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和评价是怎样的?

驻足小站看历史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距今已经经历了150多年的时间,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留下的痕迹。


在受到太平军波及的地区,恶霸和土匪常常会被人们称之为“长毛贼”。时至今日,一些老人吓唬小孩的时候,仍然会告诉他们“长毛贼来了”。“长毛”是清朝对太平军的称呼,老百姓在“长毛”的后面加上一个贼字,说明老百姓对太平军的印象非常差,把他们比作了盗贼。

从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国内关于太平军的宣传一直都是偏向正面的。长毛贼的称呼能够沿用至今,显然不是有人故意栽赃污蔑,而是人们对太平军的一种客观评价。


北方地区有很多太平军时期移民的后代,他们的族谱上记载了很多迁移过程中发生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可以看出,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南方地区举家逃难到北方的人非常多,很多人都死于逃难的路上。虽然逃难的过程异常的艰辛,但是逃难的人却非常多。


假如太平军真的能够保境安民,老百姓肯定不会冒着生命危险逃难。

从清朝的户籍统计资料来看,清朝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减少的人口超过1.2亿人。虽然清朝的湘军和淮军也有屠城的行为,不过清军的破坏力远不如太平军更大,一些清军没有屠城的地区,人口损失情况仍然非常严重。


大部分太平军都没有后勤保障,却从来没有愁过军粮的问题,为了筹集军粮,太平军采用了“圣库”制度,要求百姓把所有收成交给“圣库”。


清朝时期人们都是勉强自给自足,太平军掠夺走一个人的口粮,就等于杀死了一个人。

从一些史料中来看,太平军不仅掠夺粮食,还直接参与屠杀百姓。太平军攻占一座城市后,都会对当地的满人和官府人员进行屠杀,造成当地百姓的大规模逃亡。


在百姓逃亡的过程中,太平军还会对逃亡的百姓进行追杀。在太平军攻占苏州之后,曾经大肆掠夺了整整6天,被强奸杀害的妇女不计其数。苏州被清军攻占后,官府封了689位烈女,这些女子是被太平军强奸和轮奸后自杀,或者因为誓死不从而被太平军杀害的人。

除了虐待妇女之外,太平军还存在抓壮丁和虐待老者的现象。太平天国规定男女老少都必须参加劳动,男女被分开管理,妻子不能见丈夫,父母不能见子女。


一些人因为不满太平军起义,而被太平军残忍杀害,有的老者因为身体不够强健,惨遭太平军虐待致死。这些情况在很多地方志中都有记载,到了太平天国晚期,太平天国统治下的老百姓们不堪欺压,竟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从太平天国起义失败至今,除了少数太平天国的粉丝外,大部分老百姓都对太平天国没有任何感情。宋江起义距今已经900多年,李自成起义距今已经400多年,民间仍然流传着很多关于他们的正义故事。


而太平天国运动距今只有150年的时间,民间关于太平天国的传说大多都是关于洪秀全如何的奢侈,清朝如何虐杀太平天国的将领等等。


从地方志的记载,以及民间对太平天国的传说来看,生活在太平天国境内的老百姓,都太平天国的印象非常一般,以至于现在“长毛贼”仍然是一句骂人的话。


历史总探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是南京人,这里就是太平天国的首都。

我从小听老人说太平军的一些事情,然而反面占百分之九十九。

总体来说,至少苏南一带的人,对太平军没有任何好感,通常蔑称为长毛。

总结起来,主要是几点。

主要的在于,太平军杀人太多。

中后期太平军杀人相对少了一些,但初期是很多的。


苏南到处都有太平军乱杀人的故事。

浙江也差不多,连鲁迅都写过:

她(长妈妈)说得长毛非常可怕,他们的话就听不懂(多是广西、湖南、湖北人)。她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子看家。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长毛笑道:“那么,这东西就给你吃了罢!”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以上的话,其实并不是胡说。

人民最怕的,其实就是鲁迅保姆长妈妈说的: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事实上,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后,强行将几十万市民分为男营和女营。

