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外賣,餐飲業的「敵人」?

廣東餐飲行業協會再次控訴美團,疫情之下,高佣金和獨家協議讓餐飲行業倍感壓力。這背後也是美團承壓的信號。傳染病的大流行正在動搖美團外賣市場上的基本盤。


作者 | 張嘉亮

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再次向美團外賣致函,呼籲其取消獨家合作限制並減免餐飲商戶的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該協會早在3月10日便提出了相關訴求,但久久未獲正式回覆。

在這次的交涉函中,廣東餐飲行業協會表示,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對餐飲商家持續提升扣點比例,對新開餐廳收取的佣金最高達到26%,而在疫情期間,美團仍未做調整。

同時,其還點出美團外賣施加給商家諸如“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美團依舊強勢要求餐飲商家做獨家經營,否則就強制註銷、下架門店”等不合理要求。

實際上,美團外賣的高佣金和籤獨家的要求在此前已引發眾怒。從2月開始,重慶、四川、雲南和山東等多地的餐飲協會陸續向美團外賣發佈公開信,表示疫情使餐飲企業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外賣平臺的高佣金更是讓它們喘不過氣。

01 | 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已不堪重負

餐飲商家對外賣平臺累積已久的憤怒在疫情期間徹底爆發了。美團外賣此前雖針對疫情推出了幫扶政策,但這僅僅是杯水車薪。

美團在今年3月啟動了“商戶夥伴佣金返還計劃”。該計劃並不是對全部商家,而是面向優質餐飲外賣客戶開放。此外,返傭比例為3%到5%之間。在此次廣東餐飲行業協會的交涉函裡就提及,“很多企業反饋對美團兩次幫扶聲明不滿意,覺得許多內容並不能落到實處。”

由於傳染病的大流行短期內改變了人們的餐飲習慣,且全球的防控局勢遲遲得不到根本性的緩解,這將長時間打擊到消費者到店堂食的信心。因此,外賣成為了餐館彌補線下訂單低迷時的替代方案之一。

但目前美團給出的方案,顯然不能解商家的燃眉之急。

一家在上海擁有十多家門店的連鎖餐飲店老闆,曾在接受我們採訪時稱,他們疫情之前的外賣營業額只佔總營業額的15%,當時他們主要把這種在外賣平臺上的曝光當作一種宣傳手段。當時沒有疫情,所以即使微薄利潤他們也能接受。

自從疫情發生後,外賣成為了大多數餐廳獲取收入的最主要方式,同時他們還要承擔著高額的房租、人力、食材和防疫等各類成本。

除了我們採訪到的這類連鎖餐館之外,美團上還生存著大量依賴外賣渠道的小餐館。疫情期間,他們的抗壓能力更不樂觀。

在山西長治開了兩家麻辣燙店的郝先生,此前就向我們透露,受疫情影響堂食減少了一半,外賣減少了三分之二。儘管他從美團上拿到了補貼,但平臺補貼越多自己承擔的成本也隨之增加。因為平臺補貼商家做減免活動的同時,商家也需要承擔一部分費用,“現在做10單沒有平時做7單掙的錢多。”郝先生說。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美團要求籤獨家的協議更是讓原本便單量下滑的餐廳斷了一個收入渠道。據自媒體《子彈財經》報道,在重慶還出現了“二選一”的案例,當地一個商家在復工後,美團就向其提出將抽傭比例從18%提高到26%的要求,並被要求他在美團、餓了麼之間做二選一。該商家拒絕二選一之後,其店鋪遭美團強制下線。

還能活下去嗎?這恐怕是現在每個餐廳都在擔憂的問題。

02 | 腹背受敵的美團

與此同時,作為施壓方的美團身後的壓力也不比餐館們輕鬆。

外賣是美團三大業務板塊中的支柱業務,其收入佔比已接近總收入的6成,這其中就有美團通過提高抽傭比例、向餐飲商家收取營銷費用等一系列手段來增加的外賣業務收益。

這家成立十年的本地生活企業好不容易靠著“擠壓商家的利潤”,在2019年首次獲得全年盈利之時,便遭遇了疫情。毛利潤貢獻最大的到店和酒旅業務停擺,包含摩拜單車、美團打車和美團買菜等在內的新業務仍沒有成氣候。這讓美團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然只會更多地依靠其核心業務外賣。

在這段特殊時期,疫情動搖了美團對平臺商家的控制力。原本美團與商家,尤其是佔平臺上的大多數且抗壓能力更低的小商家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現在這個平衡被疫情打破,承壓明顯的商家們需要更廉價的渠道。

事實上,外賣市場正在迎來新的變量,被美團把持的外賣市場迎來了多方競爭對手。

它最直接的威脅來自阿里。3月,支付寶啟動升級,外賣模塊被擺在首頁顯眼位置。與此同時,餓了麼口碑還表示其收取佣金保持在低於行業3%至5%的水平。

與此同時,已經有不少餐飲企業在尋找外賣平臺的替代品了。目前有部分餐飲商家開始利用微信小程序自營做外賣業務,和第三方配送平臺合作。不過,這樣的形式更適用於擁有品牌知名度的餐飲企業,對於小店來說,外賣平臺仍然是唯一選擇,因為平臺能夠提供專業的外賣配送、平臺的流量曝光等一系列商家自建小程序所不具備的能力。

美團“二選一”的背後,是它擔心疫情之下,多方競爭者打破美團此前與商家建立起來的微妙平衡。2020年對餐飲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對美團來說同樣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