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我们小区里的宝妈们喜欢在周末搞集体活动,一起出去郊游或者聚众搞烧烤,既方便了孩子在一起玩又让平时囿于家务缺乏娱乐的妈妈们得到一点放松。这时候,如果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话语习惯,养出的孩子个性也相去甚远。

胖乎乎的乐琪妈妈是个乐天派,孩子在学校考了个中上游她就乐得合不拢嘴,四处夸耀自己的孩子优秀。乐琪也很活泼大方,很会做家务,我们搞烧烤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在一旁帮忙,即使她串出来的肉串都是肥的,她妈妈也乐呵呵地表扬她,然后教她加一点瘦肉上去,乐琪做事的劲头更高昂了。乐琪个子不高,但在孩子群里俨然是个孩子王了,带领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

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敏胜的妈妈很争胜好强,孩子也争气,考试分数也不错,却从不见他妈妈夸赞他,总是说他笨,敏胜看起来有点羞怯,跟我们打招呼时细声细气,也不多言。烤烧烤时,他妈妈看到大家都夸佳佳能干,就喊敏胜过来帮忙,敏胜看起来动手能力不强,想串土豆却一连戳坏两片土豆,签子上还是空空的,他就停下来观察佳佳怎么做,准备也串肉串。

正好他妈妈想看看儿子的成果,却看到儿子拿着签子看着别人,脚边还散落着被戳坏的土豆片,急躁的她气不打一处来,食指点着敏胜的额头:“你看你,串个土豆都串不好,你还会做什么?啊?怎么就这么笨呢?”敏胜的脸顿时涨得通红,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佳佳妈妈赶紧给佳佳使个眼色,佳佳就拉着敏胜去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那天,其他小朋友尤其是佳佳都玩得很开心,唯独敏胜有点郁郁寡欢。

曾奇峰说,世界上的父母分为三种: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敏胜的父母就属于第一种,所以敏胜在大家面前总是有点胆怯,对自己很不自信,一副总想把自己藏起来的样子;而乐琪的父母则属于第三种,所以乐琪总是神采飞扬,什么都敢尝试,小小年纪就很能干。

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评价对孩子的重要性,那我们来看看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做的“静止脸实验”:

教授让一位妈妈用不同表情正对着1岁的孩子,以此来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

最开始,妈妈与孩子亲切互动,孩子表现得很兴奋。

当妈妈面无表情时,孩子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妈妈注意。

孩子继续尝试让妈妈互动,但是妈妈仍然不为所动。

没多久,孩子便崩溃大哭了...

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教授得出实验结论:

在妈妈毫无反应的时间内,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就连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都有可能死亡。

可见,父母对孩子一举一动的反馈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父母的评价是孩子认识自我的第一道门,孩子认识的自我,就是父母评价的结果。从敏胜和乐琪身上我们也能看出父母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和带来的结果。

父母的评价尤其是负面的评价,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孩子的性格会在父母的评价下潜移默化的长成为父母评价里的样子,过多的负面评价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自卑的人。敏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要引以为戒,拒绝批评式教育。

心理学家武志红也在《为何家会伤人》书中总结道:

若一个妈妈想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着他,并带着喜悦,这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与拒绝批评式教育相对的,是赏识式教育。

对于赏识教育,很多家长可能听说过,却对其具体内容一知半解,或只是望文生义,认为赏识式教育就是一味的夸奖孩子。这是不对的,赏识式教育重点在于赞扬孩子付出努力的行为而非结果。

赏识式教育的创始人周弘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的女儿生来失聪,世界一片寂静,现在已强势入驻有声世界还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

周弘教育的成功在于以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平和心态来教育女儿,赏识女儿的任何进步,哪怕是一个“哥”字的发音。他的赞赏能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转化为学习的无限动力,激发了孩子的无限潜能,最终强势回归到有声世界。

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第一,赏识夸奖不能空泛敷衍要言之有物

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进步时,夸奖一定要明确具体,不能一味夸赞说:“我的宝贝真棒!”,应该说:“宝贝,你今天把碗洗得很干净,可以做好家务了,你很棒,妈妈相信你也会把地扫得很干净的对不对?”这样孩子知道了自己好好做家务的行为是对的,以后就有了努力的具体方向了。

第二,赏识夸奖应重视具体行为而不是结果

孩子考了高分,拿了奖状回来,我们不能只是夸赞:“你考得真不错,真棒!”,要看到孩子取得成就的背后,我们要夸赞的是孩子的付出,应该夸赞孩子:“你每天早上起来晨读,英语才能考得这么好,你这么努力,妈妈为你骄傲!”这样孩子就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勤奋行为才得到了赞扬,以后努力学习就更有动力了。

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第三,屡败屡战也值得赏识夸奖

并非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当孩子在付出之后没有收到回报,只要孩子还在坚持没有放弃,我们就要为孩子打气,鼓励孩子再接再厉,赏识夸奖孩子的坚持不懈,孩子才不会为眼前的无成果而气馁甚至轻易放弃努力,慢慢养成不畏失败的心态,勇于挑战不畏挫折。

第四,发问式夸奖,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

孩子的积木拼的好,我们可以这样夸奖孩子:“这个吊车拼的真好,真厉害,你是怎么想到要这样拼的呢?”发问式的夸奖可以引导孩子整理自己的思绪,寻找问题的答案,明确学习的目标,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

父母的批评,藏着孩子未来的“自我评价”,“批评式教育”不可取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影响深远,如果眼光总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会致孩子前途一片黯淡;把眼光放在孩子的优点上,孩子的前途才能一片光明。孩子的无形生命好比一颗树苗,父母的赏识好比阳光雨露,负面评价好比狂风暴雨;有了阳光雨露小树才能茁壮成长,遇到狂风暴雨,小树只能瑟瑟发抖,甚至不堪忍受折枝而亡。幼苗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愿作为父母的我们给予孩子的多一些阳光雨露,少一些狂风暴雨,确保孩子能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