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能靠保險“救命”嗎?

這兩天,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成為關注的焦點。

事情爆出後,瑞幸咖啡除了面對美國證監會SEC的調查外,還要應對投資者的集體訴訟,有律師粗略計算,一旦集體訴訟,瑞幸咖啡將面臨賠償754億元。

怎麼解決這筆賠償呢?瑞幸想到了“董責險”

瑞幸咖啡在赴美上市前就投保了董責險,國內有十多家保險公司以共保體的形式參與了此次承保,比如平安產險、人保財險、太保產險等。

其中,中國平安已經收到被保險人提起的理賠申請,正在處理中。

瑞幸能靠保險“救命”嗎?

什麼是“董責險”

你應該知道,公司高管的言行舉止對一家公司的品牌、股市、聲譽等都會有直接影響,像之前劉強東涉嫌性侵事件爆發後,首先就反應在股市上,京東股價下跌。這樣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吧。

而且公司發展越大,高管肩上的責任也就越重,一旦說錯話、幹錯事,很容易引起公司財務上的損失。

所以,出於對企業的保護,一些公司會給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配備“董責險”,它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責任保險。

簡單來說,董責險是用來保障公司董事、監事與高管人員在履行管理職責時而面臨的潛在個人責任風險。

包括履職行為中的工作疏忽和“不當行為”(疏忽、錯誤、誤導性陳述等)所引起的個人損失,以及法律訴訟費用等。

對上市公司來說,董責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保險產品。像萬科、中國石化、中國移動、寶鋼、雲南白藥集團都購買了董責險。

但是相比較外國,中國的董責險出現比較晚,2002年才出現,在A股市場上投保率還不到10%

之前有數據顯示,A股主板有3600多家上市公司,可只有不到200家企業購買了董責險。

如果你是中國企業想到美國上市,那董責險就是一個剛需品,來應對集體訴訟。

為啥呢?這兩年由於SEC對海外公司通過反向收購實現在美上市的行為開展大規模調查,影響到了在美的中國概念股,導致中國企業訴訟量不斷增加。

所以,很多中國企業會在上市前,購買董責險,以防萬一在面對集體訴訟時,可以覆蓋應付的賠償金。

瑞幸咖啡能順利理賠嗎?

關於瑞幸咖啡能否獲得理賠,主要看兩點:一造假行為是否是故意、欺詐,二是否存在逆選擇。

保險公司的董責險往往都會把“投保人,被保險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為、不誠實行為、欺詐行為或重大過失”責任列為除外責任。

如果最後調查確定瑞幸咖啡是故意行為,甚至是欺詐,那存在拒賠的可能。

另外,還要清楚瑞幸咖啡投保董責險是否存在逆選擇風險,根據瑞辛咖啡公告顯示,財務造假髮生在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而瑞幸投保董責險時間在上市前,也就是5月17日之前。

投保時間與財務造假時間距離較近,如果保險公司調查證明造假事件發生在投保之前,那這違反了如實告知原則,保險公司是可以拒賠的。

如果事情調查清楚,保險公司可以進行理賠,瑞幸咖啡能獲得多少理賠金呢?

這主要還是看瑞幸咖啡的保額多少,保額為保險公司理賠的最高限額,根據訴訟具體賠償和費用進行理賠。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投保董責險公司的預算大多在10萬至100萬元區間,保額需求在千萬到億元之間不等。

董責險理賠案例

最後,我給你講一個董責險理賠的案例吧,它被列為2016年度中國最具代表性十大風險管理案例之一。

2010年左右,投資者買入陝西鼎天濟農腐殖酸製品有限公司股票,他們認為公司的董事對真實財務狀況存在虛假陳述和遺漏的情況,驗證損害了投資者利益,就在美國向法院提起集體訴訟,索賠4000-8000萬美元。

後來公司四位股東對董事和高級職員提起衍生訴訟,索賠65萬美元。

而這家公司投保了人保財險的董責險,人保財險就幫助公司進行訴訟和解,集體訴訟金額降到了250萬美元,衍生訴訟金額降到52.5萬美元,另外支付被保險人抗辯費用67.7萬美元。

把這些加起來,保險公司總共賠付了377.5萬美元。

而這個案子到2016年才得到圓滿解決。

瑞幸咖啡要想度過這次難關,接下來的路似乎還很長、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