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辜鸿铭先生

-

“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看到这段话,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辜鸿铭先生。

辜鸿铭是晚清怪杰,一代狂儒,像极了金庸笔下的狂狷志士,拥有一颗热忱孤傲的灵魂。他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连林语堂也对他称赞有加。

我们近代史老师带我们观看《建党伟业》的时候也给我们分析过辜鸿铭这个人物,当时老师让我们留意他的三次出场。来回看了几遍,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那段话:“我的辫子长在脑后,诸公的辫子长在心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公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他精通西洋学术,也在中华文化的漫旅里上下求索。在西方文化的隐性侵略下,他感慨中华文化正在被稀释。他提倡“量体裁衣”地学习外来文化,而不是“削足适履”。

辜鸿铭在当时那种风雨飘摇的环境下,不受时代裹挟,致力于把中华文化不遗余力向世界传播。他不是完全的传统文化的拥护者,行事也没有完全基于一种民族情怀的认知,而是以一种理性和预知性的做法去取其精粹。在内忧外患的年代,他又面对着很多全盘西化的青年人。那时,他是文学上的西方宣扬者,也是文化上的东方殉道者。

(走马观花读了一遍辜鸿铭先生的《春秋大义》,泛谈二三。时人对他褒贬不一,就婚配观念而言,我也觉得有失偏颇,但结合当时的那个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个人经历来看,好像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2019.1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