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臨死前下了兩道什麼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

一、“秘密立儲”的傳位詔書。

雍正繼位後,有感於康熙年間諸位皇子因為儲君的位置而展開殘酷爭奪的事實,於是決定建立“秘密立儲制度”,雍正皇帝即位一年後,就秘密擬好立儲君詔書,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的後邊,等雍正皇帝去世後,皇子和諸位大臣共同拆開密旨,新皇帝才能即位。當時立儲的皇子是弘曆(將來的乾隆皇帝),不過在雍正施政過程中,大臣們早就已經看出弘曆就是未來的儲君,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清朝皇帝頭上的正大光明殿牌匾是存放立儲君的詔書的地方)

雍正臨死前下了兩道什麼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

雍正皇帝“秘密立儲制度”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皇子們為爭奪皇儲而爆發暗戰。不過事與願違,雍正皇帝的三子弘時不甘心,仍然秘密積蓄力量企圖登上皇位。1727年,弘時居然被雍正皇帝過繼給政敵允禩(老八)做繼子,後削去宗籍,轟出了紫禁城。乾隆繼位後,也採取了“秘密立儲制度”,立永璉為儲君,不過他9歲就去世了,秘密立儲制度受到打擊,以後,乾隆採取反覆觀察和考察選擇儲君。乾隆晚年,乾隆的第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永琰之間也爆發了皇儲爭奪戰。

雍正臨死前下了兩道什麼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

無疑秘密立儲制度是失敗的,只是保留了形式而已。

二、第二道密旨。

第二道密旨是雍正為自己的兒子乾隆留下的政治遺產,主要是顧命輔佐大臣。密詔也是早就擬好的,裡面有這樣的內容:

這是早在1730年6月就擬好的密詔,裡面主要的政治人物都健在,因此雍正皇帝去世前(1735年)沒有改動。按照雍正去世前的安排,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大學士張廷玉為顧命大臣,他們都不肯做顧命大臣,以總理事務大臣任職。

雍正臨死前下了兩道什麼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

在這封密詔中,雍正皇帝特別推薦了漢臣張廷玉,居於滿人大臣鄂爾泰之上,這裡面有特殊的政治含義。康熙雍正時期,漢人官員的地位比較低,而滿族貴族的地位很高,同樣級別的官員漢人官員要低於滿蒙官員,這樣的安排就是讓乾隆將來滿漢大臣並用,互相制衡,不能讓一頭做大,對皇帝和國家的將來很不利。

再者,張廷玉和鄂爾泰被雍正和乾隆同時重用,他們兩個共事十幾年,有時候兩個人一天一句話也不交流,一旦鄂爾泰有差錯,張廷玉必然說話諷刺,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差,可見雍正乾隆用人厲害之處。

乾隆繼位後,任命張廷玉教導皇子,重用張廷玉。每次乾隆皇帝出行,張廷玉和總理事務王大臣共同主持京都事務,並且允許夜宿紫禁城。不過上了歲數的張廷玉特別固執,愛激動,惹得乾隆皇帝不高興,晚景坎坷,不過最終乾隆皇帝還是遵照雍正的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這兩道密詔是否能讓乾隆穩坐皇位63年?

這兩道密旨傳承下來的第一個是清朝的立儲制度,以後清朝儲君即位詔書都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面,成為了固定的規矩。

第二個是先皇顧命大臣制度,這個制度後世清朝皇帝一般也遵循。雍正第二道密旨傳達的治國理念是滿漢並用,以確保大清的千古偉業,這個理念,貫穿清王朝始終,清朝才得以享國這麼久。

康熙皇帝基本將清朝版圖穩定,雍正皇帝治理國家內政,國庫盈餘眾多,乾隆的祖父、父親為他打下了良好的執政基礎,這才使得乾隆皇帝能夠穩坐江山,此外乾隆皇帝的執政能力還是相當不錯的。

康熙皇帝為雍正留下了800萬兩左右的國庫盈餘,雍正13年為乾隆留下了6000萬兩左右白銀國庫盈餘,是清朝皇帝為兒子留下錢財最多的皇帝。乾隆雖然後期將國庫揮霍一空,不過為嘉慶皇帝留下了和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