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如何进补?“贴秋膘”也要因人而异

大暑过后,不管天气是不是依然闷热、潮湿,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来了。这时候好朋友们见面几乎都是:“咱哪儿吃去啊,一起贴个秋膘呗?”但您知道为什么要贴秋膘吗?贴秋膘要贴什么呢?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秋膘,所有人贴的东西都一样么?另外,您知道贴秋膘存在哪些误区么?您想不想学习一些贴秋膘的食疗方和配合的茶饮方?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

立秋以后,是否一定要多吃肉,“以肉贴膘”?专家建议,入秋后要防“上火”、莫贪凉,“贴秋膘”不等于“吃肉”,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平衡营养饮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主治医师王亚南认为,秋冬季节阴寒亢盛,易致阴阳失衡、患上寒性病症,因此应尽量让身体的阳气在秋冬季节仍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那么“贴秋膘”是否等于多吃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营养师张凡认为,“贴秋膘”进补不等于只增加肉类、脂肪等的摄入“以肉贴膘”,而要结合自身营养状况,吃得健康。中医认为秋天比较燥,肥腻的肉类、油炸食品不宜多吃,防止“上火”和消化不良。

张凡说,秋天更建议平补,可选择百合、山药、红枣、莲子等具有健脾、养胃、润燥等特点的食物。此外一些地方有“啃秋”的习俗,如在立秋当日吃西瓜等。立秋后天气转凉,不再适合吃太多西瓜这类寒凉的水果,以免对胃肠产生刺激。

【立秋汤品第一补】

立秋之后真正的塘鲜美味你在餐桌上经常见到,那就是莲藕。民谚曰:“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对于藕的做法有很多,炒藕片、炸藕夹、蒸蜜汁藕等,但这个时候把藕与玉米一起煮堪称立秋汤品第一补。

经过三伏天的“煎熬”,很多人到了立秋之后胃口依旧不太好,立秋也是需要润肺的时候,“秋老虎”发威让人的血压也容易起伏,户外活动少容易长胖,这些健康问题,这道汤都能帮助您解决一些!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食疗药膳门诊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说,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莲藕玉米汤有助于健胃养肺。《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米可以调中开胃。《医林纂要》中记载玉米能够益肺宁心。《本草推陈》中记载玉米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日华子本草》中记载藕:“蒸煮食,大开胃。”《滇南本草》中记载藕:“多服润肠肺,生津液。”

从西医营养学的角度分析,这道汤有助于预防便秘、降低心脏病风险和抗衰老。藕富含膳食纤维,热量却不高,因而能有助控制体重,有助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及痔疮。藕中富含B群维生素。补充B族维生素有益减少烦躁,缓解头痛和减轻压力,进而改善心情,降低心脏病发病危险。在块茎类食物中,莲藕含铁量较高,因此缺铁性贫血者最适宜吃藕。煮玉米的时间越长抗衰老效果越好,所以,在家中煮玉米,也最好能多煮一段时间。

具体做法为:准备粉藕一节、玉米1根、排骨6两。排骨焯水后放入汤钵,一次性加入足够的冷水,先大火后小火炖,40分钟。将莲藕与玉米切段;将切好的玉米与莲藕一起放入汤钵中,中火煮30分钟;放盐、放枸杞、关火,焖15分钟;一道营养丰富,制作简单,色泽亮丽的煲汤就制作完成。

【吃吃这两个秋果王】

刺梨是VC之王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常明:前几天朋友从北京郊区带回来了一种奇特的水果——刺梨。形状有点像梨,表面有很多小芒刺,因此得名刺梨。刺梨原产于云贵高原,现在贵州、四川、江西、湖北等都有栽培,其味道和长相会因地域关系而有所区别。

正是刺梨成熟的时候,黄色的小果子(有的带着红晕)香味浓郁。剥开带刺的表皮,里面黄白色的果肉就露出来了,还有黑色的小籽,吃起来味道酸甜,但是口感稍微有点涩。

刺梨不但长相奇特,而且简直是个“营养宝库”,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B1、B2、C及钙、铁、磷等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高达2585毫克/百克(猕猴桃只有62毫克/百克),绝对称得上是“VC之王”。除了这些,刺梨中还含有刺梨黄酮,它作为一种活性成分,在人体内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另外,刺梨中含有的刺梨多糖对自由基也有清除作用。

刺梨中单宁含量较高,直接吃比较涩,而且其表皮上有尖尖的小刺,容易扎到手。建议用刺梨榨汁喝,200克果肉加1升水(一般果汁含量为20%时口感较佳);另外,也可以用刺梨汁(刺梨捣烂后去渣留汁)和粳米以及冰糖一起煮甜粥喝,味道很不错。

酸枣是枣中之王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王静: 秋天鲜枣上市了,尖尖的小枣,胖乎乎的冬枣,而我最喜欢吃酸枣。鲜枣富含维生素C,红枣滋补调养,对于酸枣,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国栽培枣的品种有700多个,酸枣是最适合加工成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品种。酸枣大部分集中在北方山区,很多都是纯天然的野生产品。

跟普通鲜枣相比,酸枣的膳食纤维以及钙、铁、镁、钾等含量比鲜枣高很多(膳食纤维是鲜枣的6倍,钙是20倍,铁是6倍)。鲜枣富含VC,可跟酸枣相比就逊色多了,酸枣的VC含量高达900毫克/百克,可以称得上是枣中之王。另外,酸枣还有安神、养心、敛汗的作用。

