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人生比地獄還地獄。—— 芥川龍之介

《羅生門》是日本文壇的“鬼才”、“短篇小說之神”芥川龍之介百年不朽的代表作。日本文壇重要獎項之一芥川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擅長描寫人物性格與玄妙的心理轉折,筆鋒犀利簡潔,常一針見血借作品暗諷社會醜惡現象。

好友菊池寬曾嘆:“像他那樣高深的教養,優秀的趣味,以及兼備和漢洋學問的作家,今後恐怕絕無僅有。”


《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羅生門》講在黃昏屍體遍野的羅生門下,一個僕人正避雨,他茫然不知明日生計,遇以拔死人頭髮為生的老婦人,走投無路的僕人邪惡大發,決心棄善從惡,扒下老嫗的衣服逃離了羅生門。小說情節簡單,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場面。時間、地點、人物、結局全都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作者揭露《羅生門》的醜惡意象,展現一幅人性陰暗的浮世繪。無形中放大了善惡、美醜,在極端的環境中,我們又如何保持對善的堅定,對人性的信仰。


《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1

創作背景:羅生門的靈感來源

①借用歷史題材

芥川的代表作《羅生門》取材於日本古典文學人間喜劇《今昔物語集》,這本說話集收錄了平安時代末期發生在印度、中國和日本的一千多個故事,其中不乏妖魔鬼怪的故事。

《羅生門》在結構與人物的設定上均受到原作《今昔物語集》的影響。用古代的神話傳說,給出一個近代生活合理化的解釋。增加人物、場景的設定在更大程度上展現極端的社會環境下,不同的利己主義思想與表現,將亂世中人性的扭曲,為生存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表現出來。

②動盪的時代延伸

芥川龍之介是送奶工人的兒子,母親32歲時生下他,芥川生後七個月,母親福子發瘋其後終生為狂人。龍之介被送到外婆芥川家,認母親的兄長為養父。

受家庭教養影響,芥川龍之介廣泛且大量涉獵中國古代文學與世界經典,為後期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並常以此做為創作靈感。

芥川龍之介生活在日俄戰爭後,資本壟斷,中小資本被壓制,小生產者沒落,衍生一批知識分子,芥川龍之介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反對軍閥專制反對戰爭,語言自由漸漸開放後,通過文學形式表達自己對現實的想法,並開始創作之路。

同時結識了夏目漱石,參與了日本文學史上新思潮,學貫中西,《羅生門》的言語上就是借用了西方的醜惡形象,來渲染故事人物的形象,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個人生活經歷是創作催化劑

創作《羅生門》的同年,芥川龍之介與才女吉田彌生相戀,遭到了養父的極力阻撓,在家庭的壓力下,他的初戀以失敗告終。情感的挫折,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芥川一方面感到家人在所謂好意掩蓋下的自私,另一方面他在這個過程中也意識到自己的自私。悲觀厭世的情緒之下創作《羅生門》。

④作品名字的定義

羅生門的原意是位於日本的一扇城門,叫羅城門。戰爭時代很多屍體拋於此,再加上長年失修紅漆斑駁破舊,每到天黑,羅生門不禁讓人驚悚。

在日本語中,“城”與“生”同音,羅城門的意象剛好和文章意象相符合。因此被定義為人間與地獄之間的門,語意呈現生死善惡不明對錯鏡像與故事剛好相稱,故取為羅生門。

故事背景雖然是過去的傳說,但失戀的打擊,動盪不安的社會和個人背景下,作為養子的芥川始終壓抑著自己的個性,變得敏感陰鬱。他自己是意識到了養父母的自私卻又無力反抗,在《羅生門》中通過揭露他人的利己主義來獲得心理的某種平衡,將自己從感受到他人與自身利己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對極端自私只顧自己不顧集體利益的想法進行譴責。

《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2

意象表達:黃昏雨夜的意象,是不可缺失的點睛之筆

《羅生門》看下來是一部鬼氣比較重的故事。

芥川的小說中黃昏、雨的表象是芥川文學的重要特徵,源於芥川自身的經歷和日本民族的物哀審美主流,創造出悲哀美的世界。以這些意象將文中的氣氛渲染使有限的形象畫面內傳達出意味深長的情感,是故事的前兆,也暗示故事的發展。

