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明朝後期,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整頓兵制,設立了“旗”的制度。起初僅設置了

黃白紅藍四色旗,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這是八旗制度的初始階段。之後努爾哈赤又增加了鑲旗,同樣為黃白紅藍四色,這樣八旗制度落成。那麼八旗制度是如何形成,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制度呢?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清朝 八旗

八旗制度最初設立是源於狩獵的需要,由於狩獵活動需要結伴而行,當時幾個人組成的小團體稱為牛錄,領導者為牛錄額真。後來這種牛錄團體在征戰時期得以沿用,並在牛錄團體的基礎上設置了更大的團體單位,為固山,固山是滿語,翻譯為漢語則為“”,故固山額真就是八旗制度下每一旗中最大的團體的最高領導者。而上文提到的甲喇,也是一個團體單位,其規模大小處於牛錄和固山之間。

八旗制度是一種軍民統一的制度,青壯年在作戰時身份為士兵,不作戰時身份轉為平民,如此八旗制度使得後金政權和清朝初期軍事實力極強。八旗制度也是清朝自始自終實行的社會制度,那麼接下來說一說八旗制度到底是什麼。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清朝奠基人 努爾哈赤

八旗制度類似於西周時期的分封制,但和古代的封建制度略有不同。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由於封王封侯割據一方,很多藩王實力強大威脅中央,而八旗制度則是一種“封而不建”的分封制2.0,清朝時期封王封侯,卻不會賞地,這些王公大臣居住在首都北京,萬沒有割據的實力和膽量。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皇太極 劇照

努爾哈赤在設立八旗之後,在不同旗下設置了旗主,正黃旗和鑲黃旗旗主為努爾哈赤,正紅旗和鑲紅旗旗主為努爾哈赤的大阿哥代善,正白旗主為八兒子皇太極,鑲白旗主為孫子杜度,正藍旗主為五兒子莽古爾泰,鑲藍旗主為侄子阿敏。所以當時的八旗全部掌控在努爾哈赤的親信手中,當然這也可以理解,對於處於危險中的後金政權而言,在群雄環伺的境地下這樣設置有利於調度和生存。

隨著時間推移,在後金政權與明朝等其他勢力交戰過程中,八旗軍屢立戰功,也因此很多旗主便擁有了可以世襲傳給後代的殊榮,在入關之前,八旗子弟便成為了一個擁有特殊權力的貴族團體。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八旗鎧甲

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打敗蒙古後,將蒙古族人納入了八旗體系,由於原來的八旗幾乎全部都是滿人,故稱“八旗滿洲”,他們處理蒙古族人的方式相同,在八旗制度下設置新的牛錄,為“八旗蒙古”,隸屬於八旗滿洲。此時在八旗制度下新增加了蒙古族人,但八旗還是八旗,並沒有新增。

努爾哈赤在統一遼瀋地區後,將當地漢人作為奴僕,並從中選取青壯入伍為兵,填充到原來的旗下。皇太極時期廢除了努爾哈赤將漢人視為奴僕的制度,緩和了矛盾。後漢軍被編制為旗,公元1642年八旗漢軍編制完成,至此,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的八旗制度臻於完備。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八旗制度雖然分為滿洲、蒙古和漢軍三個組成部分,但並非是有24旗。因為八旗制度中,每一旗都設立三名都統,滿洲、蒙古和漢軍各一名都統,每個都統都下設參領。所以八旗制度中有24名都統和多達96名參領(滿洲和漢軍都統下設5名參領,蒙古2名)。比如正紅旗,正紅旗下滿洲部分隸屬滿洲都統,漢軍部分隸屬漢軍都統,蒙古部分隸屬蒙古都統,三者中又以滿洲為尊。

那麼八旗制度中,都統、參領和旗主又是什麼關係呢?這裡為了形象表述,舉一個例子,前文我們提到清朝的八旗制度是一種“封而不建”的制度,其分封的是“佐領”這麼一個位置,佐領是八旗制度的基本單位,每一旗下均有數個。以正紅旗為例,假設正紅旗有20個佐領,那麼其中某親王領有其中的10個佐領,剩餘的10個佐領由郡王、貝勒和國公等分領。那麼這些親王、郡王和貝勒、國公均為“領主

”,而正紅旗下領有最多的這位親王則為正紅旗的旗主。而都統則是這種制度下的旗中管理人員,類似於打工性質,同樣還有之下的參領。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八旗軍

八旗制度之初,黃色旗幟(正黃、鑲黃)由皇帝統領,其他6旗分為王室統領,後到了順治皇帝時期,在多爾袞死後,皇帝將多爾袞負責的正白旗收到自己手中,這樣皇帝就直接統領三旗,為“

上三旗”,而王室子孫逐漸分散到其他五旗中,由王公貝勒統領,為“下五旗”,上三旗比下五旗要尊貴。到了雍正皇帝時期,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將大部分的佐領收歸皇帝直接統帥。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多爾袞 劇照

在清朝與俄羅斯交戰之後,將雅克薩之戰的俘虜編制為一個佐領,設置“俄羅斯佐領”,後因朝鮮半島很多百姓遷居中國,清政府設置了“高麗佐領”。八旗制度是清朝前期作戰無往不利的關鍵制度,卻也是清朝腐朽衰敗的源頭,當然這些歷史我們之後再說。

5分鐘搞懂清朝的“八旗制度”


這裡是文盲說史,分享更多精彩有趣的歷史故事給各位,不想錯過精彩那就請關注我吧♪(^∀^●)ノ。如果您有寶貴的意見或者感興趣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歡迎留言或私信我,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