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談《傳習錄》308:性善性惡,有源頭、流弊之別


問:“古人論性,各有異同,何者乃為定論?”

先生曰:“性無定體,論亦無定體:有自本體上說者,有自發用上說者,有自源頭上說者,有自流弊處說者。總而言之,只是這個性,但所見有淺深爾。若執定一邊,便不是了。性之本體,原是無善無惡的,發用上也原是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惡的。譬如眼,有喜時的眼,有怒時的眼,直視就是看的眼,微視就是覷的眼。總而言之,只是這個眼,若見得怒時眼,就說未嘗有喜的眼;見得看時眼,就說未嘗有覷的眼,皆是執定,就知是錯。孟子說性,直從源頭上說來,亦是說個大概如此;荀子性惡之說,是從流弊上說來,也未可盡說他不是,只是見得未精耳。眾人則失了心之本體。”問:“孟子從源頭上說性,要人用功在源頭上明徹;荀子從流弊說性,工夫只在末流上救正,便費力了。”

先生曰:“然。”

王陽明回答說:“性沒有定體,論也沒有定論。有的從本體上說,有的從發用上說,有人從源頭上說,有人從流弊上說。總而言之,只有一個性,只是見解有淺深罷了。如果執著於一家之言,就跑偏了。性的本體,本來無善無惡,在作用上可以為善的,也可以為不善的;性的流弊也是有一定的善,一定的惡。

講談《傳習錄》308:性善性惡,有源頭、流弊之別


好比眼睛,有高興時的眼睛,有憤怒時的眼睛,直視時是正面看的眼睛,偷看時是窺視的眼睛。總而言之,只是同一個眼睛。如果看到憤怒時的眼睛就說沒有高興時的眼睛,看到直視時的眼睛就說沒有窺視時的眼睛,這就都是偏執,顯然是錯誤的。

孟子說性,都是從源頭上說的,也只說個大概。荀子說性惡,是從流弊上說的,也不能認為他說的就一定不對,只是認識還不夠精到而已。但一般人卻失去了心的本體。

性本無善惡,只是因為人的意念有邪妄,才有了性的善惡之分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