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小朋友們聽過這首歌嗎?對,這個說的就是京劇臉譜,那京劇長什麼樣子呢?好戲開場嘍!

京劇藝術是中國獨有的,而且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京劇藝術家史依弘與跨界藝術家洛齊合作共同推出的這本繪本圖書別具一格,以淺顯曉暢的語言講國粹藝術的故事,以生動活潑的圖畫畫說京劇的核心元素。

書中的“幕布”設計讓人一下子就好像真的進入京劇劇場一樣,配著行頭的生、旦、淨、醜沒有畫臉譜,卻直接畫上了字,讓人一目瞭然,過目不忘……

“生旦淨醜,唱唸做打”在書裡輪番精彩出場,將我國的國粹演繹得精彩絕倫。不信,請翻開書看看吧!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好戲開場嘍!

小朋友,你一定聽說過京劇吧?

沒聽說過不要緊,我們現在就翻開這本圖畫書,一起看看京劇長什麼樣子。

我們先來記住最重要的八個字——生旦淨醜,唱唸做打,然後再去看看那些千奇百怪的臉譜,五顏六色的戲服。看完這些,就基本上看完這本書了。

如果覺得沒看夠的話,可以拿起畫筆,去塗那些臉譜,塗成你喜歡的各種顏色!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生、旦、淨、醜是京劇表演的四大行當,也就是四種角色分類。

它們雖然表現了不同的人物和性格,但不是照搬現實生活,而是通過特定的唱唸、臉譜、化裝、服飾等藝術手法,將人物和他們的故事展現在舞臺上,讓觀眾一目瞭然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起到什麼作用。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臉譜的產生有悠久的歷史,它起源於面具。

不同於面具的是,臉譜直接將圖形直接畫在臉上。

生、旦、淨、醜,不同行當的臉譜有自己的圖像。

傳說蘭陵王勇猛善戰,但長得像美女,每次出戰戴上兇猛假面後,便屢屢屢獲勝。

給孩子的京劇:關於京劇藝術的百科全書

京劇興起以來,從皇帝到百姓都喜歡。

從城鎮、鄉村,到廟宇、飯館內都建有戲臺戲樓供人們看戲,除了有商業的戲樓,還有一些臨時搭建的“草臺”,以方便平民百姓看“草臺戲”。

著者簡介:

史依弘,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師從著名武旦演員、京劇教育家張美娟以及戲曲聲樂專家盧文勤,1999年畢業於首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歷獲“中國京劇之星”、梅花獎、白玉蘭獎、上海市領軍人才等榮譽。

繪者簡介:

洛齊,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國際著名藝術家,歐亞藝術研究學者,亞非地中海國際當代藝術展執行主席,《絲路藝術》學刊執行主編。2001年榮獲意大利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美迪奇·羅倫佐藝術銀獎、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國際藝術貢獻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