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附近有座愛道堂,隆蓮法師是愛道堂的大德比丘尼


文殊院附近有座愛道堂,隆蓮法師是愛道堂的大德比丘尼

從都江堰回到成都,下午參禮了文殊院,傍晚,在文殊院附近閒逛,無意間轉到了愛道堂的山門。

愛道堂是一座尼院,始建於明代,從字面上看,有愛慕佛法大道的含義,實際上卻是出自於佛典中的大愛道比丘尼。

《大愛道比丘尼經》裡說:“佛生七日,生母摩耶夫人逝,姨母大愛道替姐撫育。佛成道後,允許姨母大愛道率五百宮眷出家修行。”從此,佛教僧團中有了第一位女性修行的團體,大愛道也就成了女性修行者依止的比丘尼師,女性的慈愛、悲憫、善良、柔和,圓融於無上菩提中,演繹和弘揚佛法的平等、仁慈、無我、無嗔,愛道堂所取的就是這層含義。

六十年代,愛道堂曾變成工廠,造像、文物都遭到浩劫,殿宇也都破敗了。現在的殿宇規模,都是近三十年修復的,道場莊嚴、清幽,雖在鬧市之中,卻有山林遠意,與文殊院的熱鬧相比,這裡顯得有些僻靜。

由於已經是傍晚,廟裡完全沒有遊人,十分安靜,只有以為一位守門的尼師在山門入口值守。

文殊院附近有座愛道堂,隆蓮法師是愛道堂的大德比丘尼


進入山門,內院顯得幽深寧靜,而且非常整潔。佛殿前有幾株高大的銀杏,撐華蓋一般的樹冠,以此來莊嚴道場。

大雄殿門已經上鎖,便在外面行禮,然後沿著右側的走廊參觀題刻。

走廊牆柱上懸掛著許多偈頌,作者都是隆蓮法師,當時抄錄了其中二首:

其一

信佛先須信自心

澄潭秋月喜雙清

早梅南嶺先春汛

長夜東方破曉星

吹水黑風孤艇立

橫空疾雨晚霞晴

蒲團枯坐誰相對

古殿寒燈徹夜明

其二

上根一信更無疑

愧我原為下下機

佛說世間難信法

人求一步上天梯

念如不念何勞念

迷不能迷人自迷

淨土去人原不遠

如來正告韋提希

隆蓮法師俗名遊永康,號稱巴蜀才女,中國近現代第一比丘尼,德高望重,一生頗多傳奇。

像許多大德高僧一樣,隆蓮法師也是佛緣深厚,十三歲起即長齋奉佛,潛心於佛學。

青年時代,她到成都教書,就寄寓在尼眾庵愛道堂,拜於著名高僧能海上師名下學習佛法。課餘,還常到書城公園佛學社聽大德講經,悟入出世境界,從此無心世俗功名。

1936年秋,遊永康遵從父命,辭去成都女子師範學校教職,參加考試院文官檢定考試,相當於今天考公務員,名列四川省第一名,時人譽為“西蜀才女”。

次年又參加四川省縣政人員訓練班第三屆入學考試,主考官張瀾因臨時有事,由助理邵從恩、盧子鶴主持。遊永康筆試名列第一,邵從恩卻抑之為第二,並向她解釋:“汝女子,屈為第二者,恐人忌汝也。”遊永康一笑置之。但盧子鶴認為:“此乃蜀中第二個薛校書也!”據理力爭,還是將遊永康列為第一。

不過,由於遊永康拒絕接受住校和參加軍訓的補充條件,未能進入仕途,轉入省府編譯室。

1941年,遊永康拜當時的四川佛教會主席釋昌圓大和尚為師,法名“隆蓮”。從此,中國佛教界又多了一位高僧大德。

隆蓮法師不僅深悟佛法,詩書皆有名於世,而且精通藏文。她不僅翻譯了多部藏傳佛教經典,還積極參與編纂藏漢大辭典,至今仍然是民族語言學的重要成果。隆蓮法師多才多藝,一生致力於弘揚佛法,圓寂後舍利分藏各地,有一部分還在臺灣供奉。

此前,對愛道堂本不瞭解,因信步遇到,才得以瞻仰隆蓮法師墨寶和偈頌,瞭解了愛道堂和隆蓮法師,因緣殊勝,給這次四川之行增加了一點計劃之外的驚喜。

第二天返航,四川之行圓滿。

文殊院附近有座愛道堂,隆蓮法師是愛道堂的大德比丘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