男营都是男人,平时主要做工,一旦前线吃紧就强迫从军。

这些人,说通俗就是炮灰。

很多人惊奇,太平军起家时候才二三千战士,能够从广西一直杀到南京,无人能敌。

然而,后期经常数倍兵力去打湘军、淮军,却总是赢不了。

其实,这个数倍兵力就是这些炮灰,拼凑起来的民夫。这些人根本不想为太平天国送死,怎么可能打的赢。

另外,就是长妈妈说的: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

确实也是这样。

太平天国的高级官员和军官们,都会从女营中挑选漂亮的少女,强行作为自己的妻妾。

仅仅洪秀全一个人,妻子就有88人之多,其他王爷也是不少。

其实,太平军的故事还有很多,但鲁迅这短短几句话,就已经说得不错了。


萨沙


相当的不好!烧杀抢掠尽干坏事!我们老家就是铁证!

我老家在江西上饶一个叫佛母的南宋千年古村,我们王家的宗祠就是被长毛所烧!清政府固然腐败,长毛一样的不是东西!

只为一己之私的洪賊长毛党羽祸害国人久矣!干的那些个坏事已经是罄竹难书,此处不必赘述!


王飞品牌心理师


苏州是太平军曾经占领三年多的城市。

1860年6月初,李秀成打下苏州,1863年12月,太平军投降。据道光年间统计,苏州人口将近600万,同治年间统计180多万。苏州城区,在1860年前有130万,1863年底仅剩三万。

北宋末年,金兵曾将苏州烧毁,自此几百年,经南宋、明、清,苏州成为“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红楼梦》语),苏州城西大片地方,聚集二十万家商户,阊门至枫桥十里长街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枫桥米豆市场,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苏州,“城内半亭园”,几百座园林仅剩网师园及阊门外的留园,沧浪亭成了一片白地。20年后,城里仍是瓦砾场,元和县(清代从吴县分出)令李超琼在当地遭灾后向富绅募捐从城内收集瓦砾,运至金鸡湖筑堤,使灾民有饭吃,利于城内恢复,减少了航运风险,一举三得,长堤称为“李公堤”,可见苏州城遭受了多大苦难。

遍布城乡的寺庙、古迹,除玄妙观的三清殿一殿外,全部烧光。虎丘景区五千间屋宇只有断梁殿一间幸存,虎丘塔幸是砖塔,飞檐烧了,砖体犹存。

这70%的人口损失,不全是被太平军所杀,打下苏州城后,一船一船的粮食、财宝运往天京。后期天京缺粮,太平军大肆收集粮食,农民大批饿死。

太平军一直被苏州百姓称为“长毛”,“长毛”一词从此用来吓唬孩子,直至我们教科书将太平军称为革命队伍为止。


宁俭堂徐


百姓对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的评价非常低,认为他们是为祸天下,事实也确实如此。太平天国和太平军对百姓非常残酷,惨无人道,百姓当然痛恨他们。

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的屠杀,恐怕仅次于1938年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凡是满清官员、满族的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被杀,就举家自杀。一次,杨秀清手下的逻查人员(即密探)大肆搜捕了一千四百多“反叛”,非刑拷打投入大牢,几天就把这些人全部斩首,不少人被冤杀。整个南京城一片血腥,老百姓吓得战战兢兢。不但如此,历代古都的文物古迹还被严重毁坏,诸子百家、历代书籍都遭禁止、焚毁,比秦始皇还要彻底。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屠戮,也是对文化与文明的毁灭。

天国的法令森严,刑律惨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天条以外之罪,也非杖即死。死刑中又有“点天灯”“五马分尸”“割肉”“抽肠”等非刑。所谓“点天灯”,是一种极残酷的刑罚: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犯人头下脚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杆上,从脚上点燃,令犯人痛苦不堪遭焚而死。行刑之前,往往先鸣锣聚众,讲说道理,宣布罪状,然后当众行刑,令观者惊心怵目,自然俯首听命,而造成一种恐怖气氛。这种恐怖统治,完全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的人道宗旨,自然要归于失败。

