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毅:區塊鏈技術與數字版權

摘要: 在討論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之後,我們用兩講的內容討論區塊鏈技術在非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作為一種新型的技術應用模式,區塊鏈被認為是“下一代互聯網”,在數字版權、身份認證和網絡安全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正如我們之前所討論的,區塊鏈技術作為分佈式網絡、非對稱加密、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的組合創新,它帶來的是去中心化社區、流程的可追溯化、業務透明化、網絡智能化以及決策民主化等特質,因此區塊鏈技術開創了基於信用的價值網絡,如何通過這樣的網絡形成新的商業生態模式是我們理解區塊鏈技術在非金融領域應用的重要維度。

刘志毅: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版权

要理解數字版權,我們首先要理解版權的概念,版權又稱為著作權,跟專利權共同構成了知識產權的概念。版權授予原創作品的創作者在一定期限內,確定和決定其他人是否能以及在何種條件下,使用此原創作品的權利。版權包括一般著作權和軟件著作權,我們這裡主要指的是前者。按照國家版權局的劃分,版權從橫向可以分為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三個類別,而一般市場上的分類為圖片、閱讀印刷、電影視頻以及音樂有聲讀物四個領域,也就是“圖文視聽”。數字版權是目前版權領域最關注的方向,也就是這些內容在信息網絡上傳播的權利。從縱向來看,版權行業包括版權生產、運營、管理和服務四個方面,而市場維度來說,可以分為“製作、確權、交易、維權、資產管理、諮詢宣傳”這六個環節。

版權的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紀末的英國,隨著印刷機梳理的不斷增加,英國當局通過授權的方式來控制圖書的出版,在1662年時通過“授權法”授予了部分企業註冊和監管出版物的權利。1710年第一部純粹以保護作者利益為核心的版權法律在英國安妮女王統治期間通過,即“安妮法令”(全稱是《為鼓勵知識創作授予作者及購買者就其已印刷成冊的圖書在一定時期內之權利的法案》)。這是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版權法,也是第一次從法律層面確認了作者對於自己作品印刷出版的支配權。其中的核心在於保護範圍和保護期限的規定,保護範圍只有作者以及他們授權的書商和印刷商,保護期限則是14年可以再續約保護。雖然細節有所不同,但是關於保護範圍和保護期限的規定成為未來全世界有關法規的著力點,也成為版權保護的基本準則。

數字版權內容保護的核心是作品的存證、確權、維權和版權交易管理,而區塊鏈技術所特有的鏈式數據結構、加密算法、智能合約等技術,使得其在這個領域擁有非常大的優勢和價值。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在分佈式的數據網絡中建立一整套不可篡改的數字版權認證體系,從而形成智能化的數字版權運維機制來保護原創者的權益,這是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這個領域應用的基本邏輯,從應用方向上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鏈式數據結構和非對稱加密算法進行版權註冊存證。數字版權保護的基礎就是版權註冊存證,能夠為作者獲得著作權提供初始依據,存證內容也是處理版權歸屬的重要證據。本質上我們可以認為區塊鏈技術是一套安全性極高的數據系統,通過鏈式數據結構和加密算法來記錄作品信息, 在版權註冊存證方面能夠發揮其天然優勢。

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採用的是多方參與維護的技術機制,每個網絡節點都按照塊鏈式結構存儲完整的區塊數據,相鄰區塊還要通過隨機生成的認證標記形成相互鏈接,從而確保版權信息登記在時間上的不可逆性。另一方面,區塊鏈採用安全度極高的哈希算法對版權信息進行加密,形成獨一無二的數字版權底層密碼,一旦某個區塊鏈數據被篡改,將無法獲得相對應的哈希值,從而保障了版權數據的唯一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簡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可以非常方便地將作者信息、原創內容和時間戳等元數據放在分佈式的網絡中,打破目前在網絡上由版權數據中心化數據庫記錄的模式,實現多節點、多終端和多渠道接入。

第二,區塊鏈技術可以通過智能合約進行確權、維權和版權交易管理。版權註冊存證不等於確權,前者是對用戶上傳作品的行為進行存儲性的證明,而確權則是確定作者和作品之間的權屬關係,需要對作品內容進行鑑定取證,以證明版權的有效性。傳統的作品確權需要經過非常繁瑣的檢驗程序,而區塊鏈技術尤其是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實現對數字作品版權的幾乎實時的確權,能夠對作品版權實現智能化監測和交易管理。

所謂智能合約技術,就是部署在區塊鏈系統上的計算機程序代碼,可以通過這些自動化的代碼使得作品變成一種可編程的數字化商品,再通過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結合之後,能夠自動完成作品版權的確權和授權工作,實時地對全網版權侵權行為進行監控反饋,自動完成各類版權交易活動。所有處理過程都是在智能合約內置程序被觸發時就自動化的完成了,這在解決版權內容訪問、分發和商業化的問題同時,也大大降低了版權交易的成本,實現網絡版權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透明化,幫助原創者獲得最大收益。

