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圖文|石海


在造型藝術裡品讀歷史,看到的是一個民族的審美。


石頭在刻刀下,橫橫豎豎,雕出了芸芸眾生的虔誠。


很容易就被一個個祥和平靜的微笑給吸引了,


這是一種無形的信息傳遞,雖無拈花,也以心傳心。


山東青州

/ 千年微笑 龍興寺遺址窖藏 /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興寺,原為南朝宋、齊北海郡太守劉善明的私人佛堂,歷經北魏、東魏、北齊,乃至後來的唐、宋,幾百年來曾威名海隅,成為被稱作“東方之甲寺”的官方大寺。


而在宋金連綿的戰火裡,寺院日漸荒蕪,到了明代洪武年間,最終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600餘年後,1996年10月5日,青州龍興寺,出乎意料的,以遺址出土600餘尊窖藏佛像的形式,再次回到大家的記憶裡。


據整理發現,這些用料多元的佛像,高大的約有3.2米,小的不到20釐米,有完整的,更多的殘缺,而時代跨度也不短,超過500年,囊括北魏、北齊,隋、唐和宋代。


佛、菩薩、弟子、飛天、佛塔、護法龍等。塑像造型多樣,題材內容豐富。既有褒衣博帶的秀骨清像,也有面相圓潤,曹衣出水的“青州特點”。


站在玻璃前,看著那一抹微笑,你的嘴角也會不經意上揚起來。


河南洛陽

/ 大唐氣度 龍門石窟雕像 /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公元684年,武則天改東都洛陽為“神都”;公元690年,武則天建立武周,自立為帝,定都“神都”洛陽。


這位中國唯一的女性皇帝,曾在自己丈夫、唐高宗李治的“述聖碑”上,洋洋灑灑,親手撰寫了5000餘字,卻在陵墓前,給自己豎立了一塊無字碑。


或許與用無字碑給歷史留下空白,任由評說的態度不同,武則天推崇佛教,熱衷於洛陽伊水河畔,東西兩山佛像的開鑿工程。公元672年,武則天給“奉先寺”贊助了脂粉錢兩萬貫,此窟有山上97000餘尊佛像裡最高的盧舍那大佛,高達17.14米。


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由平城遷都洛陽後,便拉開了400餘年,連綿不斷的開鑿歷史。


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現存東、西山兩座,南北長達1公里,有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品。


盧舍那大佛,讓人仰頭膜拜,自感渺小。站立在石像腳下,可以一窺大唐的磅礴氣度,盪漾心胸。


而從佛像彎如新月的眉毛,還有慈祥的笑意裡,似乎又可以去大膽猜測,是否是女帝對於自我形象的另一種期待投射。


浙江杭州

/ 有峰飛來 靈隱尋蹤 /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山不在高,有“佛”則靈。


飛來峰,在靈隱寺門前的不遠處,又被叫作“靈鷲峰”,山高168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據說過去曾有72洞,但現在僅留下東南一側的幾個洞。


據傳,公元328年,天竺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登武功山時見一峰,驚歎:“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時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


因此,山得名“天竺”,峰得名“飛來”,地得名“靈隱”。


山上神佛遍佈,多達380餘尊石刻,都是五代至元代時期的作品。


每一個朝代,都帶著其深厚的烙印,或粗獷的雕工,或行雲流水的線條,歷史用這樣直觀的方式與你對話,只需要你將心沉澱下去。


在這裡欣賞佛教石刻藝術,可以用一個“尋”字,草間、樹下深藏,洞裡奇幻多變,探下身來,仰起頭去,遇見就在不經意裡,更有些許禪意。


攝影師張望,有一張攝影作品。


一位年輕僧人舉著橘黃色的燭火,在洞裡禮佛,黑暗世界裡的一點弱光,映射出虔誠的神情,也營造了一種宗教的神秘色彩,讀罷餘韻滿滿。


也許,攝影師用它的鏡頭,已經將城市的喧囂也趕出這座小山,趕出心間。


重慶大足

/ 三教合流 石頭上的佈道 /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據說,這是中華大地上,最後一組摩崖石刻。


伴隨信仰的腳步,公元三世紀由印度傳來的石窟藝術,曾在中國掀起兩個狂歡高潮,分別是公元五世紀和七世紀,也就是魏晉到盛唐。


大足的“五山”石刻,從公元九世紀末延續到十三世紀中葉,於是將石窟藝術的帷幕,推遲了400餘年。


大足石刻還有兩個特點。


其一,參與建造的人很多,有官方背景,如州、縣官吏,大唐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揮,靜南軍節度使韋君靖首先開鑿;


有民間人士,如當地的仕紳、平民熱心參與;


當然少不了僧尼效法,如南宋時稱“六代祖師傳密印”的大足僧人趙智鳳,以弘揚佛法為主要目的,奔走70餘年,募化四方,鑿造佛像近萬尊。


其二,題材多樣化,獨樹一幟的將儒、釋、道三教主題的石像納於一體,體現了歷史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間信仰真實情況。


比較特別的,是石刻的內容。


養雞女勤勞樸實,但也因雞子被殺食而造了殺生的“業”;喝酒會混亂了神經,失於常禮也是不對的;不尊重長輩,忤逆父母,同樣會進入《地獄變相》的警戒裡。


可以說是刻在石頭上的佈道書。


廣東深圳

/ 守候時光 城市虛實間 /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青州、龍門石窟、飛來峰、大足石刻,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但殘缺的形象在告訴我們,時光是流淌著的。


無意間闖入這個展廳,就被一個個祥和平靜的微笑給吸引了,這是一種無形的信息傳遞,雖無拈花,也以心傳心。


一盞盞燈光下,四周的玻璃上映出許多影子來,虛實恍惚裡,你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


莊周夢裡的那隻蝴蝶,在佛教的語境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


他們在時光裡守候,躲藏在繁忙城市的一個角落,他本身是芸芸眾生的信仰,同時也是自己的信仰。


深圳老博物館,在荔枝公園旁邊,參觀的人寥寥無幾,所以很安靜,現在據說已經暫時閉館了。


那年去了趟香港,在深圳等車回武漢的時候還有點時間,打開地圖隨意一圈,然後在手機百度地圖上按圖索驥,找到了這個地方。


一個回字型的幾層樓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