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前幾天有一位朋友在看了“兒科醫生鮑秀蘭”的一篇文章後,留言問:有人建議用一種閃卡給孩子訓練,請問到底好不好?

因為我兒子的原因,我也瞭解一些關於閃卡的信息,所以嘗試和這位朋友進行了分享。

閃卡顧名思義,是用一些圖片快速在寶寶眼前閃過,通過強刺激,從視覺入手的一種早教啟蒙方法。閃卡最初是給嚴重腦損傷、發育遲緩孩子用的,確實對腦損傷孩子有一定效果,證因為有效果,後來逐漸被用到了正常孩子身上,包括一些全腦開發機構現在都在用閃卡訓練視覺記憶。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這是閃卡的一種

但閃卡現在已經在美國叫停,為什麼呢?

在20世紀,美國曾在健康學齡前孩子中推廣過閃卡的應用。後來美國教育部,腦神經專家和兒童教育專家通過長期跟蹤發現,在學齡前認識了幾百上千個字的孩子,在上了小學之後,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優勢,相反出現了倒退、學習障礙等問題。所以,美國便叫停了閃卡的大規模運用。

在此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發現:兒童大腦中的神經鍵,只有在兒童主動用腦時才會被點亮,才會有開發大腦的作用。如果只是一味被迫孩子看閃卡,提前學習,不僅不能加速大腦的開發,相反還會產生副作用。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被點亮的大腦

現在全腦開發機構用的閃卡是很多符號標誌或文字,讓閃卡快速在孩子眼前閃過,同時老師會快速說出卡片上的信息或文字,刺激孩子通過視覺記憶記住上面的字或符號,再通過提問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回憶並記住,目的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記憶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但方法實在有些機械,違背了孩子“玩中學、學中玩”的規律。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老師在讓寶寶快速看卡片上的標誌

送孩子到早教機構的父母,我相信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聰明伶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這也是每一位父母的願望,那到底什麼是聰明呢?

聰明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一般是用來讚美的詞語。也可以形容某物有著某種與人類智慧共通之處,有著某種靈性,某種生命力。簡而言之,就是天資高、記憶力和理解力強。

而追蹤溯源,聰明實指六根之二利器,耳聰目明,即為聰明,指耳朵、眼睛反應靈敏,形容頭腦清楚,眼光敏銳。"六根"係指眼、耳、鼻、舌、身、意。小孩六根清淨,又氣血充足,可見聰明乃是小孩之能事。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聰明的一休

這也難怪很多早教專家都說早教要從寶寶的感官器官入手呢。

腦科學的研究表明:正常寶寶一出生,大腦就有大約1000億個腦細胞或稱神經元,他們最初彼此孤立,當受到外界信息刺激時,每根神經元就會發育出許多樹枝狀的“樹突”來,樹突之間通過“突觸”互相連結,突觸越多,形成的神經網絡越發達,大腦功能越強,智力也就越高。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提到:在0-2歲,神經纖維和突觸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然後到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突觸會被削減。因此在突觸形成達到頂點的時期之前,對兒童大腦的適當刺激非常重要。

因此想要寶寶大腦全面發育,快速形成突觸,連接神經元,建造一個強大的腦容量,就需要不斷地通過各種信息刺激“樹突”的形成,而且刺激需要在兒童時期進行效果最好,這也是為什麼叫做早教,教育越早越好。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在少年期突觸會被削減,所以早教要趁早

剛出生的寶寶還不具備判斷力和理解力等這些成熟的能力,他們都是通過感官器官來了解和認識世界的,包括認識自己,所以他們會喜歡吃手,喜歡啃腳丫,這都是寶寶在探索和認識身體的過程。

對於小寶寶,刺激最主要來自日常生活對五官的刺激,多讓孩子看、聽、摸、聞、嘗。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五大感官器官

視覺:看

視覺對於人類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感覺。只有能看到才能“看見”,也才能進一步進行觀察並感知事物,形成視覺記憶。

