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褒奖再批评的评价方式,孩子不买账,是时候升级你的沟通语言了

最近我朋友遇到了一个问题很苦恼,之前的时候他就发现,孩子好像不太喜欢自己对他的“评价”方式,甚至有点抵触。

我朋友反思了一下,觉得确实是自己出现了问题,以前总是习惯性的去盯着孩子的缺点,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

所以后来他换个方式,先对孩子进行夸奖,然后再指出孩子的缺点,但是把这个方法用在他们孩子身上好像也没有效果,甚至于孩子变得更加的不愿意跟自己亲近,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朋友所遇到这个问题,相信应该是很多家长都曾经遇到过吧,夸奖孩子容易。

但是想要让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或者是想要指出孩子的缺点却十分的难,因为没有多少人能够在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时,不会“心生芥蒂”。

所以父母们怎么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父母们需要先去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先褒奖再批评的评价方式,孩子不买账,是时候升级你的沟通语言了

这一切可能跟阿伦森所提出的满减效益有关。

实验内容:美国曾经有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名字叫做阿伦森,他曾经做过一个这样子的实验,他找来80位实验的志愿者,把他们分别分为4组,然后每组测试的志愿者他们每个人都有几次机会能够听到别人对于他们的评价。

四组分别是:第1组,只批评不表扬。第2组,只表扬不批评,第3组先批评,再表扬,第4组,先表扬再批评,然后等到这四组志愿者都听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后心理学家让他们说出每个人对于这个人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在这4组志愿者里面“得分”最高的人是先批评再表扬组,他们所给出的理由是他们觉得指导员或者先表扬再批评,这样子的方式比较不真实。

而只批评,不夸奖的方式又不够客观,反而他们觉得先批评再表扬,这样子的方式会让他们觉得比较客观,而且也能够让他们幸福,所以他们不容易对做出这样子评价的人有负面情绪。

而就是因为这个实验结果,这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在人际交往里面应用的很广泛的一个效应,叫做增减效应,也以他的名字而命名,具体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大家普遍对那些能够不断增加对自己喜欢的人会有更好的印象。

先褒奖再批评的评价方式,孩子不买账,是时候升级你的沟通语言了

亲子领域的“阿伦森效应”

而这种效应应用在亲子教育里面也是一样的,可以对孩子采用先批评再夸奖的方式去评价孩子,这样子的方式,会更得孩子的心,同时也不容易招孩子“讨厌”。

换句话说,当父母们发现孩子有些地方做的不好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先指出孩子的缺点,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夸奖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同时他不会因为父母那些让自己改正的话,而对父母产生一些不好的情绪,反而他会因为父母的这种不断上升的喜爱程度而更加信任父母。

那么父母可以通过下面的这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学会用先指出缺点,再夸奖的方式去跟孩子进行沟通。

关于指出孩子缺点这一件事,很多家长都存在一种误解,他们时常认为自己直言不讳的告诉孩子,他哪里做错了,这样子的方式就是最直接最明了的,其实恰恰不是,在指出缺点这一方面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父母们去注意。

当父母们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的时候,让父母们只需要说出孩子有哪几点不好,以及在这一方面他可以如何的改进,之后再夸奖孩子就好了,千万不要扩展太多。

因为父母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经常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从以前的事情来说,就比如说,孩子这次的成绩考得还不错,但是没有得到满分,有一些父母就会下意识的以为的因为孩子“一贯”有的粗心的毛病,就开始“批评”孩子。

先褒奖再批评的评价方式,孩子不买账,是时候升级你的沟通语言了

其实这个做法并不客观也不正确,这个时候父母们要做的不是习惯性的盯着孩子的粗心缺点,而是要看到除了粗心以外,他的缺点是什么?是知识点不牢固?还是考试太紧张没好好验算?

同时也不要一直纠结于过去的事情,这样子的方式会让孩子对父母和他们说的话有更多的认同度,因为孩子会觉得他的父母并没有带着以前的那种成见或者是一种刻板印象来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父母们所说的话更为客观,那么自然而然孩子对于父母所说的话的认同度就越高。

❤.其次,父母们要搞清楚自己“评价”孩子的目的。

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评价孩子,只是单纯的觉得孩子某件事做得不好,可能这里听起来有点绕,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有一些父母老瞧着自己家的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可是硬要他给出一点意见,他又说不出具体的想法。

这样的情况会让处在中间的孩子很为难,因为他既想做好,他又不知道如何做好,父母的这种情况很容易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自尊心。

因为每个孩子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肯定都是希望自己做的是既圆满又能够让大家都开心的,但是这个时候父母们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态度是不认同,或者是还不够“好”的,那么这个时候孩子肯定是想要可以改变,可以变得更好一些。

如果父母给不了孩子一个具体的方案,这就会让孩子夹杂在父母这种难以得出结论,但是必须又要改变的状态里十分的难受。

先褒奖再批评的评价方式,孩子不买账,是时候升级你的沟通语言了

那么父母们“评价”孩子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那肯定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而父母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好,那么父母们就应该先设想出自己所认为的好是什么,先给孩子一个好的标准,这样子孩子才能够知道如何去做才能变成好。

再给孩子提出意见或者是评价之前,父母们可以先根据下面的几个问题来先搞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么,这样子才能够更好的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让孩子明白他应该怎么做。

1.归纳当前的状况,想想孩子身上存在哪一些问题。

2.自己应该怎么跟他说?

3.要是他没有做到自己所预期的,自己会不会对他发脾气?

❤.最后,在“评价”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也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

其实不管是对孩子指出他们的缺点还是夸奖孩子,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在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那么既然是沟通,就有一点就非常需要父母们去注意的事情。

就是父母们也要去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比如说当自己给孩子指出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孩子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是羞愧、愤怒,不开心还是接受、认同、同意?

同时,孩子性格也不一样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比如说,内向的孩子父母们给孩子给予评价的方式,可以通过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说父母们可以先询问孩子他对自己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么样的,让孩子自己来思考并且增加他的参与度,然后是我们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说自己对孩子做的这件事情的“评价”。需要父母们结合实际情况去具体分析。

先褒奖再批评的评价方式,孩子不买账,是时候升级你的沟通语言了

先夸奖,再批评的方式,可能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适用的,通过阿伦森效应,父母们可以了解到孩子们对那些对自己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会更有好感。

所以可以先批评,再对孩子进行夸奖,再结合一些注意事项,使用一些评价上面的技巧来进行。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对自己所说的话有更高的认同度,同时也不会影响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