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自私、自利”,沒有謙卑的心,父母這樣引導更合適

在我國城市裡獨生子女的家庭是很多的,孩子是家裡的唯一寶貝。有些家長就對孩子十分溺愛,導致孩子不懂得與他人分享,沒有謙讓的心,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正所謂:謙讓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聖的美德都從那裡萌生,如果孩子學不會謙讓,可以說就失去了一切美德。

孩子總是“自私、自利”,沒有謙卑的心,父母這樣引導更合適

有位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已經上三年級了,但是根本不懂得謙讓,變得越來越自私了,一般家裡的好吃的、好玩的都隨著孩子,可是有一天下班想要回家時,同事買的幾包零食吃不完,非要讓她帶回家給孩子吃,這位媽媽不好拒絕,就收下了。

孩子放學回到家,發現媽媽正在吃同事送的零食,沒想到這時孩子竟然說了句:媽媽揹著自己偷吃東西,看那樣子好像受了多大委屈,嘴裡還不依不饒的哭鬧:“媽媽為什麼偷零食不給我吃!”聽了孩子說的話,這位媽媽瞬間感到了心寒。

孩子總是“自私、自利”,沒有謙卑的心,父母這樣引導更合適

平時家裡吃的用的都是先照顧兒子,沒想到自己吃了一包零食,竟被孩子說成是“偷吃”。孩子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如此下去這不是養了一個白眼狼嗎?

她想不明白,平時家裡有好吃的東西,都會想著兒子,可是這一次沒有給他分享,怎麼就引起孩子這樣“自私”的反應那!難道是孩子變壞了嗎?其實,在面對孩子做出一些“自私”行為的時候,我們先不要急著對孩子的道德進行評論。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即便會產生一些自私的想法也是可以塑造的。父母要適當的引導,教孩子學會把握“自私”的度,主要是要懂得謙讓。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進行引導孩子呢?

孩子總是“自私、自利”,沒有謙卑的心,父母這樣引導更合適

一個好的榜樣,就是最好的引導

有兩位家長總是一起帶著孩子出去玩,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居然鬧翻了。原因是因為每次出去玩,總是一方家長買單,到了付錢的時候,另一方家長便以沒帶錢或者手機沒電了等理由搪塞過去。一次兩次還沒事,時間長了就引起別人的反感了。

生活中不乏這種愛佔小便宜自私自利的人,他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只要自己高興就好。但是在孩子面前這樣恬不知恥,真的容易帶壞孩子。

所以要想孩子不自私懂得謙讓,家長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比如在生日晚會上與他人分享蛋糕,為孩子舉辦交換玩具的遊戲等。

孩子總是“自私、自利”,沒有謙卑的心,父母這樣引導更合適

在生活中,家長要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現在孩子就是家庭的全部,越來越多父母把所有的愛都傾注於孩子身上,而忘了教會孩子謙讓。不管孩子提什麼要求,甚至是無理的要求,家長也都盡力滿足,時間長了,孩子就變得越來越自私了。

所以,大人應該以平常的心態來對待孩子,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時刻都要讓孩子有分享的意識,懷著一顆謙卑的心。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而不是獨享美食,好玩的一起去玩,不僅要與父母分享,還要與爺爺奶奶還有弟弟妹妹們分享,時間長了他們自會體會到分享的快樂。

孩子總是“自私、自利”,沒有謙卑的心,父母這樣引導更合適

要適當的對孩子進行,道德知識的講解

謙讓和分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很多寓言故事中就講到了這一點,父母可以讓孩子多讀一些經典小故事。比如孔融讓梨等,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內涵和道理,慢慢的孩子就會在心中種下一顆謙讓的種子。在這些正面人物的薰陶下,孩子就會不自覺的去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通過行動來教導孩子,學會感恩和分享

適當的讓孩子體會一下工作的辛苦,比如讓孩子幫大人們做家務,這樣孩子就能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才會懂得感恩和謙讓。家長可以邀請鄰居家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鼓勵孩子們將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研究探索。這樣每個孩子都多了很多玩具,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喜歡上與朋友們一起分享。

孩子總是“自私、自利”,沒有謙卑的心,父母這樣引導更合適

國民閨女黃多多,家庭條件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富裕。但是多多被黃磊夫婦教育的十分懂事。在《爸爸去哪兒》中,黃磊告訴多多:“你比他們都要大一些,要做大姐姐照顧好小朋友哦。” 在爸爸的鼓勵下,多多雖年紀不大卻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哭鬧。

還會幫忙帶弟弟妹妹,也懂得主動幫助和謙讓其他的小夥伴們,自從多多有了小妹妹之後。黃磊也會分享他們之間的趣事,多多非常照顧妹妹,自己的東西都想著和妹妹分享。多多的謙讓是主動性的,而不是出於父母的要求,在黃磊夫婦的悉心教導下,現在多多已經長成了大姑娘,不僅多才多藝還勤奮自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不喜歡與他人分享,不懂得禮讓,這是很正常的,父母不能隨便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而應該通過自己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讓孩子學會謙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