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谈癌色变”的“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疾”,重新定义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三十年风雨,走进小细胞肺癌新时代

人类的历史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

时代在变迁,认识在跟随,人类在前进

从“谈癌色变”的“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疾”,重新定义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变迁——肿瘤各大领域既有日新月异,也有大同小异


近三十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术方面,临床制定了明确精准的TNM分期指南,越来越多手术新技术诞生(微创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化疗方面,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有效率提升的同时副作用大幅降低;放疗方面,质子重离子放疗技术的诞生,以及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使用,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靶向治疗的出现开启了肿瘤治疗新篇章;免疫治疗的诞生,被称为肿瘤治疗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也并不为过,是肿瘤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此基础上,肿瘤治疗效果愈发明显,患者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病死率下降。三十年来,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从“谈癌色变”的“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疾”,再到被世卫组织定义为“慢性病”。


肿瘤各大领域的变化既有日新月异,也就有大同小异。过去三十年来,肺癌的重要组织亚型——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其发展变化就不尽人意。虽然其早期筛查和诊断效果显著,但治疗手段仍以化放疗为主,短期内极易复发,靶向治疗也与其无缘。5年生存率长期滞留于低水平。


历程——攻克小细胞肺癌,历经三十年坎坷之路


SCLC占全部肺癌的15%~20%,其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快、侵袭性强,限制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加重了疾病负担。根据流行病学统计,SCLC与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关系十分密切,仅3%患者无既往吸烟史。患者预后极差,约2/3患者在疾病发现时就已出现远端器官或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仅2%。


三十年来,攻克SCLC历经“坎坷之路”。其易侵袭、易转移的特点让手术治疗黯然失色,无用武之地。上世纪80年代,SCLC研究迎来热潮,因其对化疗药物敏感,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效果明显,脱颖而出。时至“药荒”出现,含铂双药方案仍是一线治疗的不二选择。


世纪之交,胸部放疗带来意外惊喜,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局限期SCLC,早放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放疗。但照射最佳剂量、照射范围、放疗时间等仍存在较多争议。近年来基于血管生成抑制剂、TKI、针对p53突变等靶向药物的研究均以失败告终。锲而不舍的探索,却难以将那2%提高,SCLC治疗似乎进入凛冬。


三十年探索,SCLC防治观念跨越巨变。高恶性,低生存,令多少患者心生绝望。但其发病有漫长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为预防提供了充足空间。肺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诊断全面开展。个性化治疗成为主流,因人制宜对每位SCLC患者制定方案,以求最佳疗效。


长期停滞化疗阶段,并没有浇灭学者向前研究的热情。跨入精准医疗时代,免疫治疗开始发光发热,成为患者们的希望,有望为SCLC治疗带来巨变!


突破——免疫治疗打破三十年无显著进展沉寂


当前,SCLC的一线治疗标准方案仍是含铂药物联合化疗,辅助以放疗和支持治疗。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是其标准方案。尽管初始治疗时对放、化疗敏感,但SCLC患者容易早期出现复发转移。免疫治疗则逐渐走上舞台,带来了意外之喜。


纳武单抗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SCLC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打破了SCLC三十年研究无显著进展的沉寂,成为三线治疗选择,向世人昭示,凛冬或将过去。针对纳武单抗的Checkmate032研究表明,纳武单抗联合伊匹单抗较单用纳武单抗,有更高的缓解率,且显著优于既往的化疗效果。之后,派姆单抗被证实在广泛期晚期SCLC患者中存在一定的持久疗效,特别是对PD-1阳性表达的患者。


尽管免疫治疗效果良好,但在国内长期未获批SCLC的适应症。不久前,在SCLC免疫治疗中具有王者地位的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通过审批,成为全球第一个,且目前中国唯一一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肿瘤免疫疗法。这无疑是患者的福音,而其带来的明显获益,则真是“太神奇”。


针对阿替利珠单抗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IMpower133试验,被业内人士誉为震撼世界的里程碑式研究。研究证实,泰圣奇联合化疗可以显著延长SCLC患者的总生存,降低该研究受试患者死亡风险30%,使患者持续缓解,长久获益,并使广泛期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跨越一年大关。


阿替利珠单抗获批,为SCLC治疗制定了新标准,意味着中国SCLC进入了崭新时代,SCLC进入了免疫新时代。它赶走了凛冬,为患者带来希望,春天即将到来。


[1]张珊珊,苏飞,但慧敏,关泉林.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17(23):2744-2748+2792.


[2]马书梅,刘瑞娟,张影影.肺癌的流行病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77-78+80.

夏冰,江洪,王利民,徐如君,陈雪琴,张仕蓉,马胜林.肺癌30年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04):296-300.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