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我們與德昂族群眾攜手逐夢

2019年4月,德昂族實現了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成為“不讓一個民族掉隊、不讓一個地區掉隊”的縮影和典範。

出冬瓜村,隸屬於全國唯一的德昂族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德昂族人口占全村人口60%。這裡有傳承千年的酸茶文化,有獨具一格的民間藝術,有結滿山坡的澳洲堅果、成片的菠蘿和西番蓮。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与德昂族群众携手逐梦

成片的菠蘿

出冬瓜村曾經是一個典型的缺水山區,鄉黨委政府通過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子,在鞏固甘蔗、茶葉等傳統優特產業的同時,引入澳洲堅果這個“洋產業”。因堅果收益時間較長,我們就領著群眾外出考察學習,探索實驗成功了“堅果+西番蓮”“堅果+菠蘿”等新興產業套種模式,實現了“以短養長、以長促短”的目標。目前,出冬瓜村種植堅果面積1.3萬畝,人均達5畝,堅果變“金果”已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共識。

“感謝黨和政府的幫扶,感謝駐村工作隊的關心和幫助。現在,孩子的病好了找到了工作,自己有了穩定的產業,小車也開上了,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建檔立卡戶趙石周已經連續三年堅果收入超10萬元。2019年,出冬瓜早內村小組堅果產值460餘萬元、西番蓮產值300餘萬元。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与德昂族群众携手逐梦

駐村隊員入戶走訪

為了讓大家全身心投入產業大發展中來,出冬瓜村以全國勞模芶有生、非遺傳承人楊臘三、肉牛養殖大戶趙自光、民俗文化帶頭人趙臘退和趙玉葉等產業發展黨員示範標兵為引領,通過開展“一人學一技、一人傳一技”活動,採取農村黨員“1+1”“1+N”的方式,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向貧困戶傳授“致富經”,全面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先讓貧困戶看著黨員怎麼幹,然後讓黨員帶著幹,最後實現不靠別人也可以自己幹。

貧困戶楊正傳,因為殘疾,產業薄弱,脫貧內生動力不足。工作隊組織召開支部會議,研究制定楊正傳戶脫貧計劃,反覆給楊正傳戶做思想工作,小組黨員輪流每天領著他到地上幹活,幫他找“活路”,讓他從思想上認識“等靠要不是辦法,好日子是幹出來的”。在產業發展遇到資金困難時,黨員、幫扶幹部、掛村領導自發捐款3000元,工作隊墊資5000元為他籌措產業發展資金,楊正傳戶先後發展養豬,種植西番蓮、堅果和甘蔗,當年就順利脫貧出列。村幹部看到工作隊拿出自己的錢墊付給貧困戶,紛紛來問,“拿自己的錢墊付你們不怕要不回來?”我回答說:“你們都拿自己錢的幫他,我們有什麼不相信他的。既然組織派我們來扶貧,就是讓這裡的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黨的溫暖!”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与德昂族群众携手逐梦

群眾滿臉豐收的喜悅

從懷疑的眼神到信任的期盼,從拘束的舉止到家常的聊天,工作隊用真心與真情、責任與擔當、行動與汗水,與出冬瓜的群眾打成一片,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如今寨子裡不管大事小事,都愛找工作隊商量,都認市委辦這個駐村工作隊。

“線書記,我做橄欖撒,你們就不要走了留下來吃晌午!”“線書記,我家冬菠蘿不有人來收,爛在地裡了,你們幫想想辦法嘛!線書記……”低保動態評議會上,出冬瓜三組社長楊二孔問工作隊:“你們怎麼比我還了解我們村民的情況?”這些都是我們親戚,怎麼能不瞭解他們的情況呢?

駐村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段難忘的鍛鍊自我、服務群眾、攜手共進的人生旅程。市委辦派駐三臺山鄉出冬瓜村工作隊牢記身上的責任與使命,解民憂、促產業、幫致富,與出冬瓜的群眾一起奔跑在追夢的路途中。

雲南網通訊員 線永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