酸枣中的有机酸可促进消化,解腻开胃。另外,适当吃些还能增加肠胃蠕动,防止便秘。每天吃20个左右就能满足对维生素C的需求。但脾胃虚弱或胃酸分泌过多者不要超过10个,以免引起不适。

【立秋后,巧用西洋参】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邓艳斌推荐,工作繁忙、经常熬夜的都市人立秋后尤其适合每天吃点西洋参,能达到滋阴生津又强身的目的。

很多人吃西洋参多数是煲汤,但是对于很多白领来说,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煲汤,因此这个绝好滋阴的药材也许并不时常被人好好使用。邓艳斌说,其实,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吃法。

1、含在口里甜在心里:将西洋参切薄片含服,每次口含一两片,每天3-5g。西洋参味甘,含服的时候先甘后甜回味无穷。

2、健康袋泡茶:将西洋参打成粉末状,每天3-5g用茶包包好或直接用勺子倒入沸水中与红枣杞子冲泡饮服,尤其适合长期对电脑的职业女性。

3、早餐吃粥加一勺:在煮好的稀粥上加入3-5克西洋参粉或者薄切片,再翻煮至沸腾两三分钟即可,每天1次作早餐食用。不太接受西洋参的甘味的人可以考虑这个摄入方式,通过粥水的稀释西洋参的味道也会相对减轻。

4、炖个鸡汤好养颜(三四人量):西洋参20-40克,母鸡(乌鸡为最佳)加入适量的山药、枸杞子、红枣炖成鸡汤,西洋参最好是磨粉或者切片放入母鸡中炖煮,喝汤并嚼食西洋参效果更佳。乌鸡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蛋白质也非常丰富,搭配西洋参炖汤既养颜又滋阴清热。但脾胃湿热、积滞及严重外感的人群不宜食用。

5、蜂蜜滋润清凉饮:西洋参粉1-3克,蜂蜜一两勺加入温水搅拌均匀服用。此乃旅游、逛街随身携带的解渴佳品。

——小贴士

西洋参服用注意事项:

1、如果您有咳嗽伴有清痰、大便溏薄、消化不良、畏寒怕冷、舌苔白腻等寒凉状态时,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

2、不能与浓茶同吃:因为茶叶里面含鞣酸,会破坏西洋参中的有效成分。

3、不能与萝卜同吃:萝卜是下气的食物而西洋参是补气的,两者功效上互相排斥。

4、不能与藜芦同吃:两者属于药用配伍禁忌。

【贴秋膘——因人而异】

贴秋膘到底吃什么、怎么吃,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体质不同,身体偏差就不同,需要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所以,在秋季进补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秋季精准进补,改善身体偏差,提高身体素质,以便安然度过随后到来的冬季。下面介绍几类不同体质人群的体征表现和进补原则,以供参考。

1.脾胃虚弱者:脾胃虚弱者常常表现为面色萎黄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胃脘时有疼痛、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类人群在贴秋膘时不适合马上进食高营养和高热量的肥甘滋腻、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应该在进补前适当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糯米、小米、山药、莲子、芡实、各种豆类、茯苓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可以适度进食一些泡姜,能够温中健脾和胃,有效改善胃中虚寒的症状。

2.胃火旺盛者:平素喜欢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因为长期摄入各种肥甘厚味,日积月累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常表现为心烦、易怒、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胃火旺盛症状。这类人群在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除胃中之火,可以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蒲公英等清除胃火的蔬菜,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老人及儿童:这类人群由于脏腑功能较弱,往往存在脾胃腐熟、运化食物能力较弱的情况,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等症状。因此,在进补前就要注重消食和胃,不妨吃点白萝卜、山楂等具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同时,进补应该适度、适量,避免加重脏腑功能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真正阳虚体质人群外,不要过多进食温热属性的食物和药物,如羊肉、狗肉、鹿茸、肉桂等,以免加重秋燥症状。

夏末秋初是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的高发季节,着凉感冒、血压波动、饮食不当是三大主要诱因。解放军454医院心内科王达理主任提醒,初秋护“心”要注意避免以上诱因,坚持用药,出现心脏不适应及时就医。

长期高血压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尤其男性应保持乐观情绪,防止过度兴奋和疲劳,避免酗酒、高盐饮食等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坚持服用降压、降脂或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夏季减少或停止用药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进入秋季后,很多人开始进补。王主任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要跟风进补,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另外,心血管病患者还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喝1500至2000毫升白开水,抵抗秋燥。王主任提醒,心衰患者还要限制饮水量,以免饮水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商洛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丽英介绍,现在人们几乎已不存在蛋白质缺乏等情况,相反因为平时高油高脂食品吃的太多,造成体重超标及“三高”等病症。而已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不要随意服用野山参、白参等,以免发生危险。

陈医生讲,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的气候比较干燥,容易出现咽干、鼻燥、声嘶、皮肤干涩等症状,应当注意少吃辣椒、大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用些开水、蜂蜜水、淡茶、豆浆等水分较多的饮品,同时稍微多吃些蔬菜水果,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不要盲目的贴秋膘,不要以为几顿饭、几样食物就能把亏欠的营养补回来,也不要妄想一味过度节食就能成功减肥。只有日常规律进餐,根据自身体质和生活状态,通过锻炼增加活力,愉悦心情,这才是有益健康的“正能量”。

综合自人民网-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