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慈禧太后的一生,她如何一步步把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咸豐二年,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

咸豐四年,十九歲的她,晉封懿嬪。

咸豐六年,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

咸豐七年正月,晉封懿貴妃。

我們來看看慈禧太后的一生,她如何一步步把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咸豐帝體弱多病,兼之當時的大清北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正值內憂外患之際,讓他心力憔悴。懿貴妃工於書法,於是咸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懿貴妃發表自己的意見,因而大臣們多對葉赫那拉氏不滿。

咸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定年號“祺祥”。葉赫那拉氏與皇后鈕祜祿氏(當時的中宮皇后慈安)並尊為皇太后。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慾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利用帝后和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奕訢被封為議政王。

1861年12月2日,改年號“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

我們來看看慈禧太后的一生,她如何一步步把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歲,官方說法為腦溢血,民間野史認為是慈禧所害。

1884年4月8日,慈禧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將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開始西宮獨裁。

1898年6月光緒發佈帝“明定國是上諭”(即《明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們聚集起來,竭力反對變法。當聽說光緒帝企圖讓袁世凱派兵圍園殺後,殺死榮祿時,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並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

我們來看看慈禧太后的一生,她如何一步步把權利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11月15日未時(下午2時左右),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 。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