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鲜的故事

大家还记得网上曾经的一部火爆的纪录片《小海鲜》么,描写的是台州三门一带渔民讨小海的故事,片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海鲜,虽可能毫不起眼,甚至也不大可能端上一桌宴席的餐桌,但是其滋味,却毫不逊色。

因为出生在沿海,所以对海鲜,我自然是格外的喜爱,可以说是狂热,家里的餐桌可以一餐无肉,但是不可一餐无海鲜,无论是各种小海鱼,还是各种贝类,简单地烹煮,都是极美味的下饭菜。外出工作以后,深处繁华的上海,虽然此处也属于沿海城市,在魔都,不仅可以尝到来自家乡台州、宁波一带的海鲜,甚至还能一品世界各地的美食,比如,不多见的面包蟹,个头比三门青蟹足足大一倍。尽管如此,在海鲜的问题上,我却仍旧特别钟情家乡台州一些,不仅仅是因为台州是家乡,骨子里浸润着的对台州的热爱以及记忆深处里对小海鲜的留恋,更因为,相比起上海的海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输,味道上毕竟或多或少会差一些,台州的海鲜是可以这边渔船回港,那边就可以直接捞去开火烹煮的,其鲜味,自然的可想而知。休渔期过后,满地的大排档,没有菜单,食材就摆在档口边,食客看着食材点即可,吃什么,怎么做,食客都可以说了算, 那叫一个爽快。

台州本土作家王寒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唤作《无鲜勿落饭》,一 则这样的以台州方言作书名的形式接了地气,另一则确确实实地说明, 地处浙江沿海的台州人,餐桌上,海鲜真的是必不可少的。譬如,你读读这段文字:"葱油香,红烧厚,却都不及清蒸的鲜。壳薄肉肥,雪白的蟹肉极鲜甜,紧致又娇嫩,膏脂肥沃,蟹黄带着类似柑橘类水果的奇妙香气,清水煮蟹独成一角,醋和酱油,统统多余"。读着读着,哈喇子是不是要流一地,恨不能,现在就能吃到这一盘珍馐美味。

小海鲜的故事

图片来自《无鲜勿落饭》


初接触到这本《无鲜勿落饭》的时候,我还远在西北读书,每天吃的不过是牛肉面而已,牛肉面虽然好吃,但是天天吃,味觉也疲倦了不少,我又不爱西北的米饭,味道究竟没有江南的米香,所以,读到这本书时,书中对台州海鲜的细致的描写,小到做法,我不禁直呼“怎么会有这样的书,让人如此地馋嘴” 。

身在上海,心心念的自然就是时令海鲜了,看到过一家海鲜店居然有卖梭子蟹(当然肥美度自然是比不上家乡的)。螃蟹猫在水里吐着水泡,比划着,挥舞着,那双钳子,真的是可爱极了,小家伙,你说,你想我怎么吃你呢,清蒸,红烧,和年糕挂面一起煮了吃,抑或是泡在老黄酒里生腌几日,便是一道可口的春日下饭菜。

既然提到小海鲜,自然也不会落下跳跳鱼(台州语:弹胡),加几片生姜,滴几滴老酒,水煮了吃,鲜味从舌尖直直地窜到大脑,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

小海鲜的故事

图片来自《无鲜勿落饭》


最想做的事情,莫过于,在海边或支起一口锅,或架起一个炉,捕来的小海鲜或涮,或烤,瘫在柔软的沙滩上,听着海,春光无限好啊!

真的是好馋那口滋味呀! 真的是无鲜勿落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