新生兒從出生就已經能看見明暗及顏色,而且視覺已相當敏銳。出生幾天的新生兒能注視或跟蹤移動的物體或光點,新生兒行為能力檢查已清楚證明了這一點。

1個月內的新生兒還不能對不同距離的物體調節視聚焦,似乎有一個固定的焦點,動力視網鏡顯示最優焦距為19釐米。2個月以後的嬰兒,最佳注視距離是15釐米-25釐米,太遠或太近都不能看清楚。2個月以後,嬰兒開始按物體的不同距離調節視焦距。4-6個月時已經能對近和遠的目標聚焦,眼睛的視焦距調節能力即視覺敏感度已和成人差不多,以後還會不斷增強;4-5歲後趨於穩定。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寶寶在好奇地看著眼前的事物

新生兒視覺功能的特點是:看到運動的物體能明確地做出反應,如閃爍的光、活動的球以及活動的人臉等。新生兒容易集中注視對比鮮明的輪廓部分,如白背景下的黑邊線,而對黑線條附近對比最強烈的地方注視時間更長。新生兒容易注視圖形複雜的區域、曲線和同心圓式的圖案。

嬰兒出生後顏色感知就已經發生了,開始能分辨簡單顏色刺激,2個月內,顏色視覺會有很大的發展,2個月時已經能對某些不同的波長作出區分;3-4個月的時候顏色感知能力已經接近成人,以後在顏色辨別的準確性方面繼續發展,2歲左右能認識一些顏色,3歲左右能說出顏色的名稱,但還不能很好地去人各種顏色的色調,4歲區分各種色調細微差別的能力逐漸提高,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提高。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不同差別細微的色彩

如何刺激視覺神經的發育?

1、黑白卡和彩色卡的使用:在前六個月可以用黑白卡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但需要注意距離合適,可參考前面提到的每個月份的最佳注視距離。

在寶寶六個月以後可以用彩色卡進行刺激,這個階段的寶寶會對紅色特別敏感,這也是兒保中心在給寶寶做神經發育評估時會用紅色球來測試寶寶追視的原因。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黑白卡

我通常的做法是:

在寶寶躺著的時候或者趴著的時候,用黑白卡在離寶寶眼睛合適距離慢慢閃過,如果孩子根據卡片的移動而移動目光,說明寶寶接受到了信號,在主動調動大腦的視覺神經工作,達到了有效的刺激效果。趴著的時候,閃卡可以從寶寶眼前從左到右慢慢閃過,這也是練習寶寶趴著抬頭、提高頭控能力的訓練方式之一。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彩色卡

2、玩追光和追球遊戲:白天陽光明媚的時候,可以用鏡子反射光,吸引寶寶注意到,引導寶寶追光。也可以準備紅色的球,滾來滾去,讓寶寶追著看。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追視球是很多媽媽的選擇

此外,多帶寶寶進行室外活動,可以看到更多事物,更加全面促進視覺發育。

聽覺:聽

聽覺也是人類非常重要的感覺之一。只有聽到才可以接收到通過語言傳達的信息,進一步消解、吸收,然後形成聽覺記憶,聽覺記憶是人類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5-6個月的胎兒就開始建聽覺系統,可以聽到透過母體的頻率為1000赫茲以下的外界聲音,這也是為什麼寶寶出生後聽到媽媽的聲音會很開心,因為在子宮裡早已經聽到媽媽的聲音了。出生後,隨著新生兒耳中羊水的清除,聲音更易傳遞並被感知。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聽覺是怎樣運行的呢

還有研究發現,嬰兒有很強的音樂感知能力。新生兒喜歡音樂而討厭噪音,3個月時就已經能靜靜地躺在那兒傾聽音樂;2-3個月時,嬰兒已經能初步區別音樂的音高;3-3.5個月能區別音色;6-7個月時已能區別簡單的音調。而且,早起受音樂訓練的人,成人後對絕對音高的感知力更強。

如何刺激聽覺神經的發育?