当时太平军上下,群众反映最为强烈、影响政局稳定最迫切的是妇女问题,太平军早期占领大城市后严厉施行的“女馆”制度以及强行劳动的制度,使得昔日弱不禁风的广大城镇乡村好人家的妇女,个个变成了挖沟、砌墙、搬运的“劳改犯”,严重摧残了太平军占领区的妇女身心健康。细细思之,令人发指。

当时天京城内,从侯以下所有军政官员至平民百姓,全部家人离散,分居在男营女馆,男人入营当兵,妇女住女馆参加劳动。当时天京大兴土木,妇女参加天王府建设。有一首咏叹老年妇女从明故宫拆城取砖石运料苦况的乐府诗说:“老人城上摇,旋向城下抛;女人城里拾,旋向城外挑。老人一失足,翻身身必坏;女人一失手,触头头必碎。”洪秀全驱使成千上万妇女修建天王府,并亲自监工督迫,风雨寒雪不停,致使不女人女病倒,并有打人杀人事情发生。

一次,洪秀全曾亲自责骂修天王府的妇女,并把挖湖的女监工杨长妹踹得吐血,然后逼迫她们在冰冷的季节必须完工,完不成就要斩首。她们和家人久久分离,了无期限,十分悲惨。杨秀清于1854年9月29日假托天父下凡,正式要求“排铺尔一班小弟小妹团聚成家”,才把实行了一年半、丧尽人心的女馆解散,恢复了臣民的家庭,但已付出惨重的代价。

至于被居于厚望的《天朝田亩制度》,虽然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天朝田亩制度》由于严重缺乏可操作性而被束之高阁,从未被实施。


袁卫宇


历史上的太平军怎么样呢?

有洋人的资料记载,有清政府的资料记载。还有一些民间的说法。

从客观性来说,自是洋人的资料记载准确一些。

因为百姓的说法,一般是受到了清政府的宣传影响,清政府的记载则更是偏向于摸黑。

在洋人的记载中,太平天国控制的地方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地区之一。

首先哪里的农民都很勤劳的种地,都是面带喜色,商人也是可以很愉快的经商。

但是奇怪的是这里没有学校,且对读书人很不友好(儒生)。

根据洋人的记载,太平天国里边处决过写文章污蔑天王的儒生,并且下令将很多书籍列为禁书。

并且洋人认为太平天国缺乏合理的市场秩序,缺乏管理经验,一切都很粗犷,可负责的官员大多都很清廉。

在太平天国的管理体系中,包括军队体系中,都没有体现出近代资本主义管理的理念。

所以最后一些洋人记者得出结论,认为太平天国同清政府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认为洋人的记载还是挺客观恰当,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还是针对地主阶级,还是以捍卫农民的权力为主。



太平军所到之处,他们杀哪些不服他们的读书人,杀掉哪些贪官污吏和地主,然后又建立他们的治理体系。

这套体系又是延续了以往的这种土地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他们把其他地主赶走了,然后把土地又分给哪些佣农。

而太平天国就靠着土地的税收来满足他们的财政支出,这同以往的农民起义没有什么区别。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当时面临的环境已经变了,有了列强的加入。

清政府因为有了列强的帮助,其财政和军火供给都是有保证的,所以太平天国面对清政府,持久下去必然失败。

所以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有其局限的一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根本上还是一句话,那就是官逼民反!


小司马迁论史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早期的太平天国纪律十分严明,在对待占领区的老百姓上面还不错,尤其是当时建立的是汉族政权,这使得他们在当时占领区很受拥戴,很多老百姓自愿加入太平军,然后他们的家属也就成了军属。太平天国打下一个地方后就会抢占衙门,攻占粮仓,然后给每个士兵分派战利品,因此那些军属们还是可以分得一些福利的。



太平天国对于投身于自己的农民会分派战利品,可对于被攻占城池内的百姓却毫不手软。太平天国攻下一座城就洗劫一座城,城内百姓叫苦不迭。不仅如此,太平天国军队并无严格的制度规范,士兵可以随意奸污城内女性,更有甚者,则强抢有夫之妇,丈夫如若反抗则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当洪秀全开始定都南京之后,就开始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不仅把农民房子拆毁以便修建他的宫殿,而且广纳嫔妃,整日饮酒作乐,完全没有刚开始一心为民的的那种作为。与此同时,内部权力斗争,军队烧杀掠夺,整个太平天国开始逐渐腐烂,甚至一度比清政府都要凶残,一度让百姓苦不堪言,曾经的救世主变成了大恶魔,这让老百姓直接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深恶痛绝!