2018年4月,百度研發的版權登記平臺“圖騰”上線,從抓取每張原創圖片的生成版權入手,達到了原創版權保護的目的,形成一個良性的網絡生態。2018年6月進行了版本更新,新版本的“圖騰”將會採用自研區塊鏈版權登記網絡,配合可信時間戳、鏈戳雙重認證,為每張原創圖片生成版權DNA,永久區塊鏈版權登記和時間戳都將免費開放給所有成功入住的用戶。按照百度公司的對外公開資料,新的版本會在現有的基於區塊鏈實現版權權屬存證的基礎上,繼續打通圖片行業價值鏈,正式推出版權權屬存證、圖片分發變現、版權監控和維權全鏈路服務,以三大功能解決行業信息不對稱、流程效率低等切實痛點:

全流程版權保護:將作品版權信息永久寫入區塊鏈,基於區塊鏈的公信力及不可篡改性,結合百度的人工智能識圖技術,讓作品的傳播可溯源、可轉載、可監控。

多渠道內容分發:基於圖像分析、語義理解等多項人工智能技術,構建圖片Tag智能推薦和圖片檢索子系統。並且依託百度系產品流量支持,精準匹配圖片內容與用戶需求,實現圖片供需雙方高效連接。

技術賦能生態: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版權登記系統、人工智能視覺檢索系統和版權圖片檢索系統,發揮百度技術生產力,賦能原創作品版權登記、監控與維權。

第三,區塊鏈技術有助於實現數字版權保護的新機制,在版權溯源和版權管理方面發揮巨大的價值。

版權溯源指的是對作品的創作、改變、傳播和售賣等環節進行跟蹤記錄,對原創作品的保護和打擊侵權行為有重要意義。從版權流通環節看,版權溯源首先是對作品的原創作者進行溯源,區塊鏈技術基於新的版權註冊機制,有利於改進和完善作品版權的登記模式。原創作者可以直接在區塊鏈應用程序中書寫創作,區塊鏈創作程序會忠實記錄作者每次的創作時間和原創內容,將每次創作的時間戳、作者和作品關鍵信息打包寫入區塊鏈存證,將過去單點記錄作品的成稿時間改為多點記錄完整的創作週期。最後,存留在區塊鏈系統裡的數據能夠完整的反映整個創作過程的作品存證序列,能夠為原創者維權舉證提供更多的可以檢索驗證的條件和信息,有利於加強人們對原創過程的保護意識,推動版權保護模式從作品結果為重型轉向以創作過程為中心。

除了對版權作者的溯源,區塊鏈還可以完整地記錄整個作品版權的流通環節和流轉過程。在傳統互聯網環境下,作品流通過程中的驗證和取證非常困難,缺乏成熟可行的技術機制,而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對作品版權的生命週期進行全流程追溯。從作品確權開始,版權的每一次授權、轉讓和交易都能夠被精準地記錄和追蹤,這不僅僅有利於創作者對作品的管理,也能夠為各類糾紛提供準確的司法取證。

所謂版權管理,指的是一切對版權進行規範管理的活動,既包括國家行政機構對版權實務的管理,也包括版權主體對自有版權進行規劃和運營等活動,以最大限度發揮作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從管理活動上看,版權管理的核心主要體現在授權條款的規定和授權流程的協商中。由於大多數創作者並非法律專家,對於著作權法中的條款內容也不太熟悉,在簽署相關合約時一般處於弱勢地位,一旦出現爭端往往非常被動。區塊鏈技術在版權管理方面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在智能合約程序中可以詳細規定版權授權的條款內容,可以對法律條款內容進行模塊化和智能化的設計,使得普通創作者也能夠讀懂並參與符合自己利益的授權條約。後續作品的版權交易、版權費用支付也可以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從而使得版權交易管理變得智能和簡便。除此之外,區塊鏈版權管理還可以和作品創作、版權登記和交易管理等功能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體化的版權管理平臺,為創作者提供更多的價值和服務。

2018年10月,日本索尼公司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版權管理系統,這一管理系統將幫助管理數字內容的版權相關信息,並將教育內容作為主要用例。索尼公司表示,由於內容版權管理目前主要由行業組織或創作者自己進行,但這一新系統旨在提高管理流程的效率。使用這個平臺,參與者將能夠共享和驗證信息,例如內容創建的日期和時間以及作者的詳細信息。索尼公司還補充說,系統還可以還自動驗證書面作品的版權。新的系統是基於此前由索尼公司開發的類似系統,支持諸如電子書,音樂,視頻,虛擬現實等數字內容。事實上,早在2018年4月,索尼公司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其中一項專利申請文件就描述了一種使用區塊鏈存儲數字版權數據的概念。此外索尼公司還申請了驗證用戶數據和管理教育數據的系統專利。

以上就是我們對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版權領域的應用和案例的分析,目前這個領域的應用仍然不夠成熟,尤其是底層技術上尚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不過作為快速迭代創新的新型技術,區塊鏈在這個領域的實際應用正在不斷加快步伐,因此媒體出版相關的行業人士應該提前佈局和關注這個領域,積極推動行業正向發展。

刘志毅: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版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