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圖源:網絡圖片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註釋】克,好勝。伐,自誇。怨,怨恨。欲,貪慾。

孔子說:不好勝,不自誇,不怨恨,不貪慾,只是很難做到,但是不是仁不知道。

孔子為什麼不說是或者不是,而是說不知?

不知?從理解上,就可以是“是”,也可以是“不是”。那到底是不是?

要知道答案,首先要知道——仁是什麼?

仁是把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做到無一絲一毫之惡。但是大家應該知道,每個人不可能有相同的境遇,是以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仁者,要看知行是否合一。而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就像捐款,富人捐款10000元,跟窮人捐款10000元,行動的價值是不同,善心也是不同的。老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由此可知,“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孔子不知的原因。因為,對有些人做到“克、伐、怨、欲”可能是仁,對有些人來說什麼都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