除了太平军上层开始腐败,下面的部队也开始乱来。由于筹集不到粮草他们便开始抢老百姓,连老百姓留种用的种子都抢,这使得整个太平天国更加雪上加霜,老百姓大量出走,逃离太平天国控制区。

在太平天国最鼎盛时,它的武装力量先后发展到广西、湖南、河南、山东等十八个省份,攻克过600余座城市。客观的讲,在大部分太平天国统治过的地区里,百姓们对太平军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上海、浙江等地百姓甚至将太平军蔑称为“长毛”,即乱匪的意思。


百姓们对于太平军的敌视,不是因为他们忠于清廷,而是太平天国令他们太过失望。太平天国宣扬基督教,提出人人平等,田地均分,这让不满清朝腐败统治的百姓们十分激动,大量农民拥护太平天国。可是,洪秀全等人在定都天京以后,失去进取之心,奢侈无度。上行下效,太平军的军纪逐渐松弛,许多地区的太平军开始烧杀抢掠,侵犯百姓,引起百姓敌视。

太平天国从起兵到灭亡历经14年,从最开始的广西、广东到江苏、浙江,搞得民不聊生。最后战火扩大到十八个省,有一个数字记载,开始的太平军打过一个地区,本来这个地区有8万人,太平军走后,只剩下不到4万人,有被战火波及死掉了,有被太平军强行拉走起义的。据说很多人都是被起义军烧毁了房子,迫不得已才跟着走的。

无论任何时候,一支纪律不言明,整天祸害百姓的军队,是不可能长久的存在的。所以,太平军最终被湘军打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独秀文苑


天京城破以后,原本地南京人基本死光,逃光,无论农村,城市。重新成为南京本地人的,极少数幸存下来的本地南京人也是本身在清军任职才能幸存的那部分人,余下的是清军残余安家在南京的,和清政府主导下的移民,这几部分重新成为新的南京本地人。而现在的七零后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长毛的恐怖故事,也正是这些爷爷奶奶小时候从他们的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他们的爷爷奶奶也正是那一批新的南京本地人,再经过清政府的宣传,镇压抓捕屠杀太平军余孽各种恐怖运动,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过程传下来的人会说敢说长毛好吗?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清政府在全国各地镇压抓捕屠杀太平军家属,亲属,余部,漏网者,有关联者。长毛二个字的意思本身是长头发的意思,无关好坏,因为太平军要推翻满清,恢复汉人衣冠,男人把辫子都剪掉了,一般士兵如果没有把头发固定好,就披散在头,所以清政府就称其为长毛,从现今的有些人从其长辈那里听到长毛的故事就想当然的认为长毛二个字就似乎是坏人来看,当年清政府的宣传洗脑也很得力,很有效果的 ,因为长毛二个字本身无关好或坏,就是长头发的人的意思。


卢丛霞袁林华袁华


答:在太平军所控制的区域里,百姓对他们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没什么好怀疑的,天京(南京)的百姓对他们的印象是很差的,毕竟,城中杀戮太严重了。

但在其他区域,就有好有坏了。

比如,石达开脱离天京控制后,曾一度盘桓在广西,他在广西的口碑就很好。

老实说,石达开本身是广西人,而太平天国事业发肇于广西,如果据广西而兴王业,在地理上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广西穷山恶水,贫瘠缺粮,难以维系大军生存。

石达开在庆远停驻了八月之久,一直为粮事而焦心,最终不得不践行离攻闽浙失利后就谋划过的入川之策,致有大渡河之恨。

又比如,英王陈玉成治下的民众对他所带领的太平军也非常拥护。

当时,有一个时年十七岁、名叫赵雨村的河南商城农庄读书人曾被裹胁在陈玉成的军队之中。他以中立者的身份,把自己的亲身见闻写在录《被掳纪略》(又名《刀口余生》)中。

《被掳纪略》里有提到,没接触太平军之前,只听人家说太平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接触到了太平军,才知道“贼兵(赵雨村站在清廷的立场诬蔑太平军为贼后)内部有军规,很严”,不敢行奸淫事。

