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經濟好嗎?宋朝的讀書人幸福嗎?

小情獸TT


定位一下,任何朝代,都是有權有勢的天下,平常百姓只有被剝削的份。

宋朝的經歷在歷朝歷代可以說最強大的,比之後的元明清還要強大。

這裡面重要的原因是海上絲綢之路,不像明清那樣閉關鎖國,喪失了掙錢和發展的機會。

元朝呢,統治者一心想要斂財,好像不懂得長期發展。

所以宋朝在經濟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人能比。

有人說唐朝強大,唐朝對外征伐的時候,是以物易物,帶的都是絲綢,絲綢就是錢可以換東西。

宋朝呢?出現了紙幣,當然這只是一部分。

宋朝的讀書人,錄取率確實比以前隋唐多多了,而且為了公平,出現了謄錄和糊名。

而且宋朝是統治者與士大夫共天下,趙匡胤定下規律不殺士大夫,要知道被殺的岳飛是武將。

所以宋朝士大夫生活很好,當上官,待遇好,犯了事情主要是被貶官,不像明朝動不動就被大屁股!


勾勒歷史的世界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宋朝”條是這樣簡述宋朝的歷史地位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小的中原王朝,但它在經濟、教育、科技、文化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在中國古代是空前的。同時,它還是當時的世界大國,在經濟等方面的成就,在當時世界上居於領先地位,對人類文明作出重大貢獻,產生深遠影響。

你看,學界的主流看法就是宋的經濟可以吹一波。

有些人要黑宋的經濟,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顯然還是學界的主流觀點更靠譜。

你要讓別人接受宋的經濟不行的觀點,先讓你的觀點在學界佔有一席之地再說。

而在接受了宋的經濟可以吹一波的觀點之後,以訛傳訛的將“達到空前高度”傳成“達到中國最高峰”,那就是傳播學上的問題了。

在宋代,傳統農業達於成熟,工商業亦有長足發展。有學者研究指出,北宋中期的鐵產量在7.5萬噸到15萬噸之間,相當於1640年英國鐵產量的2.5倍到5倍,可以和18世紀初整個歐洲的鐵產量相媲美。盛唐天寶年間一年鑄錢大約32萬貫,到宋神宗時期已經多達500萬貫。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正是在北宋出現的。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每當人們在中國的文獻中查考任何一種具體的科技史料時,往往會發現它的主焦點就在宋代,不管是在應用科學方面,還是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被馬克思稱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其關鍵改進期、應用普及期及向外傳播期也都是在宋代。

總之,概括來說經濟是世界第一,雖有三冗,但是關鍵在於這是政府最大的弊端,也就是說赤字財政是政府想解決卻沒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國家總體經濟很好。

至於說宋代文人的迴向三代,簡單來說是對儒家的迴歸,這種積極士風影響到後來的改革,但是國家經濟實力確很少有學者說差的。


趣向雜談


宋代是中國古代經濟最為輝煌的時期,沒有之一!舉個例子,在陳雨露的《中國是個金融史》書中將宋朝與唐朝做了對比:唐朝在三百年前產出了590億斤糧食,宋代首位三百年共生產糧食1280億斤,比大唐帝國的一倍還要多。更需要主要的是,宋朝的國土面積,在其鼎盛時期,也不足唐朝國土面積的一半。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描述了當時北宋汴梁的富足景象。

舉幾個例子:南宋瓷器燒製技術,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巔峰,餘杭窯、哥窯、龍泉窯等等。第一代世界海上貿易的締造者不是荷蘭人,而是南宋。廣州、泉州、明州和臨安是南宋四個最大的海上港口,與50多個國家進行海外貿易,南宋的絲織品、臘茶、書籍、文具源源不斷販運到海外。

成書於南宋紹興年檢的《夢梁錄》記載,臨安不再有宵禁,茶坊、酒肆、麵店、果子、彩帛、絨線、香燭等攤販應有盡有。“櫃坊”也脫離了客棧的原始形態,成為專營信貸的金融機構——“質庫”,匯款、放貸,動輒以千萬計。臨安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夜城!


再說讀書人,幸與不幸是要分開來看的。從治國平天下的角度而言,南宋的讀書人面對的是遼西夏金元的外圍壓迫,從讀書人成長起來的“積貧積弱”的封建官僚無疑面臨巨大的身體和精神壓力。

另一方面講,從宋太祖開始,大宋王朝不斷削弱武將,同時推舉讀書人,使得庶族地主階級有機會進入國家權力中樞,這相對於以往的門閥貴族階級的統治無疑又是進步的。

宋詞也是中國文化的璀璨成就之一。同時,南宋也是中國古代圖書業的巔峰,各地因紙質、印色不同又分為越州本、台州本、嚴州本等。南宋版圖書“墨香紙潤,秀雅古勁”,今天一套南宋版圖書的價格足以在一線城市買上一套豪宅。


貝評財經


宋朝經濟發達,農村不抑制土地兼併,城市不設置宵禁,還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鼓勵文化創新和科技進步。據統計,從宋太宗至道三年,也就是公元997年,到宋仁宗皇祐元年,也就是1049年,在這短短半個世紀裡,大宋的財政收入翻了六倍。這麼高速的經濟增長,所得來的收入都去了哪裡?都用來養官僚、軍隊,以及花錢買和平。

宋朝讀書人的情感世界,在宋詞中可見一斑。宋詞有奔放的,多數是清婉的。宋詞中可以看出,宋代讀書人是多情的。比如,奉旨填詞柳三變,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永以士人的身份為市人歌唱,打破了士人、市人的貴賤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