①黃昏意象裡是希望的破滅

黃昏的載體是太陽,日出代表著希望,黃昏是太陽的另一面代表著希望的破滅。

故事以“薄暮時分,羅生門下,一個僕人正在等待雨的過去。”為開頭,黃昏意象包含著悲傷的生命意識自然流露了出來。

暮色壓低的天空下,羅生門大路不見行人,連平時啄食死人肉的烏鴉也蹤影全無。被多年的僱主打發出門的僕人,在等待雨停的思緒中設法籌措明日的生計,在漫無邊際陰森森的羅生門下向讀者提供故事展開的信息,引發讀者的聯想。

暮色中為了生存的老太婆在死人堆裡拔死人頭髮賣錢,僕人在善惡轉變之間求生存將頭髮老人的衣服搶走,故事以黑洞洞的夜色結尾。

黃昏後的孤寂陰鬱隱喻了社會混亂下的人性自私黑暗的一面,也留給讀者想象空間,僕人暫時的生存下來之後,接下來又會面對怎麼樣剝削或者遭遇,羅生門下黃昏後,弱肉強食的利益之爭,是社會發出的吶喊也是作者內心對生活的彷徨。

《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②雨的意象是生存下的善惡交錯

自古以來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渲染悽慘場面、增加悲涼氣氛的“雨”的意象,一方面芥川巧妙地用在《羅生門》中把人們的心情拉向憂鬱。

“大雨夾雜著嘩嘩的雨聲從遠方傾瀉而來,將羅生門團團裹住。暮色逐漸拉低了天空的高度。舉頭望去, 門樓角上那向上傾斜的棟瓦,將壓下來的昏暗雲層死死頂住。”

另一方面僕人被辭退後,看似在避雨,其實是作者給主人公接下來躲雨過夜遇老婦埋下了伏筆。

除此之外,文本之下作者還潛藏另一寓意,雨看似阻礙了僕人出行,實際上他並沒有什麼事可做。雨中他更在意的是“如何應付明天的日子”,在“餓死”和“當強盜”的抉擇中,他內心的善念依然尚存。為接下來善念一步步丟失,變成欺壓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關於僕人避雨場景的設定,很自然地為僕人因生存而靈魂碰撞內心充滿矛盾提供了思考和盤算的時間。巧妙鏈接了故事的發展。

小說以黃昏 ,僕人在羅生門下避雨開頭,以羅生門外面,黑漆漆的夜幕,僕人去向無人知曉來結尾。荒蕪的羅生門,傍晚到半夜的雨夜,地位卑賤的僕人把小說的畫面感營造的起來,成為故事發展的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筆。

《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3

敘事風格:矛盾衝突貫穿故事始末,鍛造作品百年不朽的之名

高爾基曾說,情節是“人物之間的聯繫、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係——某種性格、典型成長的歷史。”《羅生門》沒有絕妙衝突情節為基礎,很難成為百年不朽的名作。

讀《羅生門》時看到黑夜裡老婦人拔取死屍頭髮,心腦間讓人後怕,作者精心設定的情節的人物矛盾衝突就從這裡開始。

羅生門樓間上僕人看到老婦人拔取死人頭髮那觸目驚心的一幕後,善從心起,與老婦人產生了觀念上衝突,僕人忘記了自己剛才曾想去當強盜,良心和正義感的驅動使他衝向老嫗將為真理而戰。

老婦人拔死人頭髮是為明天的生計,而且女屍生前賣假魚聽起來天經地義。僕人苦於尋找生存之路,老婦人的解釋讓他有了效仿的理由。聽了老嫗的所謂“行惡合理”論後,僕人心理發生變化,把老嫗的理論發展到為已所利用,成為他為自己的生存而行惡的合法理由,剝下老嫗的衣服揚長而去。

此時情節矛盾的衝突將故事推向高潮。

作者巧妙地利用這個情節使老嫗和下人在雙方各自面臨的生存危機面前展開了“行惡”與“倫理”的矛盾衝突與你死我活的殊死爭鬥,把人們靈魂深處極度自私的頑固與悲哀透過行為自然流露出來。