1、做話癆:我兒子出生後,我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話癆,拿著黑白卡給他看,我會說:“寶貝,看這邊,這是黑色和白色,其中有一個黑點,周邊是白色。”會在給他換尿不溼時,說:“寶貝,你拉臭臭了,媽媽給你洗洗屁股,晾乾,這樣舒服一些,來,現在帶上尿不溼,這樣就不會尿褲子不舒服啦!”我還會每天在給兒子擦臉擦手時,說:“來,寶貝,擦臉擦手咯!講衛生,不生病,清爽舒服。”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不說才不懂,說了才有機會聽得懂。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這位媽媽正在給寶寶介紹遠處的風景

2、聽各種聲音:除了各種音質的搖鈴,家裡的鍋碗瓢盆都是很好的樂器,但是注意聲音不要太大,太嘈雜,要有節奏感,新生兒不喜歡噪音。

記得我女兒七八個月的時候,每次哭鬧,我爸就會敲牆板,每次一敲,我女兒就會停止哭鬧。曾經一位奧爾夫音樂早教老師告訴我,寶寶在最初的時候就是喜歡這種單一的音色。怪不得,我兒子出生後也是這樣,主要聽到敲牆板的聲音,就會全神貫注地聽。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媽媽和寶寶一起敲鼓,感受節奏

3、聽音樂:寶寶喜歡輕柔悅耳的音樂,家長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都是我和兒子嘗試過的聽力以及音樂啟蒙練習。

  • 抱寶寶在懷內,隨節奏翩翩起舞,溫柔地看著寶寶。
  • 抱著寶寶站在鏡前,隨音樂節拍輕輕搖晃寶寶的身體,當音樂改變時,變動活動方式。
  • 模仿並鼓勵寶寶嘗試隨著音樂做舞蹈動作或哼唱。
  • 為孩子洗澡或更換衣服時,也可作為共享音樂的時光,隨著音樂節奏輕輕按摩寶寶肌膚,活動寶寶的小腿和上肢。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日本的媽媽們抱著寶寶跳舞

觸覺:摸

觸覺是皮膚受到機械刺激時產生的感覺,是嬰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嬰兒出生後就有觸覺反應,如媽媽的乳頭碰觸到嬰兒的嘴或面頰時,他就會做出覓食和吸吮動作,把物體碰到他的手掌,他就會抓握,撫摸他的腹部和麵部等,他即可以停止哭泣。

嬰兒對外界事物的觸覺探索活動主要包括口腔觸覺和手的觸覺。1個月的嬰兒已能憑口腔觸摸辨別軟硬性質不同的奶嘴,3個半月的嬰兒能辨別物體的形狀和質地。

手的觸覺是從原始的抓握反射開始的,在嬰兒4-5個月後視覺和觸覺協調能力發展起來,他可以有意識地夠到物體,並通過觸覺來探索外部世界。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這位寶寶自己用手抓到了玩具,正在好奇地看

如何刺激觸覺神經的發育?

1、多給孩子做撫觸:可以非常好地刺激寶寶觸覺神經發育,同時寶寶也會很享受這個舒服的過程。每天給寶寶洗澡後,把撫觸油抹在手心,輕柔地按摩,邊按摩邊和寶寶說話:“這是寶寶的小手,手指搓一搓,手心搓一搓。”每天可以做一次,但需要注意室溫要合適,避免太冷導致寶寶感冒。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一位媽媽在給寶寶做撫觸

2、玩具材質要豐富:家長在購買玩具時,多購買不同材質的玩具,比如塑料玩具、毛絨玩具、木質玩具,通過讓寶寶觸摸,感受不同材質,並在寶寶觸摸時家長要介紹觸摸的感覺,比如這是軟軟的毛絨玩具,這是優點粗糙的木質玩具,這是硬地板,這是軟床墊,這樣會全面刺激寶寶把感受詞語和實物結合起來。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玩具毛茸茸的,舒服

3、日常物品利用起來:比如給寶寶衝的奶粉,可以讓寶寶摸一下奶瓶,告訴寶寶:“寶貝,這是溫的,喝起來不會燙到,也不會被涼到。”有機會可以讓寶寶摸一下熱的東西和冷的東西。吃蘋果前,也可以讓寶寶摸一摸蘋果,說:“寶貝,這是蘋果,滑滑的。”吃橘子、吃火龍果之前都可以讓寶寶摸一摸不同的表面,感受不同的觸感。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摸一摸,光滑的蘋果

