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結局最好的末代帝王,子孫赴日本繁衍千年,陵墓至今無人敢盜

回顧歷史便不難發現,凡是改朝換代就必然會有流血犧牲,新興政權的統治者對前朝皇族奉行的大多都是“斬草除根”的策略,以便永絕後患。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些新政權也會善待前朝遺留下來的皇族,歷史上就有一位皇帝不僅得到善待,還使自己的家族順利繁衍千年。


這位皇帝就是漢獻帝劉協,東漢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東漢少獻元年(公元189年),少帝劉辯被廢,董卓扶持漢靈帝第三子——陳留王劉協登上皇位,從這一刻起,劉協成為權臣把弄朝綱的傀儡。這並不是劉協能力有問題,而是當時政局所致,不管誰被扶持登位都會成為權臣把弄朝政的棋子。劉協之所以能夠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僅僅是因為權臣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傀儡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權臣董卓執政期間,從未把劉協這位傀儡皇帝放在眼裡,經常對他呼來喝去。後來董卓伏誅,劉協又受董卓部將李傕和郭汜挾持,隨後又在楊奉和董承護送下離開董卓的虎穴,落入曹操的狼窩。


劉協投奔曹操後,曹操視其為木偶,對外一直藉著劉協的名義號令天下,正是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劉協心性堅韌,即使幾度易手淪為傀儡,但是骨子裡流淌著皇室血脈的他,一直不曾屈服於任何人。在長安時,劉協曾趁亂秘密策劃逃回洛陽;被曹操挾持時,他又策動董承和伏完起兵反曹,以振興漢室。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協群臣逼迫劉協禪位,劉協的傀儡生涯至此落下帷幕。幸運的是,曹丕登基後,沒有對劉協趕盡殺絕,還封其為山陰公,允許他在封地內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不過劉協始終是前朝餘孽,為了防止其有叛亂之心,曹丕特地頒佈命令,命其無故不得入京。


歷經幾十年傀儡生活,數次命懸一線的劉協早已厭倦了鬥爭,一心只想過平靜安穩的生活。因此前往封地後,劉協專心治理起自己的封地,施行一系列惠民政策,經常探訪基層百姓的生活,減免賦稅,為百姓醫治疑難雜症,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需要指出的是,劉協這位前朝亡國之君的待遇堪稱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封地有一萬戶百姓,數量在各地諸侯王之上,不用向皇帝俯首稱臣,還能遵循漢朝禮制祭祀先祖。


魏明帝青龍二年三月庚寅(公元234年4月21日),劉協與世長辭,當地百姓悲痛萬分,哭祭聲震天響地,接連數月都面含悲慼之色,且有百姓自發為其看守陵墓。劉協施行仁政,造福一方百姓的事蹟廣為流傳,因此數千年來都沒有盜墓賊去動其陵墓。因生前遭受數年傀儡生活,遂害怕漢室血脈被斬殺殆盡,劉協曾留下家訓,只允許嫡長孫劉康一脈承襲爵位,其餘子孫須全部遠離此地生活。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劉協玄孫劉阿知帶領家眷、族人、隨從、工匠等2000餘人東渡扶桑。


在歷史上,倭國人一直深受漢朝文化影響,對漢朝十分崇拜。劉阿知帶去倭國的工匠,為倭國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應神天皇乃至整個國家都對劉阿知等人感激不盡。因此,劉阿知等人在倭國受到極高待遇,被應神天皇冊封為“東漢使主”,並稱劉阿知為“阿知王”,其子為“都賀王”。後來,劉阿知的曾孫與皇室成員通婚,生有坂上、大藏和內藏三個兒子,他們逐漸發展為日本歷史上最顯赫的三大家族。坂上家族之中,曾有人擔任徵夷大將軍,掌握全國軍事大權,並演化出丹波等姓氏;大藏家族則長期掌握日本財政大權,後裔中有原田、高橋、波多江等姓氏;內藏家族一直負責內政,日本內務省的名稱就源於內藏。


劉阿知東渡之後的千年時光裡,子孫繁衍傳承數代,遷居世界各地,至今仍有許多子孫感懷祖先來自中國,還以自己的漢室血脈為榮。其中,漢太公廟與阿知宮遍佈日本各地,成為聯繫這些劉姓血親的紐帶。不得不說,經歷數年傀儡生活的劉協,心性通透,知道王朝更迭是天命所歸,因此並不執意復辟漢室,反而遵循心意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亡國之後,家族還能繁衍不息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