僕人當初為活命不得不去當強盜所缺乏的最後一點勇氣終於激發出來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勇氣與當初為維護正義衝向老嫗的勇氣完全背道而馳,成了作惡的勇氣。

故事讀著有些驚悚,僕人,老婦人、女屍在矛盾衝突盡在情理之中,合乎生活的發展邏輯。

京城衰敗、衣食不保、人心墮落的混亂、陰慘、荒蕪的生存環境壓抑了人扭曲了人性,將普通群眾置入悲慘境地。羅生門上老婦女拔取死人頭髮的情節設定為生動展現僕人思想性格的複雜性及心理變化。逐步深化並揭示作品的深刻主題提供了頂好的環境氛圍。

《羅生門》是一部結構嚴謹,構思巧妙,故事性強,富於戲劇性的佳作。人物創造個性鮮明生動,心理描寫細緻入微,充分體現出芥川龍之介高超的小說創作藝術和精湛的技巧。


《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4

主題思想:批判利己主義,堅持人的信仰

①批判利己主義下的人性:善惡不由天定,改變不了環境,可以改變自己

人總有一己私慾,過度的放縱慾望,會將自我推向深淵。

在小說裡,老婦人為了生存拔他人頭髮,僕人為了生存扒老婦人的衣服。作者詮釋了在黑暗的社會下自私陰暗面。

當僕人手握短刀,逼問老太婆時,站在道德高位上的驕傲感油然而生,他成了老太婆的審判官,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

在經過了由“惡”到“善”再到“大惡”的轉變,最終變成了通過傷害他人來為自己謀求利益的自私自利之人。而小說中老太婆的詭辯對下人的心理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看似是為了生存的無奈之舉,卻更展現了將自身錯誤歸結於外部環境併為自己開脫的詭辯利己主義思維。

在日常生活,我們會經常遇到利己主義者,疫情期間有人昧著良心大發國難財,將廢棄口罩回收後再生產;全國封城後幾個小時,有人隱瞞旅居史,肆意聚餐。而利己的另一面是捨己,有人在闔家團圓的時刻,義無反顧地逆行前往武漢,夙夜奮戰;有人自行組建捐款捐物出資出力。

當我們處在不好的環境下,為了生存去傷害度他人,被私慾操控,成為面目可憎的小人,反之正向而行,內心充滿善念,可以脫離困境,成為能者。

②有無信仰決定了是人還是傀儡

芥川龍之介在最初起筆時設定過僕人品德,但僕人在善良和邪惡之間做種還是選擇了做強盜。老婦人在拔屍體頭髮之前,會女屍之前的賣假魚肉的行為嗤之以鼻,她是有自己信仰的,但她在羅生門毀壞他人屍體換錢,跟女屍的行為不無區別。

社會生存的艱難,用搶奪的方式讓自己在此生存下去。僕人,老婦人,女屍都漸漸丟失了信仰成為黑暗社會下傀儡,一個人如果沒有信仰就如同盲人沒有眼睛,別人怎麼做他就怎麼做的無腦之人,最終也沒落個好結局。

心中存有信仰的人,他就有精神支柱,有前進的動力;往小了說,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勤勞樸實;往大了說,勇於反抗、鬥爭,捨己為人見義勇為,他想像一束光,打哪裡都能照亮身邊人。沒有信仰的人,往小的說,好吃懶做,工作敷衍了事,生活混沌乏味;往大了說,衝破道德底線違規損人利己。

《羅生門》: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最後:

《羅生門》給我們講述了環環相扣自私互利的人性生存故事。老婦人為生存拔死人頭髮,僕人從起初憎惡到效仿老婦人的觀念,衝破倫理道理,為生存扒其衣服逃跑,而僕人對老婦人的欺壓,也會是他人效仿壓迫他的理由,如此形成一個一個循環,是諷刺也是哀嘆。

就如尼采說的,你在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每一個人的境遇不同,會導致每一個人不一樣的命運。所以不要輕易下結論,每個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們能做的就是成為一個勇敢者,而不是欺凌弱小的“惡人”。

勇者面對苦難時,會迎難而上,因為困難,所以才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