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为人神秘,他的思想是如何影响近千年的中国古代史的?

先森杂谈


韩非子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上古即夏商周三代,中世即春秋时期,而当今即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又称先秦,这是一个人性扭曲的时代,一个血腥的时代,一个没有规则和秩序的时代,一个颠覆原有一切价值观念的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动荡时代,战争连连,民不聊生,胜者为王,国无宁日,岁无宁日,邦无定交,土无定主。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诞生了先秦诸子,形成了各种学说流派百家争鸣的局面,使中国人文思想大放光彩。《鬼谷子》一书也因此应运而生。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著有《鬼谷子》一书。这本书从《周易》阴阳思维的角度来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包括如何察言观色,揣摩心理,获得信息,抓住机会,利用弱点,审时度势,讲求技巧,施展谋略,而这些方法论,又突出体现在一张嘴上。“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他强调“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开口说话是阳(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不说话时为阴(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鬼谷子认为“阴阳其和,终始其义”。就是说,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何事应明说,何事应暗说;对谁应晓之以理、侃侃而谈,甚至耸人听闻,大说特说,对谁应该动之以情、娓娓倾诉,甚至苦苦相求、似说非说……其结果,便是大惊大喜、大开大合,阴阳无常,变化莫测,“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势在必得。

鬼谷子的两个学生苏秦和张仪从老师那里学习了谋略和说辞之术,于是在诸侯国之间奔走游说,合纵连横,风光无限。苏秦曾一度兼任六个国家的总理(偑六国相印),张仪为秦相助秦国完成了统一大略。他们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兵,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无非就凭着一张嘴。

说话对人来讲确实太重要了,外交斡旋要会说话,商业谈判要会说话,人际沟通要会说话。激情的演讲令人难忘,幽默的谈锋启迪心智,精彩的语言、巧妙的思路、严密的逻辑、动心的声音,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孙路弘老师有一个讲座,题目是“说话就是生产力”。为我们介绍了说话的技巧和魅力。企业管理需要沟通,没有沟通就谈不上管理,沟通就要说话。有效的沟通,要从会说话开始。

鬼谷子的“鬼”在于只讲谋略,不讲道义。所以,历来对《鬼谷子》毁多誉少,史学家说苏秦、张仪不过是“流氓无赖”。孔子一生办学,他开的四门课其中之一就是“言语”。如果说老子讲真,孔子讲善,庄子讲美,鬼谷子就是讲谋。谋是思谋和策略,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也无非是计谋,老子、孔子、庄子也不是没有谋,也被人骂过!说话,本来就是工具、手段,高尚善良的人可能不善良辞,怀有卑鄙目的人可能口吐莲花,但那不是鬼谷子先生的错。


