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陳垣先生是這樣評價的:“以論元朝,為時不過百年。……若由漢高、唐太論起,而截至漢唐得國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論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計乾隆二十年以後,則漢、唐、清學術之盛,豈過元時!”

元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中華民族歷史上下五千年裡,夏、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大統一王朝中,元朝是最沒有存在感的王朝。其實蒙古族是我國境內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過著遊牧生活,併兼以狩獵。統一前,各部落之間為掠奪財富,經常相互進行戰爭。在這種“天下擾攘,相互攻伐,人不安生”的血族復仇的動亂年代,蒙古人民生活非常痛苦,早就渴望統一。在長期的部落戰爭中成長起來的鐵木真,不僅敏銳的看到了這一歷史潮流,而且開始以實際行動來順應人民的這一願望。公元1206年,鐵木真結束了蒙古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了統一。在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至大沙漠,北達貝爾加湖的廣大地區,建立了蒙佔歷史上第一個軍事奴隸制國家。同年,蒙古各部在斡難河河源召開大會,正式推舉鐵木真做大汗,尊稱“成吉思汗”。“成吉思”在蒙古語中,是強大、鞏固的意思,“汗”,就是皇帝。

元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公元1209年,蒙古軍大敗西夏;1218年,蒙古軍攻滅了西遼,1234年又攻滅了金朝。至此,中國由幾個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轉變為蒙古與南宋的對峙。公元1235年,蒙古貴族對南宋王朝展開了全面的軍事進攻。至1279年,已建立元朝並遷都大都(今北京)的元太祖忽必烈,對退守廠圭山(今廣東新惠縣南海中)的宋朝發動最後進攻,滅亡了南宋,中國復歸統一。

元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然而元朝統治時期,政治上有暴力化傾向,官對民暴虐,皇帝對百官暴虐,民眾對統治階級的反抗的時候百倍的暴虐反擊。這是一種不自信的文化導致的必然結果,群體內部各個階層之間、由於不自信導致了空前的不信任,使得統治成本急劇升高。而這種統治成本的升高又導致了統治本身的脆弱。在文化方面,元朝第一次徹底的折斷了華夏文明的千年延續、百年沒有科舉,王室貴族和士族被摧毀殘殺,摧毀了中華文明的核心承載元朝入侵,中華文明確實在那之後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轉折。而且元朝對漢人採取高壓政策,漢人很少能夠參與政治和進入管理階層。對漢族的殺戮也是很殘酷的,元朝和漢人的對立也很尖銳,元朝也沒能真正征服漢人。在經濟方面,元朝統治者遊牧民族習性,經濟政策嚴重阻礙華夏民族的發展,尤其元朝中後期皇位繼承紊亂、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而且漢化遲滯,經濟發展不前,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隨後於滅亡。

元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每個朝代都有歷史上獨特的意義,他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一個,雖然統治不足百年,但其意義重大,有過唐詩,宋詞,元曲。在中國文化史上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諸多領域也出現了質的飛躍。

元朝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