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健康码”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新型冠状肺炎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企业也逐渐开始复工复产,人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虽然新型冠状肺炎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如今还不是说成功的时候,因此需要对人们的行程轨迹有一定的了解。

守住“健康码”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健康码”非常方便,其记录了用户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行程轨迹,通过扫码即可知晓用户的健康状况,便于按照各地规定,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目前,不少省市开通了“健康码”,并进入互联互通阶段,成为地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高效工具。不过随着“健康码”的普遍应用,如何防范其所承载的用户信息数据安全,则成为社会大众非常关注的问题。

为守住“健康码”的信息安全,防范被非法利用非常重要。

“健康码”数据采集要合乎规范、妥善保管。疫情期间收集用户信息数据主要是用于防疫,为了辨识用户的健康状况、行程轨迹等,此类信息属于用户的个人隐私,只能由政府采集,或指定的平台代为采集,限制信息采集范围,遵循最小化采集方案。并按照网络安全法规,对信息数据进行严格保管,防范泄露、盗窃风险。

“健康码”数据要有使用范围和期限。“健康码”使用便捷,扫码即可获知用户健康情况。但现在各地针对“健康码”的使用,并未统一标准,存在被滥用、盗用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统一使用标准,仅限于需要查询用户健康状况的公共场合、复工复产等范围,才能使用“健康码”。同时,要设定“健康码”数据的使用期限,在疫情过后即对数据进行封存、销毁,避免数据被超期使用。

“健康码”需保障用户的知情权。目前各地推广“健康码”时,均采取了强制性措施,用户为配合防控工作,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数据采集规则和使用规则,这就给“健康码”留下了侵权隐忧。因此,需要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明确告知“健康码”的信息数据采集范围、使用规范、期限等,并做出合理的信息公开,避免暴露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使得用户能够放心使用“健康码”。

守住“健康码”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确保健康码数据及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一则政府监管部门当履行好监管责任。此前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就表示,工信部将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关措施,切实加强监管,防范数据的泄露、数据的滥用等违规行为。有效监管不缺位,这也是健康码推广运用的重要保障。

而且运营方须增强法律意识,以及提升技术防范能力。据报道显示,有的地方健康码在注册时需用户点击同意各地方政府运营管理机构制定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有的则无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而是直接进入信息的填报注册页面。所以,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方面,各运营企业理应担负起更多的责任,确保健康码更安全可靠。

更需要积极推动健康码规范化发展。有律师建议,政府应出台规范性文件,确保信息收集有法律依据,同时要规定好隐私的保护和使用方法等等。可以说,健康码作为一种新事物,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应看到健康码有着广泛的推广运用空间。于此,相关部门对其立规发展确有必要,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法规等方面补齐短板。

另外,从用户角度来看,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所以,在面对一些健康码时,不能只看到起便利性,也应注意自身权益的保护,发现侵权现象更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守住“健康码”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为有效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保护个人隐私,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个人在网购或收取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用品时,应妥善处置快递单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对含有姓名、电话、住址等隐私信息的单据要及时销毁。在外拆快递包装时,需注意同时撕掉快递面单。

2、如收到不明来源的疫情防控信息或邮件,尤其是包含“采购防护物资”“献爱心”“捐款”等字眼的,不要轻易打开不明链接或扫描二维码。防止个人隐私数据通过钓鱼链接被窃取,谨防不法分子金融诈骗。

3、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各社区收集居民信息的,需要特别注意,收集信息最核心的目的是勾勒行踪轨迹,与此无关的其他信息尽量不收集,合理框定个人信息的范围,杜绝不恰当的收集和利用行为,防止个人信息被泄露。

4、企业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规定所收集信息的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围。在要求员工、访客进行登记时,应明确仅会将相关个人信息用于进行疫情排查;在需披露疫情情况时,应进行去标识化,运用数据脱敏等技术手段保护个人信息。

5、作为个人,不要随意透漏自己的私密信息(比如各种账号密码、身份证信息等),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来历不明的WIFI千万不要连接。浏览器提示的“不安全”的链接千万不要点,防止误入钓鱼、欺诈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