赵雨村还特别注明:“没和贼兵接触过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也由此可见,太平军是遭受了极其严重的妖魔化的。

有趣的是,赵雨村在军中结识了一个来自老河口的进士,姓戴名鹤龄,号松乔,此人有功名,绝对是站位清廷的人,他出京到四川至湖南,被太平军所掳,他居然对英王陈玉成万分敬仰。

赵雨村稀里糊涂被太平军劫持,却不知道这支太平军是英王的部队,甚至不知英王是什么人,他悄悄问戴鹤龄:英王是何人?

戴鹤龄吃惊得下巴差点跌下地面,回答说:英王这样的大人物你犹不知道?你亦知湖北省会,安徽省会,浙江、江苏省会,都是谁攻破的吗?全都是此人所破。此人威名震天地,是天朝第一个好角色!

在庐州府,赵雨村在人群中远远见到骑白马、着黄衣的英王陈玉成,情不自禁地写“我始知英雄自有真也。”

有一个名叫黄秋江的医生,也在人群里,悄声说英王生平有三样好处:第一爱读书的人,第二爱百姓,第三不好色。

再有,李秀成的口碑也不错。

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曾在1936年春,到苏州观摩“吴中文献展览会”时,意外见到了一个碑拓本,其内容记载的是太平军治下地区“军民颂德糜崖,黎庶歌功无尽”的人民安居乐业繁荣景象。

这块碑,后来经过大力钩沉、寻访,最后终于找到了这块高1.61米,宽0.8米,厚0.24米的石碑,碑文首行为“报恩牌坊碑序”6字,全文共391字,内容为歌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常熟的政绩。

简又文后来查相关文献,确证当时在太平天国领域下的江苏、浙江两省的商业都很繁盛。

其中,英商怡和洋行上海支店负责人惠涛(Whittale) 在公元1863年春与香港仆希佛尔信的大量通信,也说明当时在太平天国领域内生产力发展远远超过清朝统治时期。

当时的苏州人王韬对于江苏一带商业繁盛的评价是:“盛于未乱时倍蓰。”


覃仕勇说史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历史上太平军控制过的区域里,对太平军的印象一般不是很好。

首先是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老百姓极端困苦的基础之上。

进入天京以后,太平天国领导层的腐化就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说一下东王杨秀清,在古代8人抬的大轿以及是非常气派了,即便是明朝的首辅张居正坐的32人抬的轿子都是前无古人了,而杨秀清坐的是48人抬的轿子,数十对参护背令旗、骑对马前导,鼓吹音乐数班后随,武装护卫又数十百人,前呼后押,桥后还有龙灯、钲鼓,花花绿绿,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杨秀清出行的仪仗队足足有上千人。老百姓见了都只能跪在道路的两旁,连看都不准看。曾经燕王秦日纲的马夫因为杨秀清的一个小舅子路过的时候没有站一旁规避,就被杨秀清砍了脑袋,秦日纲本人也被杨秀清打了100大棍,即便是天国的领导层顶撞了杨秀清的家人都如此对待,更何况是普通百姓了。

天王洪秀全的生活也是极尽奢华,他的宫中养了88个妃子,这里天王的88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杨秀清虽然不如洪秀全,但是也有六十六个妻子,也就是六十六个东王娘,这个数字也超过了历代不少的帝王后妃数目,外加上东王府被他以各种名义召入王宫的女子,实际女子数量已经上千。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为例。整个宫殿群以原两江总督署为基础,拆毁万余间民宅,向外扩展十里。每天参与工作的建筑工人达万余,主要是征用没有随军的妇女、老人,工匠则是专门从安徽、湖北招募来的且都是无偿劳动。天王府一共修建了两次。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烧毁了一部分。于是,次年正月又开始了第二期工程。两期工程所用的砖石木料都是从明故宫、庙宇、民房拆取搬来的,可谓劳民伤财。本来还有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计划扩建到周围的二十里,但因局势动荡未能实施。

而到了后期,洪秀全为保住天国基业开始乱封王,前后封了2700多个王,结果封王的人都马上找王府,选王娘,这些人个个都生活的非常气派,而这种气派的生活又要搜刮多少民脂民膏呢?

