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陝西三原縣唐高祖李淵的獻陵不遠處,保存下來一座唐代守陵官員齊士員建造的石佛殿

根據底座上的銘文,石佛殿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齊士員等為太上皇李淵建和竇皇后祈福建造,此時李淵已去世四年,竇皇后去世差不多三十年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齊士員石佛殿】

除了底座以外,石佛殿是用一塊整石雕刻而成,仿照木結構殿宇,高不到兩米,五脊頂,殿身開火焰形佛龕,內雕一佛二菩薩,兩側線刻二弟子,門口兩側各有一坐姿的供養人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石佛殿內的造像】

佛殿簷下雕刻出了細緻的仿木枓栱,採用的是出跳的單抄,裡外轉都是一跳華栱,補間位置採用人字栱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石佛殿枓栱,出跳的單抄】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補間位置的人字栱】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後側出跳的枓栱】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後側人字栱】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石佛殿後視】

現存的八座唐代建築實物中,沒有采用出跳單抄枓栱的,但甘肅慶陽北石窟寺第30窟的石雕佛龕建築採用了單抄枓栱,且能看出與齊士員石佛殿一樣,裡外轉都是一跳華栱。北石窟寺第30窟的開鑿時間是武周如意元年(692年)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慶陽北石窟寺第30窟的石佛龕】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北石窟寺第30窟的單抄枓栱】

現存的八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全部都是梁頭參與枓栱的一部分,或做華栱或做華頭子,從齊士員石佛殿和北石窟寺30窟龕,唐代也有梁頭不參與的出跳枓栱出現

敦煌的建築壁畫中,也有出跳的單抄枓栱出現,比如榆林窟中唐第25窟,可看到單抄出跳枓栱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榆林窟第25窟的單抄】

在印度的埃洛拉石窟中,開鑿於6~9世紀的第16窟中,也能看到石雕的出跳單抄枓栱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埃洛拉石窟第16窟的單抄出跳枓栱】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埃洛拉石窟第16窟】

齊士員石佛殿雖然很小,卻為我們補充了難得的唐代早期建築信息,十分珍貴

【原創】唐獻陵齊士員造石佛殿的唐代建築結構特徵

2017.07.25,尋訪齊士員石佛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