心天来


鬼谷子可能是战国时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人物,可以说他的四名弟子:庞涓、孙膑、张仪、苏秦几乎串联了一部战国史,然而他本人却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甚至有人怀疑此人是否真实存在。事实上关于鬼谷子的生平正史上的确缺乏记载,我只能根据自称是其弟子的庞涓、孙膑、张仪、苏秦以及战国时代其他名士的笔记尽量还原鬼谷子的形象。传说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仅仅只是关于他的籍贯问题就从没人得出过确切答案。据说他在清溪鬼谷隐居,所以自称鬼谷先生。他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鬼谷子的师尊是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其实关于“鬼谷子”这个名号的由来还有其它说法: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赵的和一家姓周的,他们是邻居,赵家经商,周家务农,两家相交甚厚,关系密切。后来赵家经商破产了,周家便慷慨接济,赵家为表真诚的谢意,许诺将女儿许配给了周家。过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败落,作为商人的赵家悔婚毁约。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马之情,气恼加相思,竟病亡入黄泉。赵家女是知情达理的贤惠女子,闻其噩耗,赶到周家公子坟前悲号不止,因哀痛过度,竟哭昏过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坟前的一株稻谷带回家去。赵家女苏醒后见身边确有稻谷一株,她真的带回去,淘米吃了,以后赵家女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健康成长,成了一个聪明的男子汉,这就是鬼谷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赵家女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鬼谷子。这是很有深意的关于鬼谷子出生的传说,表达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事实上除了较为著名的庞涓、孙膑、张仪、苏秦之外,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乐毅、魏昂、茅蒙、要离、范雎、猗顿、田穰苴、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魏僚、曹刿、荀跞、魏章、西门豹、魏成、王龁、文种、田骈、白圭、计然、吕耕、任座、李冰、赵奢、田单、李悝、匡章、陈轸、许行、石申、甘德、剧辛、邹衍、郭纵等500多位精英据称都和鬼谷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弟子进山之前都是无名小卒,出山后有的出将入相辅佐国君变法改革或驰骋疆场,有的著书立说终成一代大师,有的保境安民为民众所景仰,有的经商列国富甲天下,有的钻研科技造福后世,有的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百姓无衣食之忧。国漫《秦时明月》声称鬼谷子门下还有盖聂这样的武林侠客,倘若属实,我们不禁要惊叹鬼谷子究竟是何方神圣?竟会同时精通经济、军事、外交、武术、农业、科技、哲学......他简直是开创了战国时代的综合性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比孔老夫子都牛——孔夫子门下虽有三千弟子,但出类拔萃的精英人物只有孔门七十二贤;鬼谷子门下竟有五百精英。在这些精英弟子中以兵家与纵横家者成就最为显著且最为人所熟知——兵家的代表人物:白起战无不克,王翦横扫六国。关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苏秦和张仪,太史公司马迁就曾在其《史记》中郑重写道:“此二人真乃倾危之士也!”一笑则而天下兴,一怒使诸侯惧。鬼谷门人遍布各地、风云一时,个个都建立了不朽之功业:庞涓遇羊而荣,孙膑逢战不输,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做秦国宰相;还有商鞅李斯,一个为孝公改革变法,一个助始皇一统山河!至于后来东渡日本的徐福,据传则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间遍立庙堂在朝拜,很多日本人甚至公开声称自己就是徐福后代,并留有家传徐氏族谱可供阅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本著名企业家大桥武夫,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等世界精英名流都曾仔细深入研读鬼谷子的智慧,给予鬼谷先生崇高赞誉。在台湾,鬼谷子的影响也非常之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学者陈英略就出版了《鬼谷子的心理作战方法与理论》一书,引起广泛注意,被马上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当时美国驻台湾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亲自为此书作序。在国内军事理论界、史学界、经济学者、外交界等对鬼谷子的研究方兴未艾,鬼谷子的学术思想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1994年和2001年,两次召开的全国性的鬼谷子学术思想研讨会,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强烈反响。近几年中发表于各种报刊的鬼谷子研究文章达数千篇,新出版的研究专著一百多种。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深。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牛人却完全是因为弟子们出名而连带一块儿出名,他本人终生未曾走出鬼谷,也几乎没在正史上留下任何记载。而且他的弟子们跨越整个战国时代,以此推算鬼谷子的年纪未免过大。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国漫《秦时明月》中已经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鬼谷子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鬼谷门派历代掌门人的通称——一代鬼谷先生故去,则会有下一代鬼谷先生接替。也许传说中的王禅老祖只是鬼谷派的开山鼻祖,也许后来还有其他鬼谷先生。也有人认为:可能早期的庞涓、孙膑的确是鬼谷弟子,由于他们的名号实在太过响亮,于是后面就不断把出类拔萃的精英人士附会到鬼谷门下。至于鬼谷子为什么如此博学多才倒是有一个传说一直传承至今:相传鬼谷子的师傅升仙而去时曾留下一卷竹简,简上书“天书”二字。打开看时,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一时心中纳闷。与师父相依为命九年时光,感情日笃,今天师父突然离去,一时觉得无着无落,心中空空荡荡的,无心茶饭,钻进自己的洞室倒头便睡。可又如何睡得着,辗转反侧,老是想着那卷无字天书竹简,直折腾到黑,那竹简仍在眼前铺开卷起,卷起铺开,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将起来,点着松明火把,借着灯光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世传‘金书’”。于是他一时兴致倍增,一口气读将下去,从头至尾背之成诵。原来上面录着一部纵横家书,尽讲些捭阖、反应、内楗、抵峨、飞钳之术。共十三篇。第一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第二篇大意是说: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第三篇大意是说: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第四篇大意说: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第五篇大意说: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第六篇大意说:主教练要修身,单独修道、修行。第七篇大意说: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周瑜把孙权的妹妹都给搭进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全部都是母亲)第八篇大意说: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第九篇大意说: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第十篇大意说: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向导,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向导是谋略,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第十一篇大意说: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第十二篇大意说:耳朵要善于听,眼睛要善于看,用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目看,则无不明;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只有对事情了如指掌,才能言无不验,言无不听。第十三篇大意是:游说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采用什么办法和说辞。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讲话的技巧。读完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绝,平素与真人辩论从未有主动之时,原来真人有如此金书,不知者怎可与之争强。不禁想起与师父一起生活研习的时光,一股股暖流,一阵阵的心酸,不时又加几分孤寂。于是,息了明火,钻进被窝睡去。夜间少不得梦见金书在手游说天下。第二天醒来觉得十分困顿,但还是放心不下金书,又打开想细细推敲,不料书中又一字皆无。鬼谷子从头翻至书尾还是一字不见,更觉此书乃师父至宝,要十分珍重,走进内洞将其摊在卧榻之上。然后走出洞门照师父所嘱练功,作法,一日三餐虽不香甜,倒也好打发日子。不觉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内洞上榻休息,只见金书闪着金光,字迹依稀可见,鬼谷子越觉奇了,原来月光从天窗射进来照在金书上,至此鬼谷子发现这金书原属阴性,见日则不显,在月光,灯光下才显其缕缕金文,真乃旷世奇书。鬼谷子走出内洞,到石桌边,掌上烛明火把,又读将起来,却意外发现:怎么换了文章,昨天读的本是纵横之言,如今怎么成了兵法?于是把竹简细细翻一遍,还是兵法,并无纵横之术。这书更加奇了。于是一口气读将下去,仍然是十三篇。第一篇大意说:纵横捭阖乃万物之先,是方略、圆略、出入的门户。治世安民,一统天下,兵非良策。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以战而止战才为上策。第二篇大意是说:兵机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胜之谋,必须审其情,定其基。掌握敌隋要快、要全,暴露给敌人的要少、要慢,阴谋与阳谋,阳谋与阴谋,方略与圆略,圆略与方略,要交替运用,不可固守一端。兵无定策,策无定形,使人无可乘之机,这就是“鬼才”。第三篇大意说:君臣上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君臣之间远远听到声音就思念,那是因为计谋相同,等待他来决策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君主要重用,将帅就要出仕,建功立业。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在这个时候卸甲归田才是上策。第四篇大意说:分合合,这是自然。破身之仇、杀身之仇,资源分配问题,被人挑唆。第五篇大意说:凡要决定远近征伐,就要权衡力量优劣。要考虑敌我双方的财力、外交、环境、上下关系,那些有隐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实力去威慑。第六篇大意说: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成就大业,需有全面计谋,要能携四海包诸侯。不是圣明君子,不能通过深层的智谋,则不能统帅国家,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较双方长短远近,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运用自如。第七篇大意说:要策划国家大事,就必须会揣测他国的想法,如果不会揣测,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揣测是计谋的根本。第八篇大意说:主持练兵,使军队能打胜仗而士兵又没畏惧感,使军队常在不动兵器、不花费钱物的情况下就能取得胜利,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谋略,而谋略是否成功,关键又在于周密。第九篇大意说:善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国的土地人口、财富、地形、谋略、团结、外交、天时、人才、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决策。第十篇大意说: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第十一篇大意说:凡是要做出决断,都是因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分析来决断的。而军中大事,各方面头绪十分复杂,难于决断时,可以用占筮的方法决断大事。第十二篇大意说:在用兵将之时要赏罚严明,用赏最重要的是公正。赏罚严明才能无往不胜。第十三篇大意说:举事欲成乃人之常情,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所擅长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穷困。鬼谷子的这十三篇兵法与后世所传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鬼谷子所传为文兵法,而孙武所传为武兵法。鬼谷子主张以圆略(国策)致强兵,孙子则主张以方略(攻守)而致全胜。两部兵法都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鬼谷子从发现了金书的奥秘以后,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讲“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讲“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此法由鬼谷子传给计然、吕不韦、白圭等人。第四夜读到的是《养性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阴符七术》,讲盛神靠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术。五气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这四者不衰,静和养气才能成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诀传茅潆、徐福,以后又传陶弘景诸人。第五夜读到推命相面术,里面讲天武经;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此法亦由鬼谷子传给茅潆,以后又传给司马季主、李虚中等人。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


