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追尋歷史,大秦帝國留給華夏文明的遺產

秦朝,一個短暫的帝國,一個世界上僅有的帝國文明,一個遠遠早於西方的統一帝國,留給華夏璀璨的文明。

秦國,一個邊遠的西部王國,沒有發達的文明,沒有豐富的人才,只有滿是蠻夷的好鬥人民,硬生生在24個君王的耕耘下,結束了戰國的割據戰爭,統一華夏,為中華文明的版圖打下基礎。

同時期的羅馬帝國在秦帝國的面前也是小弟弟而已,秦朝雖然只有短暫的15年曆程,但它為五千年中華燦爛文明打下根基。

但是,在兩千多年來的歷史進程中,秦朝是被批評最多的王朝,甚至我們的民族試圖否定它的貢獻,或者以曾經在這片土地上誕生過秦朝而恥辱。秦朝,不能入歷史學家的法眼,在歷史書上極少的文字中都是詆譭和抹殺秦為目的。

秦朝,是中華民族歷程中一個最偉大的朝代,它被歷史和人民誤解太多。


大秦帝國:追尋歷史,大秦帝國留給華夏文明的遺產

秦孝公後,勵精圖治,用百里奚變法,秦在西部開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而決定秦未來的是在秦穆公之下,商鞅的變法,徹底的改變了秦國,讓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雖然在秦穆公死後,商鞅被車裂而死,但是秦朝後來的所有君王都認為商鞅變化留下的制度是唯一能讓秦國強大的制度,沒有推翻商鞅變法,經過一百多年的努力,直到秦王嬴政,二十幾代君王的努力,終於統一了華夏。

秦相繼滅掉六國,在中國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第一個統一的王朝,隨後秦始皇治下的秦國,開啟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讓統一的血液深深的流淌在華夏文明的血液中。

秦朝統一文字,度衡量,實行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把散落的戰國牢牢的統一在一個國家的框架裡,才有了今天統一的中國。我們思考,看看今天的歐洲,面積和中國差不多大小,但是歐洲僅僅是一個一盤散沙的文明,沒有形成統一強大的國家。中國的今天,是秦朝奠定的基礎,大一統的思想就是從秦開始的。

秦始皇不是暴君,秦始皇是開天闢地的第一帝,秦始皇治下他沒有濫殺無辜,沒有殺害一個建國功臣和將軍,哪怕是反對他的人。秦始皇採用王翦的政策,經營西南邊翠,沒有秦始皇就沒有今天中國富饒的南方。秦始皇命令蒙恬修築長城,對匈奴形成了威懾,同時也把中國這片土地連在了一起。秦始皇大修水利工程,讓曾經的七國互相聯通,成為富饒的國土。


大秦帝國:追尋歷史,大秦帝國留給華夏文明的遺產

對於秦國,對於秦始皇,對他詬病最多的就是法律過於嚴厲,最大的汙點就是焚書坑儒事件。

我們都知道,在秦朝最得勢的是法家,法家推行法制,依法治國。而後來掌握歷史話語權的儒家在秦朝是不得勢的,儒家在秦朝是邊緣學說,但是儒家的學說在民間戰友絕對的話語權。秦始皇為了國家的統一一定是會統一輿論口徑的,想一想滅亡的六國勢力隨時都可能聯合起來反抗,秦肯定會為統一採取一些極端的措施。

恰恰是這些措施傷害到了儒家的思想,在儒家看來是水火不相容的,特別是後來,西漢董仲舒開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的正統思想,而且延綿近兩千年。儒家絕對開啟對秦的清算,對秦朝的抹黑,這是肯定的。經過儒家話語權的潤飾之後,秦王朝就成為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暴秦,秦王朝的一切歷史功績都被否定掉。

作為對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的人,我們都知道,對中華文明毀滅性危害最大的人是誰?是司馬遷在《史記》列為帝王一欄的楚霸王項羽,其實項羽就是一介武夫,殺人如麻,司馬遷硬生生的抬高了他的地位。中國歷史上幾次慘絕人寰的屠城有一大部分來自於這位民間英雄項羽,在項羽反對秦朝的過程中,幾乎到一城屠一城的地步。


大秦帝國:追尋歷史,大秦帝國留給華夏文明的遺產

項羽殺入咸陽城,把秦朝故都,這座璀璨的都城一把火付之一炬,這是對文明真正的摧殘,比起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簡直是無法比擬。對於項羽來講,只要是秦國的都要焚燬,咸陽城的百姓和秦王都成為了他的刀下鬼。幸好是劉邦先打入咸陽城,有一個明白的蕭何提前把秦朝國家的土地和人口等數據先拿到手,否則中華文明怕是要斷送在項羽的手裡。

今天,我們依然沒有為秦王朝正名,秦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是一段黑天鵝,我們依然對他有太多的誤解。

我們需要清楚,沒有大秦帝國,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