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柯學刃書法

評柯學刃書法

陳榮凱題寫


評柯學刃書法


評柯學刃書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那時柯學刃還在師專唸書,就經常拿著習作來福州求教。至今已經過了二十多年,他也從農村中學的數學老師調到了福州畫院成為專業的書法家。在追求書法藝術的道路上,學刃付出艱辛的努力。


評柯學刃書法


這些年柯學刃的草書創作慢慢有了自己的面目,作品多明人筆調、筆法,以氣勢勝,通篇展示了一種粗獷、豪放不可阻遏之勢。在明代書法家中,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大名頭書家外,還有一些不太為人熟悉、效仿的書家,筆下也是激情澎湃放縱無羈,因此學明人書法未必與時人同,筆下未必就是時髦的“明清書風”,而完全可以是另一個審美取向,另一種表現方法。


評柯學刃書法


字寫得雷同,答案只有一個,只能說著眼於今人,根本沒有深入古人筆下,沒有理解古人。而蹈襲當代風貌是很輕易的,有一套方法、套路,這樣學起來很快,也很相似。柯學刃筆下與時人不同,在於他規避了時興之舉,依靠自己的理解認識,逐漸掌握一種自己的表現方法。古人每一件作品都會有人在研究,有人可能學出新意,那麼就可以看到這個人的審美理解的層次。從這方面來說,柯學刃就是善學者。


評柯學刃書法


歸結到底是用功不深,把心思、功夫都轉到裝飾上,反而忽略了手上功夫的磨練。著重於寫,這樣做會更近於寫的功能,諸如樸實、自然、真實甚至信手率性,一揮而就。柯學刃的書寫顯得十分自信、自立,寫了就是。平日積累,一時展開,從畫面上看就是寫,放開寫去,無所拘囿。因此通篇自然。


評柯學刃書法


書法家技藝在手,常有一些不自然之舉,想得太多,目的性太明顯,不自然就出現了。不自然是一種精神偏差,然後造成手上偏差。如果不想太多,如同尋常,也就自然了。此作坦蕩飛動,放手無礙,頗大氣。應該提倡這種樸素實在之書,無畫面上的遮掩粉飾、增添減損,讓人看到真實存在。作品線條趨於粗壯,作者以中鋒行,故粗而不糙,圓潤勁健。效明清書風者喜以側鋒取險,險做到了,線卻常常淺薄尖刻了。柯學刃以中鋒行,不求奇險,因此線圓潤、鈍拙、不露圭角,反而更沉穩厚實,有一種強勢潛沉其中。墨色的運用也多有淺深分佈,溼中帶燥,燥中有潤,讓人看到進行狀態中的調節之美。


評柯學刃書法


柯學刃作品還有一些可以講究的地方,從整體來看太滿了,氣勢足而置於小空間,不免滿而緊。另外,潤燥要分佈不開。墨色的濃淡枯溼變化略顯單調,每行理應要有一個局部有所變化,才更生動。再者,目前的作品不少圓弧用筆過於接近了,應該避免大圈圈套小圈圈的慣性。草書是由許多弧線組成的,這也就易於雷同,在今後的學習創作應該多加以變換,處理的更加細膩耐看。

評柯學刃書法


評柯學刃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