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北宋時代名人輩出,群星閃耀。宋仁宗時期就有著名的“嘉佑四真”,堪為青史佳話。所謂“四真”,即真宰相、真學士、真中丞和真先生。分別代表當時的宰相富弼、翰林學士歐陽修、御史中丞包拯和侍講胡翼之。一代文壇領袖歐陽修我們應該都非常熟悉了,那麼這位富弼又是何許人,在“四真”中竟位列歐陽修之前?本次的文章中,我們就帶大家走進富弼的人生,一起去看一下這位北宋名相的高光時刻!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名相富弼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富弼人生中第一個高光時刻,莫過於國家危難之際出使遼國,不辱使命。

讓我們看一下富弼為官時的歷史背景:宋初,宋王朝與遼、西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北宋王朝經歷了二十五年與遼戰爭,最終締結澶淵之盟,後宋遼和平共處,這一來就是幾十年。但是到了仁宗在位期間,西夏待不住了,屢屢挑釁宋王朝,而遼國皇帝遼興宗也趁機興師問罪,來敲大宋的竹槓:“為啥關了雁門關?”“大修城牆,操練士兵,是不是想和我們動手呀?”順帶著提出割讓關南領土、索賠錢財等一系列莫名條件。

這是個國家危急時刻,原本大宋就與西夏糾纏,遼國再從中插一腳的話,大宋的慘局可想而知。這個時候不談判不行了。於是北宋派出談判團出使遼國,代表就是富弼。

富弼見了遼興宗,發動“三寸不爛之舌”,一通解釋:這關雁門關是為了防西夏,又不是為了防你們。修成練兵,那也是再平常不過的國防課題。打一場仗,真正得到好處的是少數人。陛下您呢,跟大宋一頓鬧,失去了精兵良馬,又沒有了歲幣,您還剩個啥啊。”

一番話說得頭頭是道,鞭辟入裡。遼國使臣們個個為之所動。遼興宗也有點動搖,但還是勉強堅持著:“但是關南地區還是應該還給我們的。”

富弼說了:“歷來疆土的分界線在每個朝代都各有不同,地究竟歸誰自古以來就是個說不清的問題。如今我們兩家以兄弟相稱,一直咬著關南地不放,這是什麼做兄弟的道理。”

一番話說得遼興宗頭上冒出巨大的汗珠。

最終,宋、遼再次簽訂協議,雖然宋王朝給遼增加了歲幣和絹,而遼國則負責幫大宋約束西夏。一定程度上吃了點虧,但是免去了割地的危機,避免宋、遼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總的來看,富弼這次出使還是非常成功的。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影視劇中的遼興宗

宋、遼合約是達成了,但是西夏不幹了,覺得遼國出賣了自己,於是這兩個國又幹到了一起。就這樣,宋王朝的邊疆危機在富弼的推動下,巧妙地化解了。富弼也自此成為了北宋王朝的外交代言人。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富弼在“四真”中以“真宰相”之名流傳後世,那麼做宰相的日子當然堪稱他人生一大光輝歲月。

富弼曾經和范仲淹一同推行過慶曆新政,這是他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不過,慶曆新政主要火了范仲淹,而富弼在人們心中,也只是一個有力的推動者而已。但值得一提的是,富弼以名相之名聞天下,與范仲淹是息息相關的。

富弼的科舉之路,走得不太順暢。最初的他,是以茂才的身份登上文壇的。當時的文人大咖們特別愛搞些文藝沙龍,酒樓聚會,飲酒賦詩什麼的。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富弼經常流連在這裡,他語出驚人,其詩文往往在聚會中奪魁,贏得不少大咖的側目。

當時,范仲淹就是這文藝沙龍中眾多文人大咖中的一位。他年長富弼十五歲。

在范仲淹的賞識之下,小年輕富弼被推薦到王曾、晏殊那裡,還成為了那位寫出“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名臣晏殊的東床快婿。入仕為官後,正是因為范仲淹的引薦,他贏得了皇帝的矚目。從范仲淹那裡,富弼學得了很多為人、為官的道理。

當時,宋仁宗趙禎一心尋求改革變法。在諸多大臣遞交的方案中,他看中了范仲淹和富弼所提的,於是命他倆著手實行十條改革措施,史稱“慶曆新政”。

新政開始實行後,范仲淹帶著富弼、韓琦等人四處走訪,篩選各路監司(監察官)。有一次,范仲淹審查一份監司名單時,發現其中有貪贓枉法的人員,就一筆將人名勾掉,準備另選他人代替其位置。富弼於心不忍,在旁邊嘀咕:“範公啊,你這大筆一勾,怕是要害得一家人哭鼻子。”

范仲淹正色道:“一家人哭,難道不比一路人哭,一國人哭要好?”

這句話深深打進了富弼的心坎裡。從此,他辦事更加雷厲風行,剛正不阿,堪為為官之典範。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范仲淹

公元1055年,富弼以其高風亮節與文彥博於同一日一齊拜相。消息傳出時,士大夫們彈冠相慶,為國家選得良相而歡呼。

即使是在人才輩出的宋王朝,他也以自己的賢名成為眾望所歸。

富弼在相位時,每日恪盡職守,秉公處理政務,一時天下無事,四海太平。人稱“太平宰相”。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我們剛剛說到,富弼做小年輕的時候,考試雖然不盡人意,但卻是當時文壇沙龍中的一支花,以其獨一無二的詩文引起了文壇諸多大咖矚目,時人送了他一個雅號——“洛陽才子”。

他和晏殊閨女的一段姻緣,也正得益於他的才名。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著名詞人晏殊

官場沉浮數十載,歷仕四朝,富弼沒有多少時間用來搞創作。但是晚年神宗重用王安石以後,急流勇退的富弼選擇回到老家洛陽。他在這裡營造了一片園林,一亭一軒,一溝一壑,都是由他自己精心設計。他在這片秀美怡人的園林中和老友飲酒賦詩,互相唱和,頤養天年。

這時候,他彷彿又成為了當年那個洛陽才子。一詩一酒,一筆一風流。

因為一生大半時光都在為朝政繁忙,富弼流傳下來的作品並不多。今存《富鄭公集》一卷,收集了其奏議、安邊策、文集等作品,《全宋詩》中也收錄有他的詩作《睢陽五老園》、《寄題醉翁亭》等。其書法有行書《溫柑帖》傳於世,為他回應蔡襄所贈溫柑而作。縱觀其書,應是出自“二王”一路,但卻不拘一家,用筆輕鬆自在,別有一種清新撲面之感。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溫柑帖》局部

一生高光的富弼,不僅在王朝的中心留下了自己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光彩,中華文壇、書壇上亦有他獨一無二的光芒。縱宋王朝有群星耀目,依然無法遮擋。

中華書脈·高光宰相:富弼

下期預告:

下一期文章將為您帶來

“ 文書雙絕的赤壁賦(下)”

本文已在本心書法APP中發佈,

各大應用市場搜索“本心書法”即可下載。

微信搜索“本心視界”關注訂閱號,獲更多書法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