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戶集體請求降傭,美團的財報能答應嗎?

疫情以來,外賣平臺成為了商戶們的求生稻草,美團在這一過程中,卻有著“眾矢之的”聲譽的傾向。

由於在疫情期間對外賣商戶漲傭至23%~30%,到店商戶需要先出錢參與營銷活動,才可減免部分佣金,近期,全國各地(內蒙古、四川、重慶、雲南、山東等)皆向美團喊話降佣金,平臺不降反漲。

商戶集體請求降傭,美團的財報能答應嗎?

另一側,阿里本地生活的線上商家大會在3月16日召開,平臺宣佈7大賦能計劃,全力支持商戶夥伴抗擊疫情。

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兼任餓了麼CEO王磊表示,在後疫情時代,生活服務行業已呈現出新趨勢,支付寶作為數字化新基建的一部分,將從線上線下一體全域營銷、全場景運營、服務媒體化社區化三個方面助力商家復甦、行業升級。

商戶集體請求降傭,美團的財報能答應嗎?

前有商戶控訴,後有競品狙擊,站在風口浪尖上的美團必須對此表態:這佣金是降還是漲?或許還得看美團的財報答應不答應。

佣金也是美團利潤率的命脈,這一點在短期內,不會有變化。

美團點評2019年Q3季度財報顯示,平臺營收實現275億元人民幣,其中抽佣金額高達185.74億,相比上個季度增長31億,同比增長37%,創下新高。

抽傭成績“亮眼”背後,是美團的商戶數卻並未出現增長。從Q2季度財報發佈至今,美團的佣金比例不斷增長至23%~30%,這是美團連續盈利、持續增長的關鍵鑰匙,但是,不論是外賣還是抽傭,對美團都難言是貢獻突破性財務收益的業務類型,而是為到店、酒旅等高毛利業務作為入口的戰略級業務。

佣金雖高,卻也利薄,在一份佣金的構成中,70%~80%都用於騎手配送,剩下的才是美團的技術服務費和平臺使用費。為了財報好看,美團只能不斷提升商家傭金,但這已經接近瓶頸。

以本地生活服務的角度看待美團的業務似乎更為貼切,這也能在其發展空間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然而,酒店、生鮮等業務都並非美團優勢,更為到坐收漁利之時。反倒是以支付寶、餓了麼為產品代表的阿里本地生活,在流量和用戶心智方面都有話語權。

在針對2018年年報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美團CFO陳少暉曾表示,美團有意將商業化率增長放緩,與三季度相比,四季度的外賣業務佣金率有小幅下降,“我們關注如何提高交易量,吸收更多商戶,所以公司沒有道理去提高佣金率。”

這樣的邏輯似乎更加科學,也更具可持續性。商家與外送平臺是唇齒相依的關係,若為一張連續盈利的答卷而將商戶逼向絕路,不僅有失責任和擔當,還會讓他們走向其他平臺。如此這般,GMV下來了,依然不能實現高增長,也不會是好看的答卷。

商戶集體請求降傭,美團的財報能答應嗎?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也,在步步緊逼的二級市場中,美團能捨棄短期利益,冷靜思考嗎? 3月16日,也就是阿里本地生活的線上商家大會召開當日,美團點評股價下跌7.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