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消耗和透支

我雖不是佛門中人,但也算是一個親近三寶的有心人。閒暇時刻,我一般都會看一些佛學書。

記得一位居士好友,跟我提起過加措活佛,他13歲進入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僧人。

於是,便特意閱讀了一下他的首部作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其中有一句話,讓我深受感觸。

這句話是:“吃苦是了苦,享福是在消福”。用白話解釋,就是吃苦可以跟苦做個了斷,而享福則會消耗福氣的意思。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老家院子後面的一位奶奶。村裡人都說,這位奶奶特別有福氣,一輩子被丈夫捧在手心疼愛。

你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消耗和透支

只是,這位奶奶自己並不認可,她曾當眾說:“有福氣有什麼好,我特別不想被別人說自己有福氣。”

這句話,著實讓我很驚訝。畢竟,說起“有福氣”的人,大家都會心生羨慕,渴望自己能擁有這份福氣,但這位奶奶怎麼會不想要自己有福氣呢?

後來,我跟一位高僧請示了一下這個疑問。高僧告訴我,有福氣的人之所以有福氣,那是因為別人在為她吃苦。表面上看起來她在享福,實則她在消福。

此外,高僧還告誡我,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消耗和透支。一個人必須明白這三個道理,否則福報會消損殆盡,招來源源不斷的痛苦。

【一】吃苦是在消業

佛陀曾說,苦難的根源,是眾生太想追求幸福,從而讓妄想矇蔽了雙眼。總是把壞事當成好事,把虛假當成真實,這樣痛苦就會一直存在。

在佛教中,受苦不一定是壞事,而是為了讓我們消業。當遭受痛苦之後,惡業了結,才會為自己種下善因,迎來真正的幸福。

《宣化上人開示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雖然有皇帝的智慧,卻沒有皇帝的福報,是因為他前世的苦沒有受盡。

書中寫道:崇禎的前世是寺院裡的一位小沙彌,一直任勞任怨,寺中搬柴運水的苦工,都由他來做。

一次,他在房頂上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墜地而死了。寺院中的方丈想成就小沙彌,替他了苦,便對外宣稱,小沙彌做事不小心跌死,對道場有很大的損失,必須懲罰。所以,要用馬把他的屍體拖走,不得買棺材埋葬。

佛陀曾說,苦難的根源,是眾生太想追求幸福,從而讓妄想矇蔽了雙眼。總是把壞事當成好事,把虛假當成真實,這樣痛苦就會一直存在。

在佛教中,受苦不一定是壞事,而是為了讓我們消業。當遭受痛苦之後,惡業了結,才會為自己種下善因,迎來真正的幸福。

《宣化上人開示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雖然有皇帝的智慧,卻沒有皇帝的福報,是因為他前世的苦沒有受盡。

書中寫道:崇禎的前世是寺院裡的一位小沙彌,一直任勞任怨,寺中搬柴運水的苦工,都由他來做。

一次,他在房頂上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墜地而死了。寺院中的方丈想成就小沙彌,替他了苦,便對外宣稱,小沙彌做事不小心跌死,對道場有很大的損失,必須懲罰。所以,要用馬把他的屍體拖走,不得買棺材埋葬。

可誰知,寺院中的師兄弟們動了惻隱之心,悄悄買棺材,把小沙彌安葬在荒山中。

小沙彌,因為替寺廟做苦工,積有功德,來世便成為了崇禎皇帝。可是,他在位的時候,天下大亂,內憂外患,沒有過一天好日子。

其實是,上一世好心的師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盡。如果他們當時聽方丈的話,用馬拖屍,了結苦業,這一世也不會落得一個為國殉難的下場。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難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只有受盡苦難的人,才能接近沒有苦難的幸福。否則,就會跟小沙彌一樣,因果輪迴,受盡苦業。

【二】享福是在消福

“要珍惜福分,福不能享盡,福盡就無福了”,這句話是我曾在《苦盡甘來禪定慧生》中看到的。

一個人享福,有應享的和不應享的。應享的,是世代累積種下的善因,屬於福報定數之內的。而不應享的,則是在本分之外追求享受,僥倖得來的福。

應享的福,享完之後,便會消福。不應享的福,用盡之後,則會遭受惡報。

我在普陀山上聽法時,曾聽法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富貴人家的孩子出身時,算命先生說孩子命裡帶財,以後必是一個大富大貴之人。這家人聽了之後,將孩子視為珍寶。

孩子滿月的時候,富貴人家大擺酒席,殺了許多生命。結果,孩子不到兩歲半就去世了。

家人找到算命先生討要說法,在雙方爭執不下時,一位高僧路過,說了一句:“折福太深,福盡而死”。

這雖是一個無從考究的故事,但也告訴我們吃虧的人,絕對不會虧。惜福的人,必定福緣不盡。一定要珍惜自己應享的福報,切不可因慾望過分貪念,消損福報。否則,將會陷入累世債業的因果輪迴之中。

【三】浪費是在消損福報

《地藏經》中有言:“飲食無度之眾,終得飢渴咽病報”,意思就是說飲食沒有節制、貪圖口欲、浪費嚴重的人,會因此埋下惡因,消損福報。

老子曾在《道德經》中強調,一個人一生的衣食財祿,自出身起就是有定數的。如果你多浪費了一滴水,或一滴米,都會消損一分福報。當福報透支時,惡報便會源源不斷的襲來。

相傳,雪峰、巖頭、欽山三位禪師一起結伴,四處雲遊為民弘法。一次,他們在一條河流邊休息時,看到從河的上流漂下來一片菜葉。

欽山把菜葉從水裡撈出來,高興的說:“上游有菜葉漂下來,說明上游有人家,我們可以去上游化緣。”

巖頭卻不太贊同,表示:“這麼完好的一片菜葉,居然讓他流走了,實在可惜。”

雪峰接著說:“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弘法吧。”

正當三人討論的激烈時,一位農夫焦急的跑了過來,詢問道:“三位禪師,可否看見一片菜葉流下來?我在洗菜時,不小心把它掉進了河裡,一路追隨到這,如果不撈起來,實在太可惜了。”

農夫剛說完,三位禪師互相看了一眼,便不約而同的哈哈哈大笑起來。最後,一致決定就去這位農夫家裡為他弘法。

欽山把菜葉從水裡撈出來,高興的說:“上游有菜葉漂下來,說明上游有人家,我們可以去上游化緣。”

巖頭卻不太贊同,表示:“這麼完好的一片菜葉,居然讓他流走了,實在可惜。”

雪峰接著說:“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別的村莊去弘法吧。”

正當三人討論的激烈時,一位農夫焦急的跑了過來,詢問道:“三位禪師,可否看見一片菜葉流下來?我在洗菜時,不小心把它掉進了河裡,一路追隨到這,如果不撈起來,實在太可惜了。”

農夫剛說完,三位禪師互相看了一眼,便不約而同的哈哈哈大笑起來。最後,一致決定就去這位農夫家裡為他弘法。

你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消耗和透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