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每一個家長在和別人聊天時,都喜歡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有些家長常常會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孩子很調皮,只要一在外面玩便不想回家。

每次都得把他弄得又哭又鬧的才肯回家,並且孩子還老愛和自己鬥嘴,吼他一句他會吼得比自己更兇。這時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多了,也不會給自己惹什麼事情。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但實際上,孩子的這些“聽話”與“懂事”,實則正是他們缺愛的表現,家長們得重視起來了!以下這三種行為,就是孩子缺愛的表現,你注意到了嗎?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1.總是低著頭做各種家務

每個孩子都有不愛做家務的習慣,並且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也做不了太重的家務活。可如果你的孩子每天一吃完飯就去收碗洗碗、洗完澡後還會去洗自己的衣服,並且還老是低著頭在家裡掃地拖地的話,那麼正說明了孩子因為缺乏關愛而變得膽小,並且害怕不做家務會受到家長的責罰和謾罵。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每當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試著和孩子溝通,並且不應該把所有的家務都留給孩子做,要互相分擔,不要以為孩子這樣就是自己“懂事”。如果孩子年齡還小的話,不應該將很重的家務活留給孩子做,並且多給孩子陪伴,少責罵孩子。

2.不會對父母撒嬌

有些孩子常常對自己的父母很冷淡,並且看到父母的時候都會將眼神避開。他們不像別的孩子那樣,一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撒著嬌向父母要,而是默默地憋在心裡。他們感覺自己在父母的心裡沒有什麼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很缺乏安全感,也不敢向父母撒嬌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可是這樣的舉動卻被家長們誤以為,是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聽話,知道為爸爸媽媽省錢,但結果卻出乎家長們的意料。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首先,我認為家長們應該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卻不能一味慣著。孩子小的時候對任何東西都是充滿好奇的,家長們可以用勞動來作為給孩子的獎勵,讓孩子在勞動中獲得成果與快樂,並且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保持身心健康。

3.不敢在父母面前隨便說話

許多家長在孩子讀書回家之後,都很喜歡問他今天一天在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面對這樣的問題,一部分孩子是開開心心地和父母說起了,今天一天發生的趣事,而另一部分孩子則卻是選擇沉默,或者每天都和父母說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實則孩子之所以會選擇沉默,是因為他們不敢隨意在父母面前說話。因為他們害怕一說錯了哪句話就會惹怒到父母。而為了不捱打,孩子們只能將每天的事情埋藏在心裡,不敢與父母分享。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的話,家長們應該溫柔地與孩子溝通,並且去理解和包容這種年齡段的小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敏感心極強,他們想的事情會比成年人多很多,所以更希望家長們能好好地聽取孩子的意見,不要動不動就以打成招。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懂事”實則“缺愛”,家長別再盲目高興了

​孩子的這些看似“懂事”和“聽話”的舉動,不過就是“缺愛”的前奏,所以家長們別再盲目高興了,趕緊重視起來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吧!

當然,不要一味地對孩子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說他們是聽不懂的。這時父母們可以藉助繪本故事等工具,讓孩子從故事中明白這些道理,從而養成好品質、好性格。最後,荷葉媽咪為家長們推薦《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與《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將孩子身邊容易出現的小問題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應該怎麼辦,逐步培養孩子的各方面品質。《寶寶好品格培養經典童話》用《堅毅的小錫兵》、《七隻烏鴉》、《木偶奇遇記》等故事,讓孩子學會堅毅、勇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