嗅覺:聞

嗅覺即辨別氣味的感覺,是一種較為原始的感覺。胎兒在7-8個月時嗅覺器官就已經相當成熟,新生兒出生後就已經有了嗅覺反應,他們聞到母乳的香味就會將頭轉向母乳奶墊。3-4個月時就能穩定地區別不同的氣味。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寶寶嗅到母乳的味道

寶寶的嗅覺比大人的嗅覺甚至都敏感。記得我女兒小時候,經常會聞到我們聞不到的氣味,有一次,家裡的煤氣忘記關了,我女兒說:“媽媽,這是什麼味道?”我仔細一聞,才意識到可能是煤氣的味道,經查看,確實是煤氣開關忘記關了,幸虧被女兒及時發現。我兒子出生後,很多次他大便後,都是女兒先聞到氣味發現的。

如何刺激嗅覺神經的發育?

嗅覺的鍛鍊主要融入在日常生活中。酸的,甜的,辣的、香的、臭的等不同氣味的東西讓孩子聞一下,比如在吃不同水果和蔬菜時,讓孩子自己先聞一聞,再吃。

記得有一天中午我準備蒸洋蔥餡的包子,我在剝洋蔥,不到兩歲的兒子跑過來指著洋蔥說:“爺爺,爺爺。”他是指爺爺喜歡吃洋蔥,我拿起剝好的洋蔥放到弟弟鼻子前,說:“寶貝,來聞聞洋蔥是什麼味道的?”兒子聞了聞,往後退了一下說:“媽媽,辣。”聞一聞不僅讓孩子對洋蔥有更深地感知認識,也刺激了嗅覺的發育。

現在,我帶倆娃出去玩,每次看到野外的花朵,有機會我都會讓孩子們去聞一聞,尤其是不同花朵之間的氣味,對比會更加刺激寶寶的嗅覺敏感度。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這位寶寶正在聞花香

味覺:嘗

味覺是個體辨別物體味道的感知覺。是新生兒出生時最發達的感覺,它具有保護生命的價值。新生兒味覺是相當敏銳的,能辨別不同的味道。他們對甜味的反應一開始就是積極的,對鹹、酸、苦的反應是消極的。把味道不同的食物放在嬰兒的舌尖上,可以看到不同的反應,他會對苦和酸的食物產生皺眉、閉眼等表情。人類的味覺系統在嬰兒和兒童期最發達,以後逐漸衰退,這與味覺在人類種系演化進程中的趨勢是一致的。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越小的寶寶在吃苦的藥時,更加抗拒的原因。所以,家長們不要太責怪孩子怕苦,因為他們比我們感受苦的敏感度會大很多,我們吃到的苦遠趕不上他們感受到的苦。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寶寶吃藥表情

如何刺激味覺神經的發育?

味覺的鍛鍊主要也是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多品嚐不同口味的食物,酸甜苦辣鹹,都可以讓寶寶去嘗一下,品嚐的時候,大人同時告訴寶寶各種味道的名字,建立感受和詞語之間的聯繫。

聰明的父母在家這樣教孩子,省了早教機構的費用,孩子更聰明

寶寶嚐到檸檬,被酸到了

等寶寶逐漸長大,很多父母都喜歡帶孩子去旅遊,外出參觀,這些都是刺激孩子大腦樹突形成的非常有效的辦法。

如果父母很忙沒時間或經濟條件不允許外出旅遊,這種情況可以給孩子多買些書,通過書中豐富的信息,認識世界,感受世界,擴充孩子的大腦,刺激突觸的形成和神經元的連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

一切早教都源於生活,在生活中練習是最好的方式,切忌填鴨式的被動灌輸,傷了孩子脆弱的學習慾望。

寫在最後:

早教從來不只是坐在早教中心教室裡進行的,而家庭才是最重要的早教“中心”,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

理論基礎主要來自《0-3歲兒童最佳的人生開端》(鮑秀蘭等著)

我是倆娃全職媽媽,家有兒女各一枚,關注孩子成長和教育,並踐行育兒即育己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歡迎關注我@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共同成長和進步。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必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