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系:書法學習的六個分寸,你掌握了多少?

為人處事之中對分寸的把握可能是一個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由此我想到書法的分寸問題,並用分寸而引深到對書法藝術標準的探索。

古人把歷史上那麼多優秀的書法家按水平造詣分成三六九等,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評判標準。現代人喜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似乎藝術一下子失去了標準,讓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在書法學習創作中所應該追求的高境界是什麼?真的沒有答案嗎?於是我想到了用書法的分寸來作為自己學習的一種規範。

一、個性與共性的分寸

每個人在創作中總想體現自己的個性,這其實非常好,但關鍵是你對書法中經典共性的表達有多少,如果沒有傳統經典的共性或共性太少,所表達的個性其實就成了極為簡單的事情。不是所有的個性都是好的,只有在書法共性的基礎上能體現出自己一點點淡淡的個性那才是最高級的。

二、形式與內容的分寸

所謂形式,就是我們第一眼能看到的東西,所謂內容是我們認真解讀之後所瞭解的東西,就像我們欣賞一個姑娘:服飾的講究和化妝固然很重要,但是姑娘是否具有美麗、才情和氣質那才是最重要的,我想現在的選美和模特大賽,參賽選手都要穿上比基尼走兩步,可能就是評委研究了形式與內容的分寸吧。

雲系:書法學習的六個分寸,你掌握了多少?

三、味道濃與淡的分寸

我們經常去飯店吃飯,很多人喜歡吃一些味道特別濃的東西,比如四川火鍋,麻辣蝦等等,這些東西我們偶爾吃一次可以,吃多了會膩的,所以味道清淡的家常菜才是大多數客人的常選,最健康也最離不開的食品可能就是自己家裡做的饅頭、米粥、大白菜,由此我想到趙孟頫作品之中那點難以讓人察覺的淡淡的味道就是其作品具有生命力的原因。反觀我們現代人,那些極具誇張之能事的作品,雖然能第一眼打動你,但誰又能保證看久了還不膩呢?

四、自然與刻意的分寸

人們都崇尚自然、討厭刻意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自然僅僅是沒有任何內容的自然那就是簡單,刻意的深化就是造作。沒有刻意的自然是經不起推敲的,沒有自然的刻意是低級的,只有經過嚴格刻意之後的自然才是書法的高境界:簡約而不簡單。

雲系:書法學習的六個分寸,你掌握了多少?

五、技與道的分寸

如果用打乒乓球解決技與道的問題相對容易理解些,每個高水平運動員在打比賽中都會深刻領會技術與戰術的問題,如果沒有高超的技術做後盾,再好的戰術和想法都會落空,失敗是一定的。如果兩個人技術實力相當,就看誰的戰術運用得更加得當。

戰術運用得好會發揮自己的長處而抑制對方的發揮,從而獲勝。所以說,技術是戰術的保證,戰術有利於技術的發揮。書法的技與道也應該如此,忽視任何一方都不能達到藝術的至高境界。


六、文與化的分寸

我們不妨把文化拆開,文是名詞,是知識、學問,化是動詞,是應用和融會貫通的意思,我們有時把文化簡單地理解成知識,其實是強調了文而忽略了化。

我們經常接觸到一些老闆,沒有多高的學歷,甚至小學都沒有畢業,生意卻做的紅紅火火,讓有些給老闆打工的大學生很是鬱悶,其實用文和化來解釋就能理解了,這些老闆可能沒有太多的專業知識,但是勤勞和誠信這一點很多所謂有知識的人並不在意或沒有堅持的東西,在他們那裡卻發揮到極致,也就是他們把知道的那一點點文給“化”了。所以他們成功了。

很多有知識的人讓知識永遠停留在儲存知識階段,而沒有化成指導行為的力量,沒有化的能力,再多的知識也不會成就一個人,書法的學習不也一樣嗎?

雲系:書法學習的六個分寸,你掌握了多少?

說到書法的分寸還有很多很多:收與放的分寸;繼承與創新的分寸;虛與實的分寸;遲與速的分寸;繁與簡的分寸;古樸與靈動的分寸,等等等等,更多的分寸問題會出現在我們書法的學習和創作中,如何解決這些分寸,達到書法整體的和諧與平衡,可能有利於解決書法標準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