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時評:參與祖國建設逾百年,伍連德們一直都在

<article>

(抗擊新冠肺炎)中新時評:參與祖國建設逾百年,伍連德們一直都在

中新社吉隆坡3月30日電 題:參與祖國建設逾百年,伍連德們一直都在

中新社記者 陳悅

近來,世界多國新冠肺炎疫情加重,有些海外僑胞因此選擇回到祖(籍)國。在遵守相關法規、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這是可以理解的選擇。但有人卻因此在網上發出針對僑胞的不當言論,甚至偏頗地指海外僑胞“建設祖國你不在”。

揆以百年中國史,“建設祖國你不在”這種說法不僅是無知的,也是錯誤的。

110年前,當中國同樣面臨疫情威脅時,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僑胞伍連德“逆行”回國。在他領導下,東北地區致數萬人死亡的疫情短時間內成功得到控制,伍連德由此被稱許為“中國防疫事業先驅”。

當今抗疫利器——口罩,其實也離不開伍連德的貢獻。他設計的“伍連德口罩”,發揮了阻絕病毒傳播的巨大作用,這也是中國第一個為防止疾病傳染而改造發明的醫用口罩。

中新時評:參與祖國建設逾百年,伍連德們一直都在
資料圖為矗立於檳城的伍連德醫生半身銅像,由其創辦的哈爾濱醫科大學於2014年贈送,至今還不時迎來憑弔者。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百年後的今天,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衝到抗擊新冠疫情的第一線,扮演了關鍵角色,堪稱“當代伍連德”。鮮為人知的是,鍾南山也是僑眷,其父母均為“海歸”,亦曾為中國醫療事業做出貢獻。早在2004年,鍾南山即以在抗擊非典中的傑出成就,與另9位僑界人士一起,獲頒“僑界十傑”的榮譽稱號。

在海外,華僑華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沒有缺席,他們捐款捐物,“包機送口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逆行者”群體中,他們不應被忽略。而當住在國遇到疫情侵襲時,華僑華人又站出來為住在國牽線搭橋,籌集抗疫物資,助力將中國的抗疫經驗傳播向世界。

在這場戰“疫”中,僑胞始終是中國和世界抗擊疫情的參與者,是中國與世界共同抗擊疫情的橋樑和紐帶,這何嘗不是“建設祖國”的另一種體現?儘管貢獻或有大小,在這場新的疫情面前,他們亦是當今的“伍連德”。

近期有一種說法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華僑華人“打全場”。其實,從伍連德到鍾南山,僑界的貢獻在某種意義上也貫穿了百年抗疫史的“全場”。

中新時評:參與祖國建設逾百年,伍連德們一直都在
資料圖為3月1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出席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就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疫苗研發、海外疫情防控等問題,發表個人觀點。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回望百年來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歷程,僑界同樣參與了“全場”。

在推翻帝制、爭取共和的鬥爭中,華僑被稱為“革命之母”,是辛亥革命重要骨幹力量;在抗戰時期,僑胞“毀家報國”,捐款佔抗戰軍費四成,更有以南僑機工為代表的群體直接投身抗戰;在新中國建立之初,錢學森等海外學子歸國參與祖國建設;在改革開放初期,又是華僑華人成為進入中國的“排頭兵”,海外華資佔中國吸引外資比例最高時曾達六至七成;汶川大地震時,海外僑胞在20天內就為抗震救災捐款捐物逾11億元人民幣……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這些鐫刻於歷史的記憶,豈是一句“建設祖國你不在”所能抹去的。

同擔道義,何分兩鄉,無論百年前還是今天,僑胞在祖(籍)國抗擊疫情時,不曾缺席;在祖國的建設中,更一直都在。(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