡成績優異,卻不願意去挑戰更難的工作或項目,因為他會認為那樣他就變得不聰明瞭。

他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聲稱自己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好(無論是學術還是體育活動),但不願意嘗試去做這些活動,因為他無法承受失敗。

不切實際的讚美也是給孩子貼標籤,會帶給孩子不真實的自我認知,還會增加孩子的虛榮心,讓孩子養成固定型思維模式!一旦養成這樣的思維模式, 他會為了維護自己的虛榮心,去逃避錯誤,抗拒挑戰,甚至學會撒謊。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幫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是對抗“固定型思維”最好的方式。

“固定型思維”的對立面就是“成長型思維”。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有這樣思維的人,會認為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的。即使先天的才能、資質、興趣和性情方面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即使是事情發展不順利時,也能擁有想要提升自己並堅持不懈的激情,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戰的時刻,依然可以茁壯成長。

怎麼才能幫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呢?

1、讚美“努力”,不要讚美“天賦”

《紐約時報》在一篇評論裡,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讚美天賦能否給孩子帶來鼓勵?

為了找到答案,科學家指導了一大批青春期早期的學生,給他們十道非常難的非語言型的智商測試題,他們大多完成的不錯。

科學家對一部分同學進行讚揚:“哇,你做對了8道題,這個成績非常棒,你很聰明。”

對另一部分這樣讚揚:“哇,你做對了8道題,你一定非常努力。”

這兩組人的起點是一樣的,但被誇獎後,他們開始走向不同。

被誇“很聰明”的孩子,他們陷入了固定型思維模式。

他們對有挑戰性的、新的知識表示抗拒,成績也直線下降。他們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點的事情,以避免別人對他們的才能提出質疑。

相反,被誇“努力”的學生,都希望可以挑戰新知識、新任務,他們喜歡用高難度的題,來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表現的越來越好!

這些被誇努力的學生,就形成了“成長型思維” 模式。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2、積極應對錯誤,助長“成長型思維”

巴尼不小心把咖啡灑在了速寫本上,然後他把咖啡漬變成了一個怪物。

又一次,他在創作圖書《Flying Garbanzos》時,家裡的一隻狗被鎖在了畫室裡,狗狗踩到了書中的一幅作品。看到這個情況,巴尼哭了,以為照片被毀了。但是最後,巴尼把狗狗的爪印變成了雲彩!

這種應對錯誤的方式,讓他備受啟發,他創作了《美麗的錯誤》。這本兒童繪本一問世就受到了追捧,更成為有助於兒童人格發展的治癒系書籍。

積極看待已經發生的錯誤,並把錯誤變成美麗的結果,這個過程需要創造力,需要努力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積極應對錯誤的方式就是一種“成長型思維”。

所以,想要孩子從固定型思維變成成長型思維,就不怕孩子犯錯,並教孩子積極的看待錯誤!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3、給孩子營造“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環境。

如何營造這樣的環境呢?父母只要在孩子面前,談論有助於發展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話題就可以!

從自身開始,談論在工作中犯的錯誤,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改正了錯誤?或者談論在工作中,通過努力取得了什麼成就?

把這樣的話題融入到家庭環境中,並讓孩子參與進來。時間久了,孩子的關注點就在“努力”上了。

同時呢,父母也要是“成長型思維”的踐行者,不能言行不一致!這個過程並不容易,但只要跟孩子一起努力,就會發現全家人都在成長。這樣的氛圍,就能帶動孩子,養成好的思維習慣。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4、不要評判孩子,注重孩子的努力和成長

經常聽身邊的朋友說,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氣出了一身病。我總是笑笑不語,這是孩子的原因嗎?當父母帶著評判的心態去看待孩子時,孩子的表現就不如人意,父母一著急就大動肝火。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從父母的態度裡,讀出的信息就是自己不優秀。孩子被評判後,失去了自信心,要麼一蹶不振,要麼出現叛逆的行為。

小時候,父母從來不逼迫我寫作業,但我的成績非常好。他們總告訴我,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你只要今天比昨天努力了,就是進步了。

這麼多年了,我都受教於父母這種教育方式,不管工作中還是生活裡,遇到挫折碰到問題時,我不會患得患失,更多是把精力放在怎樣改變現狀上。這樣的性格,讓我內心很富足。

那時不知道什麼思維模式,如今突然明白,這就是成長型思維帶來的好處。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孩子害怕犯錯、遇事不敢挑戰?“成長型思維”幫孩子重新認識自己

孩子在成長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每一種問題都不能把孩子“判死刑”。要知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才是塑造他的人。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也要第一時間反思自己的教育。

成長是一生的話題, 孩子要成長,父母更要成長。希望今天分享的話題,能讓有育兒困惑的你,學到一點點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