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孙子兵法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

之前四篇分享的均是如何接受工作任务,以及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掌握的哪些计谋,今天主要分享的内容是《孙子兵法》当中的谋攻篇,如何善用谋略将敌人攻破,最好可以兵不血刃,这也是战争最高智慧,最不济也是付出最少的代价而获得最大的胜利。

而企业管理同样如此,虽不是同业对手,但是依然对企业生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每个人都想好好地工作,赚钱养家,但是真正想要融入到一起,就不会有那么的容易,在企业1+1永远是小于2的,甚至人越多,反倒工作越不出效率。

关于上述观点,论述的人太多了,有时因为一件小事,而搞得组织架构臃肿不堪。企业管理更是无从说起,定制度,讲文化,设立薪酬制度,似乎都不是那么的有效。

职场孙子兵法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


十年前,培训业的兴起,足足让中国企业洗礼一遍,尤其是成功学和狼性文化的培训,企业不惜重金让所有学员进行培训,试图培养出高效的团队,但是似乎,培训的时效性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过后依然如故。

而老板们的学习思维却不断调动,高薪聘请人才进行培训管理,视精神激励为命脉,但当这股热潮下去之后,很多企业不再盲目,强者愈强,随着培训机制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不只是可以进行知识、技能、心态、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而且也在持续输出高精尖人才。

但是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却只剩下了框架,培训必须有,晨会激励必须有,但是怎么运用?运用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却很少有人能知晓,只是认为应该有罢了,况且网上流程多于牛毛,拿来就好。

职场孙子兵法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


五年前,绩效考核的兴起,同样是刮了一阵风,无论是激励政策,还是考核机制,无论是高薪聘请,还是与专业机构合作,着实让考核深入到了每个人的骨子里。

但是,绩效考核比培训还要难推行,大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只是摆设,聊胜于无罢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回归到了制度和军令状的考核。

毕竟制定绩效考核很容易,难在实施,还有很多老板会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进行投入,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这是因为考核内容的不能完全的数据化,还有执行过程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例如这个人平时不错、这个有客观原因等,导致推行过于困难。

职场孙子兵法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


管理是一门太深的学问,听过很多老师的讲课,例如国学管理,中国式管理等,其实都认可中国管理的现状,不可能完全去学西式,中国有中国人的智慧和国情,例如《道德经》中提到的观点“无为而治”,虽然说是治国思想,但是运用到企业同样适用。

我曾经想,如果将绩效考核用到极致,怕就是无为而治吧,公司给你一个框架和目标,在框架和目标内,员工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这样企业同样可以获得更多地创新和活力。而这时企业领导便可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企业的战略方向上,使得企业少走弯路,走得更远。

就好比国家的法律一样,只有你遵守法律,才是最自由的,这是基本,管理也是一样,工作规定制度和目标,剩下的还是让员工自由发挥好。

职场孙子兵法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


但这时就会有一个重点,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将员工放手只是适合个别行业的个别企业,远没有达到可以普及的程度,网上有很多工作时间自由的例子,求职者看到很心动,但是没有企业在用,有用的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或是无底线,或是各种行程监督,亦或是业务上的各种考核等,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

目前的人可拥有自我约束力的很少,没有约束就不会有动力。无论是企业管理员工,还是员工的自我管理,其实都是安一个框架,只是有的框架让人心动,愿意奋进,有的只是让人充满抱怨,但为了面包不得不屈服的一种情形罢了。

孙子云“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职场孙子兵法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


其实主要就是表达一个观点“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无论是之前讲的培训还是绩效考核,亦或是定制度还是军令状,无不在讲如何更好地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或者叫做逼迫员工做出更大的业绩,考虑的主体还是公司,如果真的可以奏效,自不必说,但是往往激励的手段时效不长,而考核的手段更是怨声载道。

此与战争有许大的不同,可用武力震慑或是计谋偷袭,一旦胜利,城池便属于自身,那是因为其没有将​之后的治理纳入其中。

而人是有思想的,也是有需求(可参考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计谋一时得逞,当员工一旦明白过来或者对激励产生麻痹之后,激励也就不再奏效,管理也就会更难。唯有充分满足员工的需求,才是长远之道。

职场孙子兵法五: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如何应用到企业管理?


所以,企业管理或者自我管理,指的并不只是一场战争期间,更是战争之后的持续管理,而持续的管理就是持续的战争,持续的战争就需要我们持续的谋攻,哪怕无为而治也是管理的手段之一。

管理不只是考虑单一方面,这样就会形成不平等性,只有双方考虑,携手共进,才是长久发展之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