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蘇-57作為一款極具爭議性的五代機,話題點一直不少,比如隱身性、機身工藝、內置彈艙等等。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蘇-57

在3月25日,俄羅斯官方發佈了一則蘇-57戰鬥機的最新宣傳片,片中蘇-57原型機歷史性地打開翼根處的繭包式內置彈艙發射了一枚格鬥彈,至此蘇-57主彈艙和側彈艙全部開艙射彈,彈艙爭議就此畫上句號。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蘇-57戰鬥機最新宣傳片截圖

俄羅斯蘇-57是我國軍迷津津樂道的一款隱形五代機,不過自研製以來卻歷經坎坷!雖然在蘇聯時代早早就有米格1.44、蘇-47驗證機,但實際上登場的卻是多年後的蘇-57戰鬥機,去年雖然由俄軍方訂購了76架卻又出現首架生產型墜毀。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首架蘇-57量產機

蘇-57就是這麼坎坷不斷,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這是一架拍扁的蘇-27,俄羅斯是一條道走到黑把蘇-27魔改到無邊無際。就是因為拍的太扁了(採用升力氣動佈局),兩側進氣道感覺很耀眼佔了不少地方中間還留了兩個串列布局內置彈艙,雖然蘇-57有過實戰經驗,但內置彈艙細節還是沒有公佈。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但通過蘇-57的這一段宣傳片,我們可以看到視頻很清楚地交代了格鬥彈彈出的過程。

視頻中蘇-57以似乎垂直姿態大迎角爬升,右側翼根“繭包”側彈艙開啟,然後向目標發射了一枚K-74M2空空導彈(源自R-73),應該是測試極限飛行模式下發射格鬥彈的能力。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蘇-57發射格鬥彈

定格畫面很清晰,導彈射出位置在主翼根部的繭包中,這段視頻應該是對外界議論的回應,之前很多分析都在為Su-57的格鬥彈艙操心。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格鬥彈彈出的過程(分解圖)

蘇-57戰鬥機內置彈艙設想圖,這種五+二的配置應該差不多,如果都掛中距也就四+二的水平。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內置彈艙設想圖

紅色外掛,黃色內置。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紅色外掛,黃色內置

F-22的側門在發射時必須保持打開狀態;蘇-57的“鼓包式”彈艙門開啟、滑軌要完全伸出,以保持導彈的鎖定視野;而殲-20的側門則可以在伸出滑軌後關閉,既降低了阻力,又減少了飛機RCS。綜合來看,在格鬥彈小側門上,殲20的設計略勝一籌。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三款戰機對比圖

視頻同時證明了蘇-57在垂直爬升階段的高G狀態下的導彈發射能力,只不過K-74M2(或R-73)的耀斑和尾煙真的有點大,照亮了整個天空,也遮蔽了自家戰機,並且可能損傷隱形塗層。如果是水平方向上,導彈下落一會燃燒才開始,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眼尖的網友還發現蘇-57駕駛艙的亞克力工藝有點不過關,出現不少氣泡,就像手機表面進氣鼓包一樣,實際上蘇-57艙蓋和風擋的透明材料是特種硅酸鹽玻璃,可承受900公里/小時2千克的鳥類的撞擊。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後面紅圈處

當然,蘇-57最受咱們軍迷關注的應該就是它的發動機了,前些天一組照片流出安裝了“產品30”發動機的蘇-57進行了飛行測試,而這款發動機將替代117S實現真正的超音速巡航。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產品—30"發動機

雖然實際裝備時間要到2025年,但還是很值得期待和羨慕的,畢竟這種發動機不是誰都能造。

蘇-57最新宣傳片,側彈艙首次發射實彈,座艙蓋居然出現氣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