所以从天平天国领导层的生活情况来看,当地的老百姓生活是好不到那里去的。

其次,太平天国杀戮太多

根据历史学家的记载,整个太平天国战争直接死亡人数超过了7000万人,间接损失人口则超过了1亿。什么概念呢?八年抗战,我国军民伤亡总数是3500万人,也就是说,八年抗战期间平均每年伤亡437.5万人左右,而太平天国战争,从1851年到1864年14年间,平均每年死亡人数在500万人左右,间接死亡人数每年超过了700万人。而当年日军侵华的时候用的都是大规模杀伤性的热武器,经常毁灭性地屠杀中国老百姓,如南京大屠杀等,太平天国时代还基本停留在冷兵器时期,可见杀人之多了,之狠了。


太平军的杀戮也过于严重。洪秀全本人为人暴虐,还未当天王时,就经常将妻子打得半死。在天王的带领下,太平军杀人如割草,只看太平军如何除“妖人”的就可见一斑。

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都被太平军视为妖人。太平军辨别妖人的方法极是荒谬:掌心红润,十指无重茧者,都被指作妖,或一见即杀,或问答后杀,或有些人不堪刑讯自认是妖被杀,还有一些人干脆自杀。对于满族百姓,更是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不少汉族大小官员、绅士、读书人,逃不掉又不愿死在太平军手里的,全家便一同自杀。

在太平军内部,大家互相残杀起来也绝不心慈手软。对于违反天条、禁令的太平军将士,大多数被斩首。对于“反叛通妖”的,更是处以“点天灯”、“五马分尸”极刑。搞得广大太平军成为没有思想感情,没有人身自由,更没有人的尊严的“三无”工具。诸王之间更是全然不讲情谊。

人身控制及严

前期来说,太平天国把从军人员都分成了男营和女营,不许底层人民夫妻同住。到了一个城市就开始抓男丁充军,遇到长相好的女孩就抓去给高层军官充当妻妾。

在这个过程中,从天王洪秀全到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等人都扮演了“神棍”的角色。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二儿子,杨秀清则是天父附体,在西王萧朝贵死后经常一个人扮演天父附体的把戏,迷惑欺骗众人。

当然,当时确实很多人都非常相信这一套把戏。根据相关记载,北伐的林凤祥部在静海被数倍的清军包围之后,一直困守孤城。当时在他的士兵中也突然出现了一个天神附体的人物,一番装神弄鬼之后林凤祥坚信不疑,士兵说天父会派兵来救援他们。林凤祥便提升了这名士兵的官职,还提升了他的生活待遇,给他配了一名侍妾。但是这名士兵在后来的扮神过程中出了纰漏“上帝会派关云长、黄汉升等神将来助战”,因为孔子、关羽、黄忠这些人在洪秀全的拜上帝教里都是属于邪门人物,这个士兵这样说自然是漏了馅了,后来被点了天灯。这件事情也说明当时杨秀清的把戏很多人都深信不疑。

这就是精神上的控制。

到了天京之变后,这套把戏没人信了,便加强了人身的控制,经常强迫居民充当士兵上前线打仗当炮灰。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太平天国前期往往能以少胜多,而后期即便是军队人数占绝对优势也往往打不赢的情况了,真心为他们打仗的人越来越少了,到了后期的炮灰部队就没人想为他们打仗。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多去看地方志,最好是原始的版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基本没有好的。我曾经看过我们本地的地方志,(湖南湘阴,左宗棠的故乡)基本就是说太平军到了那个村杀了多少人,到了那个地方杀了多少人,云云之类的。

因此,我想当时的老百姓,除了真的参加太平军的,其他的人对他们印象是很不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