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的情緒化?是對還是錯

何為老闆?老闆這個稱謂由來於南方,是先哲對工商中那些主導者的警稱。上土下匕是為老,門中有品乃為板。老闆一詞其實自古就有,南方人稱“老闆”,指的是商號的主人,也就是北方說的“掌櫃,東家等等”的意思。隨著時代文明的進步,老闆一詞在潮流的荏苒中被廣泛應用。

老闆作為一家公司的領頭羊,自然就需要多於常人的優點,以及常人的隱忍力及包容力,也就是老闆的情商。在日常職場中,老闆情緒發揮得當,不僅能夠對員工的工作成果起到積極作用,而且也有利於老闆在公司中立威,樹立正確的領頭人形象。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闆都能恰到好處的利用自己的情緒,濫用情緒化造成不良後果的公司也不在少數。就拿我自身經歷的兩家公司進行比較,大家也就一目瞭然了。

老闆的情緒化?是對還是錯


題主迄今為止大學畢業已經7年,從業時間接近8年,有幸為兩家公司做事,兩家公司的老闆性格也截然不同。第一家企業為大企業,老闆為中年女性,是一個集團公司。因為所學專業的原因,有幸時常陪伴在側。下面簡稱A。第二家公司為一家信息科技公司,老闆是一位年輕有為注重外表的男性。也是因為題主的職業專業,接觸較多。下面簡稱B。

A公司是一個集團性公司,公司員工多,部門多,不同部門之間的摩擦與磨合就較多。每個部門有每個部門的重要性,但是每個部門又都對不同部門的工作內容以及重要性多多少少有些不瞭解,容易因為誤會而造成工作上不可避免的摩擦。女老闆自然就需要在不同部門之間周旋。發脾氣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如何發脾氣卻是門學問,女老闆發揮的淋漓盡致。她會先去掌握各種信息,因為什麼原因,誰先起頭,導致了什麼後果,能不能補救。充分掌握了這些信息之後,先逐個單獨的叫來當事部門以及當事人,先聽聽他們的說法,然後進行勸解。在知道誰的問題較大的情況下,先給過錯方吃一顆等會將要挨批的“定心丸”。然後將所有當事部門及當事人叫到會議室,當著所有的人的面,對過錯較大的一方進行嚴厲且真誠訓誡。然後然後讓過錯方順勢道歉,最終的結果是兩方握手言和,愉恰工作。這樣的做法,不僅讓沒過錯或者過錯小的一方,得到了尊重和沉冤昭雪。也讓過錯方深刻的感受到公司的大度,以及老闆的親近心,後面自然就死心塌地的跟著老闆幹。

B公司則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各方的矛盾和摩擦。簡單舉例最近發生的一件事。因為受疫情影響,很多年前確定好的獎勵和獎金,在年後經老闆對成本的深思熟慮拿掉後,造成了部門領導和市場部的爭吵。最後市場部領導直接找到老闆,訴說種種此種行為帶來的不利後果,對市場的影響以及公司的名譽,可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是老闆認為,這個事情你作為市場部領導,應該是你去擺平,去安撫,而不是來質疑公司的做法。最終的的結果就是,市場部主管表示這樣沒辦法開展工作,老闆則認為你沒有把我當個老闆來看,以不愉快的掐斷電話為終止。原本這樣也還好,但是接下來老闆的操作卻讓人嗤之以鼻了。隨後老闆打電話給公司副總,讓公司副總協助他將此市場部主管邊緣化,“削權”。其實B公司的規模並不大,只不過在當市之內少有名聲。好在副總並沒有這樣做。最後擱置幾天後,老闆自己軟下面子來,打電話給市場部主管,讓他好好帶動市場,然後要給老闆面子。大家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然而不是,接下來的時間裡,老闆不斷地從市場部主管手中獲取市場部信息,並且廣而告之市場部主管的工作由他自己活著其他市場部主管對接。還是把他邊緣化了。經此一事,老闆在公司的形象和口碑俱跌。

以上兩種情緒雖然方式相同,但是結果卻截然不同。誰對誰錯,大家心裡自有分辨。你們有碰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們的老闆是怎樣處理的呢?你們又是如何考慮的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