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超前劇透?清朝遊方僧人精準預言 琅琊三童未來是一品官

江南華亭有一戶貧窮的王家,時常遭人白眼。一個遊方僧人,卻在一天之內看到王家日後三個“一品”。這三個未來的一品官員,當時只不過還都是孩子,一個八歲,一個五歲,一個還未斷奶。命運,如此變幻莫測,對於尋常百姓,辯不真切,看不分明。而在僧人眼中,人生就像事先拍好的電影,他只看了一眼,就已超前做了劇透。

人生超前劇透?清朝遊方僧人精準預言 琅琊三童未來是一品官

清朝官員示意圖


清朝初年,滿清漢臣中,以華亭王家(琅琊王氏)、崑山徐家、海寧陳家,這三家最為顯著。

江南華亭,別稱茸城,是古松江的縣城。明朝時,華亭有兩戶王家,郡裡的百姓按照縣城的宅第劃分,稱呼他們為“東王、西王”。

財翁見雙燈 招贅寒士

西王於明朝時,已經是簪纓世家,人才輩出。東王當時還沒有人科第中舉。東王顯達,則是從王廣心(號農山)開始,才登科及第。

王廣心是孤兒,從小就寄養在叔父家中。剛成年時,考取了諸生(官學生),寄居在離學宮數里之外的農舍。

有一位姚姓富翁,延請王廣心給他的孩子上課。有一年夏天,天剛黎明,王廣心就去課館。姚翁剛要上樓遠眺察看莊稼的情況,隱約間看到對面出現二盞大燈,為王廣心照明引路。當王廣心走到課館時,燈火就自然消失了。姚翁心中非常驚訝。

等到了晚上,姚翁再次悄悄地察看,王廣心才穿越一條小路,月影黃昏中仍是出現了二盞燈,為他引路。姚翁知道他不是一般人,日後必會顯貴,就想把女兒嫁給他。於是派人到王廣心叔父家提親。叔父以家境貧窮,拒絕了婚事。然而姚翁執意嫁女,就召王廣心入贅姚家。

幾年以後,姚翁去世了。姚家姻親中,有人看不起貧窮的王廣心,對他屢翻白眼。他的妻子姚氏說:“夫君本是入贅而來。如今父親已經去世了,還要做誰的上門女婿呢?我們還是離開吧。”

王廣心惆悵失望地說:“可是我沒有家啊。”姚夫人問他沒結婚之前的住處,得知他曾寄居在齋夫(學舍中的僕役)家裡。於是讓王廣心和齋夫商量一下,租了一間房子來住。

兵亂之際 白衣老婦助產

不久後,遭逢改朝換代,清軍入關。王廣心的叔父本住在鄉里,為避兵亂,帶著全家進城尋找避亂住所。他們商量一番後,決定暫時寄居在寺院的僧舍中。王廣心先帶著二個兒子去了,夫人當時姚氏正懷有身孕,倉皇慌亂中動了胎氣,眼看著就要分娩,不巧的是土匪馬上就要來了,她急忙躲到別人家的竹園中去避亂。

姚氏坐在地上倚靠著竹子。朦朧間,她看見一位穿著白衣的老婦幫助她生產,老婦切斷了臍帶,還撕裂了衣裳裹住了嬰兒。這些事剛做完,王廣心就來尋找妻子了。白衣老婦抱起嬰兒交給了他。王廣心抱孩子稟告叔父,又找人將夫人抬進寓所,一家人終於團聚在一起。處理完這些事之後,他們豁然想起那位老婦人,卻發現她已經不見了。

僧人預言 三個童子 三個一品

早年,王廣心曾經邂逅了一位僧人。那僧人仔細地看著他,說:“您將來是大貴之人。”並請王廣心跟他交往,說他將來必能與劉秉忠相媲美。(劉秉忠,元朝奇人,精通天文地理奇術,協助忽必烈定鼎天下,並主持營建了元大都。)王廣心聽了,只是一笑置之。

姚氏生下第三子後,那名僧人又來了。他一面笑著,一面詫異地說:“我的話應該應驗了。”這次再次審視他良久,疑惑的說:“您應當貴為一品,然而又不像是真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王廣心的長子王頊齡剛剛八歲,捧著一杯茶出來端給僧人喝。僧人一見到他,竟然驚訝地站了起來,說:“是了,這個孩子才是真正的一品。您只是獲封爵為一品。”

廣心的次子王鴻緒當時年僅五歲,爬著鬧著要闖門,僧人見到他,說:“這孩子將來也是一品,只不過比兄長稍微遜色一些。”

幼子王九齡,王廣心也把他抱出來,僧人見到小兒,說:“這孩子日後也是一品啊。其官位不比兄長高,然而會比兄長要早顯貴。”這位僧人的預言,後來結果如何呢?

順治六年,王廣心進士及第,官至監察御史。他為官清廉凜然,就連奸吏也不敢輕易冒犯他。但王廣心並未官至一品,而是後來受到皇帝封爵,才貴為一品的。

長子王頊齡與二弟王鴻緒、三弟王九齡先後在康熙一朝進士及第,同朝為官。王頊齡是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康熙五十二年官至工部尚書(從一品),後拜武英殿侍講大學士(正一品)。於雍正元年,加封太子太傅,即太子的老師,死後贈太傅。

王鴻緒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進士,奉康熙之命纂修《明史》,曾任工部、戶部尚書(從一品)。

王九齡於康熙二十一年進士及第,康熙三十九年就升至內閣學士,康熙四十六年官至左都御史(從一品,掌管綱紀,監察百官)。升官速度比兄長王頊齡還要快。

受皇恩榮寵 王家名望如雷貫耳

康熙、雍正時期,兩位皇帝對王家榮寵有加。康熙帝曾多次御書對聯 、堂匾、字畫等,御賜王鴻緖。王鴻緖任工部尚書時,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初六,天子賜予他堂匾“敬慎堂”。康熙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賜贈御書“松竹”,和一幅對聯“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康熙四十三年,聖駕南巡,天子親臨王家府邸秀甲園,並賜王頊齡御書“蒸霞”匾額。四十六年,再次南巡,同樣巡幸王府。早前,王鴻緖任侍郎時,請假回家探望雙親。康熙恩賜白金、絲綢等禮物,讓他孝養父母。王鴻緖修建了一座園子,題名“賜金園”。康熙南巡之際,親臨此園,並邀請王氏兄弟父母,共享天下盛榮。

雍正三年(1725年)時,王頊齡已經八十四歲了。他因年邁患疾,雍正帝命御醫為他診治,並賜人參、藥餌。雍正皇帝還曾賦詩“跡與松喬合,心緣啟沃留”,相贈於他。

當時,有一首竹枝詞曰:“琅琊門第繼三槐,八座聲華跡未冷。宰相尚書都御史,至今入耳灌如雷”。琅琊門第是指琅琊王氏,像臥冰求鯉的王祥和王覽兄弟、書聖王羲之等,都出自琅琊郡。琅琊郡王氏自漢朝興起,逐漸成為名門望族。“琅琊門繼第三槐”是說王家後繼有人,三槐指王家三兄弟同朝為官,均在高位,分別任宰相(大學士)、尚書和都御史,王家顯赫一時。

至於那位當初幫助夫人姚氏分娩的白衣老婦,王家遍處尋訪,始終都沒能找到。王家感念這位老婦的救助之恩,就在神龕旁供了一個用慄木做的牌位,上面題寫:“白衣老婦之位”。王家每年祭祀時,也都會祭祀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