欢乐颂欢乐GO


你能想到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李牧、白起、商鞅、李斯、徐福、甘茂、吕不韦等都是亲师兄弟吗?答案是!他们的师傅就是鬼谷子。

我们只知道"知己知彼则百战百胜"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如果再深入了解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策略之法最早出自与鬼谷子。

鬼谷子名为王诩以及王禅,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号玄微子,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战国显赫人物,是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

历史长河,时光如梭,为什么数千年前的鬼谷子思想至今影响着我们,我们今天一起来重新这位神密却又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一起再深入了解这个神密人物的神密之处吧!

十六字思想核心精髓:

权衡利害,趋吉避凶,

天地万物,为我所用。

六句立足之本:

1: 穷则变,变则通。

2: 知己知彼。

3: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以蔽匿之者。

4: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以蔽匿之者。

5: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想疏者,其偏害者也

6: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鬼谷子思想价值至今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依旧在用,不论是战场,商场,人际交际我们都能找到他的影子。


你的桃花庵


鬼谷子虽然被很多行业奉为“祖师爷”,但是鬼谷子推崇的思想是较为极端,颇有心计的。而孔子的儒学思想一直以“仁爱”为主要,更符合封建时期的想法,得到了更好的推崇。所以鬼谷子的影响力不及孔子。

鬼谷子身为纵横家创造人,一直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后人对他的了解也是寥寥可及,更有些人开始怀疑鬼谷子这个人并不是真是存在,只是人们虚幻出来的。相传,鬼谷子有隐身、移天动地之术,曾隐居在鬼谷山暗中帮助保护其弟子。鬼谷子的学识在当时是十分渊博的,精通各家的学问,但是即便如此后来他的学说四处还是受到打击,不被推崇。

开创儒学的孔子我们都十分熟悉,他的儒学思想直到现在仍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孔子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在现在的很多国家都有被引用。宽容、博爱、义气、诚心、温雅也是当今人们口中的良好品德。孔子的很多思想都在激励我们积极上进、勇往直前,在很多高校也会建有孔子像、孔子博物馆之类的,可见人们对孔子的认可程度有多大。

虽然因为时代背景和人们思想的不同,鬼谷子的影响力不及孔子,但是鬼谷子的成就依然不能被否认。鬼谷子和孔子都是古时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无论是在封建时期还是现如今他们两人都应受到尊敬。


胡乱看一点东西


动物都有好奇心,何况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