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四者,無住涅槃。怎麼無住呢?既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還不住中流;中流既不是生死,也不是涅槃。那麼有人講,既然無住,到哪去了?注意啊,這個無住是對世間的分別法而言:世間的分別法執此非彼——有了生死,他認為就不存在涅槃;有了涅槃,好像就不存在生死;有了中流就沒有生死或者涅槃。所以是針對世間那個分別法說無住,無住就是……這個話可難講了啊!

無住就是破除了一切分別,這是不是證到無分別呀?所以這個無住當下是不是就是無所不住啊?你不要以為歸到大光明藏的那個是佛、現肉團身的那個是佛,或者也不現肉團身、也不現這個大光明藏的那個時候中間那個東西是佛——你這樣認為,都是在打分別妄想。

所以到了無住涅槃,就是無所住而無所不住啊!生啊,死啊,涅槃啊,風雲雨霧啊,黑白長短啊,有相無相啊,沒有哪一法不是諸佛如來法身真常。

好好想,你現在當下是不是釋迦牟尼啊?是不是阿彌陀啊?這個茶杯,這個茶杯蓋,這個話筒,這個風啊、雲啊、雨啊、霧呀,當下是不是釋迦牟尼呀?當下是不是你自己啊?都是啊。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我執和妄想分別心自我隔離,自我束縛,而不得解脫。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當年有一位年輕人跪在那裡向佛求法,說:「佛啊,您幫我解脫吧。」佛摸摸他的頭說:「是誰束縛你了?」好,他就是聽了這句話開悟了,說:「佛啊,我解脫了。」有根機的人就這麼簡單,誰束縛你了?是你自己把自己束縛起來了。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佛只是把這個道理告訴眾生,要度是你自己度自己。他只是作為一個過來人,把過來的路告訴你,就是這麼回事,信不信由你。所以我們明白了「無住涅槃」,你想一想,世界萬法哪一法不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啊?只要你自己放下我執,放下煩惱習氣,調整自己的心態,當下迴歸大光明藏。

我們有時候對於一些煩心事,是不是越想越煩惱啊?一旦看破放下,你當下是不是感到自在了?就看你怎樣想,你要會用心。其實煩惱本來不是煩惱,你把它當成煩惱,叫庸人自擾,世間有句俗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西方心理學家曾對養老院的兩個老人做了觀察。一個人呢,不管到哪裡,那是走得非常神氣,西裝直挺,皮鞋鋥亮,走起來「通通通」,像演員出場一樣;要坐的話呢,掏出一塊雪白的手絹把那個抹一抹,看有沒有灰塵,這個人大概活了五十二歲。

另外那個人呢,可能成年累月都不洗澡,身上臭氣轟天,衣服是破破爛爛的;累了,隨便往泥巴地上就坐下來,然後就吹牛:「老子天不怕地不怕,那個張局長給我揍過三次」——就吹牛,是不是?他胸無城府,知道吧?所以這個人寫報告的時候,已經活了八十三歲。

大家悟到了嗎?越是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怎麼莊嚴的人,命短,為什麼?他活得太累,處處都要顯示一種不平凡的氣氛,有那個必要嗎?這都是裝出來的。當然後面那個人我們也不可取。這種人跟無賴一樣,但無賴往往也能得到長壽,是不是?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我們要把這兩種處世之道圓融起來。心裡坦蕩自在,不要刻意地裝模作樣。一個人果真心地很柔軟、很平和,他走到哪裡都是佛光普照,為什麼?你自然而然流露出那種不凡的氣質。

成就我們自己的心不是靠裝模作樣,你必須有自知之明。不是靠爭強好勝,把自己的道樹起來,不是的。道,就是你一種自然的品質,你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心跟別人的心是一樣的。你知道你有道,別人也知道你有道,明白嗎?否則你打腫臉充胖子,到最後只會徒增煩惱。

直心是道場。不管是誰,裝模做樣都裝不起來,因為所有的人都是一個心。當我們明白了這四種涅槃的時候,是不是學會了怎樣用心呢?萬法無非是一個念,這是真正的涅槃。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編後語

【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其旁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果。】

這是正式給舍利弗授佛記。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是表智慧的境界,過一天、過一年、過一念都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把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法界歸於當下這一念。佛之所以是佛,佛活在一念之中;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過去現在未來、妄想分別。所以這裡「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一念也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你不能非要確定一定是多少數字,因緣成熟自然示現成佛。為什麼呢?因為這其中既有定數,也還有變數。那麼對於這種授記該如何觀照呢?如果依文解字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的話,他永遠也成不了佛。無量無邊嘛!

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人身難得,大法難聞,請大家多多聽經聞法,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下面請大家來看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愣嚴明白了可以生生世世大解脫。鏈接覺悟本心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1&sn=4a40906b12cac592267d0152f4c716b8&scene=18

法華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0NzI2MTU1Ng==&hid=8&sn=2754ff99a50ebe59ddbef31c8e514212&scene=1&devicetype=iOS12.1.2&version=17000324&lang=zh_CN&nettype=WIFI&ascene=7&session_us=gh_d8733a0c3425&fontScale=109

楞嚴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0NzI2MTU1Ng==&hid=10&sn=b61f630bebb1e0e0e0a2cfcd77b44102&scene=1&devicetype=iOS12.1.2&version=17000324&lang=zh_CN&nettype=WIFI&ascene=7&session_us=gh_d8733a0c3425&fontScale=109

心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2&sn=d5dbf27ee46647a0a985f78924c7190e&scene=18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全集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3&sn=458ff7316b25e81541596a04b56ab0b6&scene=18

優酷視頻講記http://i.youku.com/i/UMzUxNTY5OTg0/playlists?spm=a2hzp.8253869.0.0

專訪集專題開示及通知等https://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UzNjk5OTgwOA==&hid=8&sn=ef35b4980a54a79fd3cbd0bcebde33ee&scene=18

法華論壇http://www.fahua123.com/forum.php?forumlist=1&mobile=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