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思想我們看山山也在解讀我們。


知白守黑 ·【第二十四幅】| 山有思想我們看山山也在解讀我們。


論畫,知白守黑,陰陽互存,消漲無極。

做人,守身玉潔,力求真善美。

本書和劉知白老人微妙同名。

他摯愛遺產,羞襲古人,創沒骨山水,

天奪彩筆,卻自鑄典型。

本書精選團扇百件,煙霞縹緲,筆墨幽峻,

畫小境宏。柯文輝先生為之撰散文百篇,

剖析藝境,點評風格,文思寬博活潑,富於啟迪。



知白守黑 ·【第二十四幅】| 山有思想我們看山山也在解讀我們。


看畫是人類獨有的享受


在灰顏色的底子打好之後,濃墨一點點從筆尖吐出來,或者說從畫外飛來,飛到它該停止、駐足的地方,保留了飛的姿勢,懸浮在空中,完成自己的景象。


三座山由近而遠,由濃而淡。山之所以雄偉,是因為他有獅子般的威儀,甚至於有凝視的表情。也許是對唐朝李白來過這兒懷念不已,也許是數以萬計的芸芸眾生像香客一樣地來朝拜美,也許是對那些在山上住了一輩子不會畫畫、不會寫字,老老實實念一輩子經,那些小和尚把菜、把水從很遠的地方挑過來,對這些人的尊重和憐憫。


把山看作沒有思想的物顯然錯誤,我們看山,山也在解讀我們。我們把對山的愛灑遍山的每個角落,這山立刻就帶上了我個人情感的色彩。畫家表現的就不全是自然中的山,而是打著我情感烙印的我心中的山,用筆清楚的把這個情感傳給讀畫的人,就是成功的畫家。如果他的筆墨讓人感覺到似曾相識卻缺少個性,沒有創造性思維,即使畫得再細,也僅僅是一張欠活氣的木乃伊照片。


作者 小簡


知白守黑 ·【第二十四幅】| 山有思想我們看山山也在解讀我們。

劉知白

劉知白(1915——2003),號白雲,晚號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後拜顧彥平為師,隨師潛心臨摹顧氏“過雲樓”藏畫。1948年在廣西全州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主張。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創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新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出版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及《清氣和詩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等研究其藝術的專著二十餘種。


知白守黑 ·【第二十四幅】| 山有思想我們看山山也在解讀我們。

賞析 柯文輝

柯文輝,男,1935年1月25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鑑賞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當代國畫大師劉海粟秘書十年,其間與劉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錢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90年代在中國話劇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貢獻政府津貼。


誦讀 安麗麗


安麗麗 筆名:幔簾隔燕,遼寧省錦州人,小學教研室主任。市優秀教師、教壇新秀。酷愛文字和品壺談茶,尤喜詩詞,擅長朗誦。

一直堅信:讀書是邁向高貴的最低門檻!


知白守黑 ·【第二十四幅】| 山有思想我們看山山也在解讀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