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兩大因素會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血管患者需警惕!

唐朝大詩人杜牧在《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描述了清明時節人們對親人綿綿哀思而淚眼漣漣的情景。殊不知就在這"雨紛紛"的日子,一些年老體弱者(特別是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的患者)的血壓正在悄悄升高。

清明節將至,兩大因素會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血管患者需警惕!


為什麼血壓會悄悄升高呢?

這首先需要了解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引起高血壓的發病因素有很多,如情緒、氣溫、遺傳、肥胖、吸菸、飲酒、年齡等。其中,在清明時節,情緒、氣溫兩個因素的影響特別明顯。

1.情緒因素無論是憤怒、焦慮、恐懼,還是大喜大悲,都可能導致血壓瞬時升高。因為情緒活動屬於高級神經活動,人在情緒激動時,在大腦皮質的影響下,可使延髓的心血管活動中樞興奮,使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明顯加強。此時,不僅交感神經末梢所釋放的神經介質增多,由腎上腺髓質分泌的腎上腺素量也大大增加。在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的共同作用下,心臟收縮力加強,心率增快,心輸出量增多;同時身體大部分區域的小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大,從而促使血壓突然升高。而在清明時節,人們情緒往往容易陷入低沉,故應警惕。

2.氣溫因素研究發現,當氣溫下降時,人體內的腎上腺素水平會上升,使皮膚血管收縮,皮膚散熱減少;同時腎上腺素可能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導致血壓升高。而清明時節氣溫忽冷忽熱,所以也應預防。

血壓升高有哪些危害?

臨床顯示,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如心臟血管硬化可能產生冠心病,出現心絞痛或心肌梗死;腦動脈硬化會造成腦出血和腦梗塞;眼動脈硬化,可造成眼底出血,甚至失明;腎臟動脈硬化可導致腎功能衰竭;下肢動脈硬化可引起動脈閉塞,造成肢體缺血甚至壞死等。特別是已有冠心病或腦動脈硬化的患者,如因情緒或天氣的突然變化,常可能引起血壓的驟然升高,進而損害動脈硬化的斑塊,造成斑塊的破裂,斑塊內的物質會刺激機體的凝血系統,形成血栓,導致血管阻塞,就引起心肌梗死或腦梗塞。硬化的血管如果不能承受血壓的突然升高,還可能破裂引起腦出血,輕者出現偏癱失語,重者危及生命。

清明節將至,兩大因素會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血管患者需警惕!


此時,大家也許有些緊張,人們常說高血壓是生命的"隱形殺手",它是不是很難預防?其實此時節,在注意控制個人情緒、謹防氣溫變化之外,盡力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於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就可能減少高血壓以及其他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具體如下:

1.控制體重建議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4以下。計算公式是: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平方米。例如某人身高1.7米,體重80千克,其體重指數為80÷(1.7×1.7)=80÷2.89=27.68。說明該人已超重,應控制體重。

2.合理膳食限制鈉鹽,每人每日攝取量應低於6克;適量補充蛋白質;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補充鉀和鈣,多吃綠葉菜、鮮奶、豆製品等鉀和鈣含量高的食物;控制飲酒,男性每日所飲酒的酒精量應低於20~30克,女性應低於15~20克。

3.加強鍛鍊老年人可開展有氧運動,選擇步行、慢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每日3~5次,每次20~60分鐘。

4.減輕精神壓力鼓勵和幫助中老年人多參加活動,如體育鍛煉、繪畫、書法、舞蹈等,以提高生活質量。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的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到正規醫院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